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生態鏈公司闖關IPO悲喜錄:“做啃米族”還是“去小米化”?
小米生態鏈企業的上市之路,幾家歡喜幾家愁。
7月9日,上交所披露稱,易來智能科創板IPO終止。7月15日,歷經兩次中止審查的趣睡科技創業板首發獲通過。一周之內,同為小米生態鏈公司的兩家擬上市企業命運可謂天壤之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比兩家小米概念公司業績發現,相比報告期處于業績持續增長狀態的易來智能,主營家具類產品和家紡類產品業務的趣睡科技在報告期內,營收和凈利潤甚至已經出現大比例下滑。
讓投資者不解的是,同樣依賴小米生態鏈生存的兩家公司,為何業績高增長的易來智能上市折戟,而業績表現欠佳的趣睡科技卻能順利過會,是因上市路徑不同還是公司經營另有隱情?
2013年至今,小米在生態鏈方面的布局已近8個年頭。“打群架”(用“投資+孵化”的方式,弄一堆兄弟公司,大家一起來打群架)模式下,小米獲得了第二業績增長曲線,還獲得了豐厚的投資回報,代表公司便是科創板上市公司石頭科技。
不過,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對于在小米“照拂”下迅速成長的小米生態鏈企業,難以擺脫的一個質疑就是對小米的過度依賴,當企業走到資本市場門前,是繼續“做啃米族”還是“去小米化”?這或許是每個小米生態鏈公司必須要回答的問題。
經營高度依賴小米生態
對比上述兩家公司的招股書不難發現,其經營均過度依賴小米生存,且小米系持股比例總數均居于前列。
趣睡科技2018年至2020年報告期,在小米系列平臺的主營收入分別達3.83億元、4.17億元、3.26億元,占其當期主營收入的比例分別高達79.81%、75.56%、68.2%。而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易來智能來自小米的關聯銷售合計占其全部營收的比例分別為58.54%、49.61%、51.62%和54.92%。
作為小米生態鏈企業,兩家公司均是采用輕資產運營,均采用“委托外包生產+互聯網銷售”的模式,所有產品均采取外包生產方式,自身不直接涉及生產環節。同時,招股書中,小米旗下的投資平臺均位列兩家公司大股東序列。
經營銷售模式類同,均難解與小米公司的關聯關系,但兩家公司的上市命運卻出現天壤之別。“成也小米,敗也小米”,剖析上市敗北的易來智能,或許可見小米生態鏈公司的生存之道。
資料顯示,不同于趣睡科技專注自有品牌經營家居產品,易來智能主營業務智能照明產品及控制系統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其研發、銷售、品牌、采購等系列生產環節均難以脫離小米體系。
招股書顯示,易來智能主營智能家居照明及控制系統業務,自2012年成立以來,易來智能就快速與小米公司深度捆綁,尤其是2014年加入小米生態鏈之后,就成為小米定制智能照明產品的供應商,經營米家品牌和自有品牌Yeelight兩大品牌產品。
2017年至2019年,易來智能營收分別達3.07億元、5.53億元、8.86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80.30%、60.33%。2020年受疫情影響企業增速放緩,全年實現營收8.88億元,同比增長為0.16%。值得注意的是,其一半以上的營收來源于對小米的關聯銷售。
不僅如此,易來智能一半以上的收入來源于小米公司的米家品牌產品的銷售分成,報告期內占主營收入的比例持續上升,已從2017年的46.62%上升至2020年上半年的54.17%,公司自有品牌Yeelight的產品銷售占比則持續下滑。
易來智能稱,公司的自有品牌與小米“米家”品牌產品存在一定程度的競爭關系。如果未來公司自有品牌產品不能持續獲得市場認可,則可能受到米家品牌產品的沖擊,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
而過會的趣睡科技則選擇了加強對自有品牌的運營。招股書顯示,公司2020年小米商城銷售收入較上年下降4504萬元。趣睡科技表示,基于減少關聯交易的考慮重點持續經營8H自主品牌,對米家系列產品的開發和經營力度較小。
另一方面,易來智能2019年前研發尚不獨立,公司存在與小米共同擁有專利的情形,截至報告期末,公司與小米共有專利達56項。
同時,小米公司也是易來智能的重要供應商,主要向其提供芯片等材料。報告期內,相關關聯采購額分別達3607.63萬元、6875.55萬元、9664.53萬元和3716.99萬元,占易來智能各期營業成本15.20%、16.40%、14.09%和 13.92%。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小米也是易來智能的大股東,天津金星和香港順為分別是其第二和第三大股東,小米系持股比例達到24.7%。
與小米公司解不開的關聯關系讓監管層和投資者無不質疑易來智能的獨立性。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上交所兩輪問詢中始終抹不開的核心問題就是公司的獨立性、關聯交易、同業競爭等。
科創成色遭質疑
