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巴西棉受益與我對美棉加征15%額外關稅
在對原產于美國的棉花加征關稅后,未來美國棉花進口量將受到一定影響。2023/24年度中國進口棉花324萬噸,同比增加181萬噸;其中美棉進口111萬噸,同比增加39萬噸,進口占比34%;巴西棉進口量132萬噸,占比第一,進口占比為41%。
2018/19年度,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中國進口美棉36.5萬噸,占比降至18%。因此,隨著中國對美棉進口加征關稅的實施,本年度美棉進口量和占比預計下降。對外盤而言,中國對美棉進口加征關稅,將使得中國對美棉進口量減少,從而利空美棉價格,使得本就偏弱的ICE棉期價進一步走弱。
近年來中國對美棉的采購已經出現大幅下降。2022/23年度、2023/24年度,中國進口美棉的數量分別為72萬噸和111萬噸。而截至2024年12月底,中國在2024/25年度僅進口5萬噸美棉。截至2025年2月20日,中國簽約美棉的數量僅有19.1萬噸,比去年同期下降近80%,并且大部分簽約的美棉已經裝運。
目前中國簽約未裝運的數量在5.9萬噸左右,這部分有可能取消簽約或者轉運到東南亞國家。中國采購美棉數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一個是美棉基差相對其他產地同等質量的偏高很多,另外由于對中美經貿關系的擔憂,企業出于謹慎角度考慮減少美棉采購也是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對原產于美國的棉花加征關稅,如果中國減少從美國進口棉花,那將相對應的增加對其他國家棉花的進口,這個增量最可能來源于巴西,2023/24年度我國從巴西進口棉花占比達到41%,隨著巴西棉產量和質量的逐漸提升,為后續更多替代美棉形成了可能。
相比之下,印度棉花因自身紡織業發展用棉量逐漸提高,棉花產量雖然較高,但出口數量逐年降低,在2023/24年度在我國進口棉花中占比僅為3%左右。而澳棉受限于總產量相對不高,進口增量潛力也有限。另外,進口數量上同樣將受限于進口配額數量。
此外,澳棉、中亞棉、印度棉也在質量和結構上實現了一定的補充。預計在中國實施對美棉加征15%額外關稅的反制措施后,巴西棉對中國的基差報價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相較2018—2019年,巴西棉基差提升的幅度不會那么大。因為巴西棉本年度的出口任務也較重,中國進口棉花的需求并沒有上一次那么高。
值得關注的是,全球棉花產量一直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2024/25年度全球棉花產量在2620萬噸左右,較上年增加163萬噸,全球棉花過剩約100萬噸。除中國之外,其他棉花產區呈現明顯的”兩增兩減”格局,南半球的巴西棉花產量明顯增加,澳大利亞棉花產量增加到100萬噸以上后,已經連續五年產量穩定在高位。北半球的美國產量整體下降明顯,另外北半球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因為棉種的問題,產量整體也有下降。
隨著2024/25年度美棉加工及檢驗工作基本完成,2025/26年度的新棉還未播種。2024/25年度,由于棉糧比價居高,美棉種植面積增加,干旱改善使得棄耕率下滑,美棉產量同比增加51萬噸至314萬噸。2025/26年度,由于ICE棉期價絕對值偏低,以及棉糧比價居均值以下,預計美棉種植面積同比下滑。保守估計同比下降8%,USDA在2月農業展望論壇發布報告預期同比下降10%,后續關注3月底USDA發布的種植意向面積報告。
