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交叉 融合協作——北服多展競相開放
北京服裝學院第十四屆“科學·藝術·時尚”節于10月20日在北服校園開幕,活動歷時1個月。以“融合?藝工”為主題的本屆“科學·藝術·時尚”節集合了“秀、賽、展、論”20余場活動,其中的藝工融合科技展、英國倫敦時裝學院配飾作品交流展、“心象:韓國之色,傳統”展、《字體時代》論壇及展覽、共生SYMBIOSIS——美術學院雙培項目數字藝術展、國際學院非洲留學生個人繪畫展、毛紡織行業最高獎——金典獎作品及全球高端新品面料聯展等展覽,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眼球。
藝工融合科技展
藝工融合科技展20日在風雨操場開展。分四個區域展示多學科、多領域融合協作的創新科技研發成果,集中展現從材料基礎領域研究、到纖維材料改性、再到應用領域與時尚設計相結合的過程。
展覽設有相應體驗區,讓參觀者親身體驗化學反應的藝術性,高性能材料制品的功能性,快速印染便捷性,紡織品設計制作獨特性等各個過程。“高性能纖維、紗線”展區集中展示了從制造纖維的原材料母粒、纖維、紗線到功能性成品各個階段,包括北服團隊研發的一系列阻燃纖維制品;“智能紡織品服裝”展區,展示了一系列相變調溫系列產品;“藝工融合觀眾體驗”展區又分為五個體驗板塊:化學實驗板塊,快速數碼印花體驗區,3D打印體驗區,熱至變色體驗區,拼布體驗區;“紡織品設計成果”展區,以紡織品設計專業的學生作品為主,運用色彩、線條,涵蓋了服飾、裝飾及家居產品等品類,結合了印、染、織、繡以及先進的復合工藝,集藝術、科技、時尚為一體,充分彰顯了本次“藝工融合展”的特色。
英國倫敦時裝學院配飾作品交流展
英國倫敦時裝學院配飾作品交流展由倫敦藝術大學倫敦時裝學院主辦,北京服裝學院服飾藝術與工程學院協辦,于10月19日至11月18日在北服7號樓一層展廳展出。倫敦藝術大學倫敦時裝學院是世界第六大時裝學院之一、世界知名的服裝院校。本次展覽是該校與北京服裝學院第一次以交流展的形式展開合作。明年,北京服裝學院服飾藝術與工程學院將會以“回應(Response)”為主題,聯合師生基于本次展覽進行創作,并將作品帶至倫敦時裝學院進行展覽。
本次展覽旨在慶祝倫敦時裝學院LCF的時尚配飾碩士課程成立十周年,其中展示了21位畢業于倫敦時裝學院LCF時尚配飾課程的畢業生作品以及3位該學院教師的作品。展示了在四個研究領域的研究成果及其方法論,其中包括文化遺產與手工藝、身體行為表現與修復、產品與生產以及物品。該展覽在今年5、6月曾在威尼斯雙年展上展出,并獲得了當地媒體與專業人士的廣泛關注。
“心象:韓國之色,傳統”展
10月15日至11月7日,由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韓國淑明女子大學博物館、駐華韓國文化院共同舉辦的“心象:韓國之色,傳統”展覽,作為北京服裝學院第十四屆“科學·藝術·時尚”的重要活動,在民族服飾博物館展廳精彩呈現。
此次展覽展出的藏品共計29件套,均收藏于韓國淑明女子大學博物館。其中有19世紀宮廷的圓衫、唐衣等禮儀服裝、服飾,有彩繡胸背、函帶等小件繡品,有梳函、鏡臺等妝奩,還有彩繡屏風等家居擺件,展覽內容十分豐富。同時,為配合此次展覽,還在北服舉辦了主題為《韓國的色彩、紋樣》的學術講座。
《字體時代》論壇及展覽
北京服裝學院字體研究中心于10月19日至22日舉辦了“字體與時代”主題論壇與工作坊。論壇由中、日兩國著名設計師與設計教育者共同參加,討論字體設計與字體設計教育的現狀與未來。文字始終是人類歷史與文明記錄的核心,體現人類思考方式與美的認識,到了近代設計研究領域,更是時代變遷的集中反映,并逐漸成為視覺傳達設計領域的研究核心之一。因此,本次論壇活動不僅著眼于漢字設計,更注重于文字設計的文化層面交流。北服字體中心始終以研究和發展民族文化為己任,重視設計與創新,希望能夠進一步推動字體設計研究與發展。
2018北京服裝學院-瑞士暑期設計工作營匯報展于10月20日在風雨操場展出,展覽由瑞士盧塞恩站和蘇黎世站兩個工作營聯袂匯報。今年暑假,藝術設計學院承辦并聯合瑞士盧塞恩應用科技與藝術大學舉辦“2018北京服裝學院瑞士暑期設計工作營”,盧塞恩站以“Swiss Design & Art Summer School 2018 - Exploring Creativity by Printing(以印刷探索創造)”為主題,開展在傳統印刷與數字印刷的設計實驗中探索設計創新可能性的課程。蘇黎世站,由蘇黎世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教授、字體設計大師魯道夫.巴梅特勒教授策劃并授課,在世界上最大、收藏鉛字最全的鉛字工作室之一,進行專業的西文鉛字排印和海報設計課程講授。
