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萬輛新能源車召回是誰的“鍋”? “科創板電池第一股”遭遇大利空,股東立拋減持計劃
日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連發四份公告,召回近150萬輛汽車,涉及長城、五菱、奇瑞等品牌。其中奇瑞和長城召回的均為電動車車型,且安全隱患涉及動力電池。
在此次召回風波中,最初有消息稱召回車輛搭載寧德時代電池,導致寧德時代(300750)股價大跌,后公司進行了否認。
7月18日晚,涉事電池供應商揭曉——孚能科技(688567)公告稱,長城汽車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召回16216輛歐拉IQ汽車,公司僅供應召回車輛所搭載的模組,召回的原因主要系召回車輛搭載的BMS軟件控制策略與動力電池存在匹配差異,長期連續頻繁快充后導致電池性能下降,極端情況下可能引發動力電池熱失控,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BMS非公司產品及供應。
孚能科技否認了自己為召回事件的主要責任方。7月19日,孚能科技證券部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我們供的是模組,BMS不是我們供的,跟我們關系不太大,我們也不需要承擔相關的責任。”
不過,從7月19日歐拉品牌的回復來看,孚能科技又非可以完全撇清責任。其稱,“BMS控制策略由長城汽車和孚能科技共同制定驗證,在極端小概率條件下導致電池熱失控,召回原因與BMS硬件、軟件制作無關聯,僅與控制策略制定有關,具體責任比例由長城汽車與孚能科技協商溝通。”
而在作出上述澄清的同時,孚能科技在同日迎來解禁期。18日當晚,公司公告稱股東深圳安晏將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其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減持數量不超過4282.6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4%。
前有重大利空,后有股東減持,7月19日,孚能科技股價大跌,盤中跌幅一度超過6%。截至收盤,報34.1元,跌幅4.54%,總市值365億元。
據悉,我國BMS的研發生產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車廠商、電池PACK廠商、專業BMS廠商。-視覺中國
兩大電池廠商被誤傷?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公告,長城汽車根據相關要求啟動召回計劃,召回共計16216輛長城歐拉IQ電動汽車,系車輛搭載的部分動力電池的一致性與BMS軟件控制策略存在匹配差異,存在安全隱患。
由于召回計劃都涉及新能源車的安全問題,新能源賽道又是當下資本市場最熱點的方向之一。加上該事件最初指向“電池茅”寧德時代,更引得市場關注。
7月17日,寧德時代方面回應表示:“個別媒體說召回車輛搭載寧德時代電池的信息是錯誤的。”隨后有消息將矛頭對準孚能科技。
18日晚,孚能科技在公告中承認了為電池供應商,不過撇清關系稱:僅供應召回車輛所搭載的模組,而主因是BMS軟件控制策略與動力電池存在匹配差異,BMS非本公司產品及供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電池管理系統(BMS)是銜接電動汽車電池組、整車系統和電機的重要紐帶。“BMS的作用有測量電池電壓,保證其在正常范圍內工作,同時還監測電流、溫度等,防止電池過熱。另外包括對長時間使用后的電池進行保養。”汽車行業獨立分析師張翔對記者表示。
在張翔看來,BMS軟件和電池發生不匹配的情況其實較為常見。“比如孚能要匹配一個新的車型,要根據車企要求重新設計電池包,那么也要對電池管理系統進行重新設計和標定,這個過程就可能出現BMS沒有設置好的情況,導致的問題比如電池使用率不高、續航里程變短等。那么,就需要重新調試BMS系統參數,使其重新匹配。”
“重新調試,需要電池廠商配合,電池包的結構等不需要做大的調整。”張翔說。
該說法與孚能科技的回復基本吻合。據投資者透露,7月18日晚間,孚能科技就客戶召回汽車事項組織了電話交流會。孚能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長城把電池包召回來,里面有需要換的東西。我們只要把備件模組換過去,沒發生什么費用。”
據悉,我國BMS的研發生產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車廠商、電池PACK廠商、專業BMS廠商。目前來看,此次召回事件中的BMS系統由第三方提供。長城汽車和孚能科技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均未透露供應商是何方。
雖然孚能科技在公告中“甩鍋”,但根據歐拉品牌的說法,BMS控制策略由長城汽車和孚能科技共同制定驗證,與BMS硬件、軟件制作無關聯,僅與控制策略制定有關,具體責任比例由長城汽車與孚能科技協商溝通。
“汽車召回對公司來說比較正常,一個產品肯定需要不停地迭代、升級,我們會盡早地先把這個問題解決,來保障用戶的合法權益以及用車安全,具體責任上,會根據調查結果進行一個相應的虧損賠償。”7月19日,長城汽車證券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公開信息顯示,長城汽車將免費對召回范圍內車輛的動力電池進行檢測,并刷寫適應工況場景的控制策略軟件,必要時更換電池模組,以消除安全隱患。
股票跌幅不大
在對客戶召回事件作出說明的同日,孚能科技持股5%以上股東深圳安晏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就發布了減持計劃。
公告顯示,公司持股19.1%的深圳安晏計劃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其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減持數量不超過4282.6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4%。
若以孚能科技7月19日收盤價測算,這部分市值已接近15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孚能科技于2020年7月登陸科創板,有“科創板動力電池第一股”之稱,迄今上市已有一年時間,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也迎來了解禁期。孚能科技此次解禁共涉及45位股東,其發行價格為15.90元/股,公司最新股價為35.72元/股,相關股東持股收益在一倍以上。
對此次減持,公告解釋為系股東根據自身需要進行的減持,減持不會對孚能科技治理結構及持續經營情況產生重大影響。
減持向來是股價試金石,且某種程度上代表著股東方對公司發展的看法。孚能科技證券部人士就此對記者表示:“股東減持跟公司召回是兩件事,減持跟召回一點關系也沒有。這個減持是有明確意向方的,但這個意向方我不方便明確說是誰。”
有市場消息稱,此次減持與吉利科技合作有關。那么,電訪中提到的“明確意向方”是否就是網傳的“吉利科技”呢?記者為此撥打吉利科技公開電話,未能接通。
公開信息顯示,吉利科技早在2020年12月就與孚能科技達成合作,擬設立合資公司建設動力電池生產工廠。而深圳安晏于今年引入的投資人重慶江河匯企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則由吉利科技集團全資控股。
5月,孚能科技與吉利科技確定簽署協議,吉利科技方承諾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孚能科技或合資公司生產的動力電池,由此,孚能科技將成為吉利科技最重要的電池供應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孚能科技并非第一次卷入汽車召回事件。
今年3月,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消息,北汽新能源汽車常州有限公司、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汽(廣州)汽車有限公司召回生產的EX360和EU400純電動汽車,共計31963輛。
孚能科技在公告中表示,召回的兩款純電動車輛所裝載的電池系統(產品)為公司負責組裝集成的電池系統,兩款電池系統僅供予北汽使用。根據公司約定,孚能科技將承擔本次召回所涉及的費用,預計為3000萬至5000萬元之間,該費用由公司前期計提的質保金承擔。
雖然召回事件頻發,從長遠來看,資本還是對新能源賽道十分看好,這從孚能科技的股價表現便可見一斑,此前市場預計公司將收獲跌停,但當日收盤跌幅并未超過5%。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