除了境外棉花主產區的變化外,中國棉花產量仍保持增長態勢。中國棉花主產區是新疆,約占全國總產的90%以上。近年來新疆的棉花產量整體穩中有增。由于更高的水資源利用率,以及棉花種植管理水平的提升,新疆棉花整體種植面積穩中有升,單產也已經基本克服了不利天氣帶來的大幅波動。目前新疆棉花產量基本穩定在560萬噸以上,較好天氣狀態下,產量可以提升至640萬噸以上。
2025年度的國內棉花還未開始播種,從主要機構對棉花種植意向的調查來看,預計種植面積較去年略增,新疆棉花種植面積的增幅在1—3%左右。產量預期穩定在560萬噸以上。不過,未來產量能否進一步提升,還需要關注后期天氣的變化。
此外,由于目前國內新棉加工基本結束,新季作物將最早于4月份開始種植。在庫存方面,庫存方面同比上一年度有一定增量,但已結束累庫期,目前已進入年內季節性去庫周期。截至2月15日,全國棉花商業總庫存568.11萬噸,環比1月底-6.56萬噸;新疆庫存452.26萬噸,環比1月底-3.8萬噸;內地庫存68.55萬噸,環比1月底-6.06萬噸;保稅區庫存47.3萬噸,環比1月底+3.3萬噸。
2024年我國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累計零售額為14691億元,同比增長0.3%。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3011億美元,同比增長2.8%。僅從數據上來看穩中有升,絕對消費數量上并不算低,但行業利潤水平受到明顯壓縮。因此,下游投機需求受到打壓。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棉價上方壓力依然不容忽視,未來或更多圍繞預期差的兌現來展開,可以通過以下維度去觀察,貿易摩擦的烈度演化、宏觀政策力度、‘金三銀四’傳統旺季復蘇程度以及四月新棉播種面積和天氣的擾動等。
2025年棉花市場主要交易兩個矛盾,一方面是全球產量能否較2024/25年度有明顯下降;另一方面是在美國再度對中國多次加征額外關稅的貿易背景下,對全球以及中國的棉花消費的影響有多大。從目前情況上看,全球產量可能有所下降,但整體估計依然是供大于求的格局。
由于國內進口棉配額發放較少,內外兩個市場棉花資源不能順暢流通,另外目前內外棉紗也是倒掛的狀態,外紗也無法在利潤驅動下大量流入國內,國內外棉花價格一定會出現分化,主要表現為外弱內穩、內外價差擴大,適合做內外的反套(多內盤,空外盤)。
隨著美棉價格持續下跌,一方面國內對美棉加征關稅利空美棉;另一方面美棉未點價采購合約量居高位,美棉承壓,預計延續偏弱走勢。后續需關注新作美棉種植面積預期,或催生利多驅動。對內盤而言,中國減少美棉進口量,將導致短期內進口量的收縮,供應減少,將階段性利多內盤。不過,從長期來看,更多的變化不在進口總量而是進口結構的調整,美棉進口的減少將通過巴西棉、澳棉等外棉來補足。
針對棉花價格后期走勢,后續需持續關注中美關稅政策的變化。從基本面情況來看,國內新棉加工基本結束,商業庫存進入去化周期,供應壓力逐步減弱。3月關注下游需求表現,在傳統旺季預期的支撐下,預計3月價格震蕩偏強,但上方存在套保壓力的制約。由于對內盤和外盤影響的相對不同,預計內外棉價存在進一步走闊空間,操作上可關注回調低多內盤的機會。
雖然短期內內外棉價差在擴大,但這種價差的擴大不是無限制的,一旦棉紗的進口窗口打開,外盤的下跌就可通過棉紗傳導到國內來,仍然對國內市場產生壓力。從另一個角度看,棉花和其他可食用的農產品不同,棉花的下游有更多工業品屬性,尤其是下游紡織服裝對出口依賴度較高,經貿環境惡化同時作用在消費端。所以,內盤相對外盤的穩定只是暫時的,整體看,在外貿環境改善之前,對鄭棉也持偏空的看法。
對于花紗套利模式上看,相對比較確定性的機會在于,一旦棉紗的進口窗口打開,一定是先通過擠壓棉紗環節再去擠壓上游棉花環節,所以這個過程是花紗價差先縮小再擴大的過程。現在可以等一等,等待進口棉紗的窗口打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