民營大煉化重塑產業格局 山東地煉整合在路上
民營大煉化勢力繼續崛起,新的秩序正在構建;而曾被視為中國民營石化產業代表的山東地煉,已經遠離舞臺中心有一段時日了。
在新出爐的2021年度第二批成品油出口配額文件中,新興的浙江石化位列名單,山東地煉繼續無緣。
當前,大型化、集約化已經成為石化產業發展的大趨勢,浙江石化、恒力石化等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正重構市場競爭版圖;而許多中小型體量的山東地煉在應對市場競爭之余,因自身煉油體量小,還要面臨著整合置換的尷尬命運。
建造中的山東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成為山東省煉化新舊動能置換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排頭兵。但面對著超億噸的地煉產能以及五十余家獨立煉廠,山東地煉的整合難度巨大。
山東地煉無緣成品油出口
據卓創資訊等多家機構消息,近日,2021年第二批成品油出口配額文件已經下發,總量共計750萬噸;獲批的企業除了傳統的國有石化巨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和中航油以外,浙江石化和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赫然在列。
國內煉化行業供應過剩的局面已經持續多年。擁有成品油出口配額,對于煉化企業來說,意味著有一定操作空間來充分釋放產能,并緩解供應過剩帶來的經營壓力。
2016年,包括山東地煉在內的多家民企曾獲得成品油出口配額。但由于當年出口配額完成率較低,地煉出口權在2017年被收回,此后地煉便一直無緣出口市場。
直到2020年底,民營煉化再度收獲成品油出口資質,但出口主體變成了新興民營煉化巨頭——浙江石化,山東地煉繼續成為看客。
從整體來看,年內第二批成品油出口配額已經大幅減少,環比降幅達到75%,同比下降幅度也有73%。
業內人士指出,這是年內多項政策因素疊加導致的結果。
地煉是國內煉油行業的專有名詞,原意指地方獨立煉廠,相較于國有石油公司下屬的主營煉廠而言。由于山東地煉占據了目前國內地煉產能的絕大多數,前者已經成為國內地煉產業的代表和風向標。
部分地煉企業由于規模小、一次加工能力低,以及缺乏后續復雜的產品工藝流程,而常被稱為“茶壺”煉廠;由于安全、環保、稅務和油品質量等環節存在問題,常被視作是行業整治的重點。
近年來,動輒2000萬噸/年的民營煉化一體化項目相繼投產,傳統地煉的市場競爭力已經難以匹敵。
地煉大省壓減三成煉油產能
近年來布局的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均位于沿海地區,產業鏈配套齊全,交通、物流成本要遠低于內陸傳統煉廠,市場覆蓋范圍更廣,在公用工程成本上也有較大優勢。
可以說,新興的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以及外資的入局,正在重新構建煉化市場的競爭格局。在新舊動能轉換以及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對于地煉行業來說,落后產能的淘汰以及優勢產能的整合是必經之路。
在地煉云集的山東省,宏大的產業調整目標已經提出,但具體落實起來仍面臨著諸多難題。
2017年,山東省一家民營石化巨頭曾試圖整合山東地煉企業,但由于自身體量、行業優勢不足,以及各方利益考量不同等原因,最終沒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2018年,位于煙臺龍口的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開啟了政府主導的地煉整合方式,即通過新建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逐漸關停小規模的煉化產能,以此實現產能整合。
2018年,山東省印發的《關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中,就對地煉行業轉型升級提出目標:力爭到2022年,將位于城市人口密集區和煉油能力在300萬噸及以下的地煉企業煉油產能進行整合轉移;到2025年,將500萬噸及以下地煉企業的煉油產能分批分步進行整合轉移。
到2025年,山東省地煉行業原油加工能力將由2018年的1.3億噸/年左右,壓減到9000萬噸/年左右;地煉行業區域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煉化一體化、規模集約化明顯提升,實現“一油獨大”向“油化并舉”的轉變。
據隆眾資訊測算,由于2018年政策中的9000萬噸/年目標未包括中化旗下的獨立煉廠,因此加上正和、華星和昌邑3家后,實際的目標大約在1.06億噸左右。
產業整合任重道遠
地煉整合牽一發而動全身。雖然地煉企業在規模上與千萬噸級別的大煉化項目不能相提并論,但往往都是所在地的納稅和就業大戶,產能遷移涉及資產、稅收、人員安置等諸多問題。
另外,對于小型煉廠本身來說,盡管市場競爭正在變得愈加激烈,但企業整合的主觀意愿并不強。
隆眾資訊油品分析師李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根據此前的規劃要求可以看出,500萬噸/年可能是衡量未來獨立煉廠的一個門檻;目前山東省煉油能力在500萬噸/年的獨立煉廠有15家,對應煉油能力在9400萬噸/年左右,若能非常理想地按照計劃執行,完成既定目標是沒有問題的。
“但問題是,當前山東省500萬噸/年以下的獨立煉廠仍為數不少,而達成明確整合意向的項目只有裕龍島煉化一個?!崩顝┱f。
據隆眾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山東省200萬噸/年以下的獨立煉廠共有16家,對應煉油能力875萬噸/年。由于已經被明確規定為落后煉油產能,這部分煉油能力大概率將被壓減。
而200-500萬噸/年的區間內,山東省共有獨立煉廠24家,對應煉油能力約7500萬噸/年,能否實現產能壓減目標,關鍵就在于此。
李彥指出,目前來看,這一區間的煉廠進行聯合重組的意愿并不強,且若后期強行卡住300萬噸/年和500萬噸/年的門檻線,不排除部分煉廠會進行擴建以完成指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