有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易來智能折戟IPO,除了營收和股權結構與小米高度關聯外,其實際科創成色與專利訴訟問題也被監管重點關注。
在上交所的兩輪公開問詢中,易來智能的科創屬性同樣是被關注的重點。北京某頭部券商分析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易來智能的專利屬性來看,其更像是設計方案提供商,并沒有核心的技術性專利,公司上市的障礙可能還是在于科創屬性到底足不足。
招股書中,易來智能稱,公司報告期內研發費用分別為1579.03萬元、3499.63萬元、6006.95萬元和2094.55萬元,占公司營收的比重分別為5.15%、6.33%、6.78%和6.16%,滿足科創板上市要求。 但報告期內,形成公司主營收入的15項發明專利中,又有10項為與小米科技及小米移動共有。
易來智能認為,公司屬于“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之“物聯網”和“智能硬件”。公司自成立起對于物聯網技術進行持續的研發投入,截至2020年底,公司在物聯網技術領域已獲得發明專利16件,實用新型專利14件,實質審查中的發明專利申請40件。
自成立起,公司就智能硬件相關技術每年均有專利申請和布局,截至2020年底,累計申請相關專利100余件,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1件,實用新型專利43件,實質審查中的發明專利申請68件。
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公司已實現營業收入的物聯網技術發明專利大部分為基于現有藍牙技術的信息配置,智能硬件也是多針對照明設備控制方法和裝置的研發。
類似技術在歐普照明、雷士國際、陽光照明、飛利浦照明(昕諾飛)等上市公司中被廣發開發。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照明相關企業數量突破2萬家,其中多數企業均在研發智能控制系統。
目前,易來智能的產品全部采用委外加工模式,暫無自建生產工廠,主要原材料芯片、燈珠、電子器件、結構器件及包材五大類幾乎全部來源外部采購。這意味著,公司認為的核心研發基本上是設計研發,沒有多少技術性競爭優勢。
公司稱,截至目前已取得了數次德國iF設計獎、德國紅點獎、日本Good Design獎、美國IDEA設計獎,成功實現世界范圍內含金量最高的四大設計獎項大滿貫。市場分析人士則認為,上述四類獎項在設計界是頂級獎項,更多注重的是外觀設計,并不是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學技術性獎項。
對此,上交所要求公司說明屬于“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之“物聯網”和“智能硬件”是否客觀準確,相關技術在公司產品的具體應用和“智能”如何具體體現,甚至質疑目前公司所屬行業定位是否客觀準確,是否符合科創板定位。
上述券商分析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認為,當前科創板嚴格要求擬上市公司科創屬性,嚴審相關公司蹭概念、炒概念上市,人工智能、智能家居等領域是目前審核的重點領域,致使相關概念擬上市公司出現大量撤資料現象。
易來智能是否屬于因科創性不足而選擇終止上市的情形,從公開資料來看尚不明確。不過,上交所兩輪問詢中,“科創屬性”“媒體質疑”均遭到連續問詢。
敗于專利訴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上交所的兩輪問詢中,易來智能持續被要求解答媒體質疑,第一輪問詢中僅提及7家媒體、自媒體報道,第二問詢中,易來智能需要解答10家媒體、自媒體的質疑,而媒體關注的焦點就是公司陷入的專利訴訟和實控人虛假信披。
據報道,報告期內,易來智能營收專利技術先后陷入多次訴訟。
2019年10月,在易來智能擬上市關鍵期,Signify(昕諾飛)在美國對易來智能發起專利侵權訴訟,指控其侵犯五件專利,相關產品很可能是易來智能的可聯網和可調色彩的智能LED燈泡。
直至2020年7月,兩家公司就專利授權事項達成知識產權許可合同,Signify撤訴并在官網發出易來智能加入Signify許可計劃。而此時,僅距離易來智能進行上市輔導不足1個月,公司是否為上市與Signify達成了利益交換協議廣受媒體質疑。
2020年底,易來智能申請科創板上市獲受理,但在2021年1月,易來智能又被央企杭州鴻雁電器起訴專利侵權,在IPO關鍵時刻公司再次卷入知識產權糾紛。鴻雁電器稱,雙方專利權糾紛主要涉及LED吸頂燈具產品,涉案的專利包括兩項實用新型專利,目前法院正在受理中。
易來智能認為,其產品技術方案早于鴻雁電器相關專利的申請日,所以不構成侵權,并提出了管轄權異議和專利無效宣告請求。
有分析指出,兩次關鍵期的專利侵權糾紛均涉及易來智能目前主營的核心產品,公司終止上市申請或許難脫專利糾紛干系。
生于小米生態鏈,長于生態鏈發展,是要獨立發展還是繼續依賴小米生態鏈優勢發展,將始終是小米生態鏈公司首要解決的問題。但無論選擇擁抱小米還是獨立發展,擁有核心競爭力仍然是企業發展最穩健的壓艙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