與國外高水平藝術院校聯系建立合作關系并開展工作營課程,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在專業上接受不同的教育方式和訓練方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國際視野。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學校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為師生搭建國際交流平臺,促進國內和國際學生的交流互動,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也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一項重要措施。
共生SYMBIOSIS——美術學院雙培項目數字藝術展
共生SYMBIOSIS——美術學院雙培項目數字藝術展于10月20日至26日在北服圖書館一層展出。參展作品討論的主題為“共生SYMBIOSIS”,包括了年青一代對當代社會、人文、自然環境同時生存與共同發展的跨界思考,由美術學院“北京服裝學院——中央美術學院”雙培項目的16位同學在雙校教師指導下合作完成。同學們在課程中運用互動影像、編程裝置、參數化設計等多種新技術與藝術理念相結合,向觀眾表達創作者更深層次的藝術訴求。數件展覽作品運用了素描手稿、CG制作、交互視頻、多媒體裝置等形式,體現了“科學·藝術·時尚”在未來社會實現跨界協作的主題思想,將觀眾帶入奇幻的虛擬情景中,感受數字化藝術面對人類社會諸多問題所帶來的沖擊與思考。
國際學院非洲留學生個人繪畫展
10月17日,由北京服裝學院國際學院主辦的非洲留學生馬吳勵(加納)個人油畫作品展在綜合樓一層展廳展出。展覽作為北服第十四屆“科學?藝術?時尚節”系列活動之一將持續至10月23日,這是北服第一次舉辦留學生個人畫展。
此次展出的50幅油畫作品中,包含了多種繪畫技法和表現形式,將非洲傳統文化元素與東、西方繪畫特點融于一體。其筆觸輕松自由,色彩豐富而充滿激情,運用獨有的藝術語言體現他對東、西方哲學思想的研究和探索,呈現出東西合璧的獨特風格。
馬吳勵生于非洲加納,2015年7月在北京服裝學院漢語培訓班學習漢語,出于對中國文化及中國傳統繪畫的熱愛,2017年進入北京服裝學院國際學院學習繪畫專業,是該院首位學習中國繪畫的非洲籍留學生。他對藝術的追求充滿著激情,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熱情,渴望和靈感,他常說:“藝術就像身體里流淌著的鮮血讓一個人變得獨特,而不是像汗水和落葉讓人落入俗套。”
毛紡織行業最高獎——金典獎作品及全球高端新品面料聯展
10月20日,作為北服“科學·藝術·時尚”節活動之一,由北京服裝學院—FDC面料圖書館主辦的2018“紅太陽杯”中國毛紡產品(面料)金典獎作品及全球高端新品面料聯展在圖書館一層大廳隆重開幕。“2018‘紅太陽杯’中國毛紡產品(面料)金典獎”是由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主辦的公益性行業活動,受到全國廣大毛紡面料生產企業的積極響應和參與,在行業內有較高的影響力和認可度。今年金典獎下設“設計獎”“創新獎”“品質獎”“2018年度最具市場影響力獎”四類獎項,共評出獲獎作品89種。這些作品花式品種豐富,科技含量高,突破了傳統毛紡面料嚴謹、規整的模式,體現出毛紡產品的多樣性、時尚化、功能性、運動感。
本次展覽的另一個亮點是全球高端面料新品亮相北服校園。由FDC面料圖書館攜手合作伙伴上海優資實業有限公司、北京誠順興業商貿有限公司、北京奕騰時尚科技有限公司、歐摘國際貿易(北京)有限公司、諾唯(天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5家知名面料企業,組織歐洲進口高端面料及研發的最新面料參加本次展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