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速度,不代表成功。女裝市場,競爭更慘烈,外有艾格、ONLY、ESPRIT,內有衣戀、歐時力、真維斯南北通吃。瑞琦和杰西皆以25~40歲女性為主,幾乎與對手的消費者重疊,兩者之間也各有利益,在渠道商互不相讓,導致了內部重復競爭。無奈之下,波司登將瑞琦定位北方市場,杰西延續收購前的南方優勢,形成品牌策應,擊破女裝江湖。
高德康給瑞琦的任務是依托加盟商2年內開設80家店鋪,但瑞琦這一品牌并未得到加盟商認可,3年時間僅僅開了27家店鋪,反而投入了大量資金。對于這個前景不明的自有品牌,2014年,高德康痛下決心終止“瑞琦”品牌運作。杰西則依托收購前的自有渠道占據南方市場,繼續運營。
此時,女裝市場以大店面、多產品、快周轉為經營風向。 ZARA、H&M、GAP的店面均在500平方米以上, ZARA最短7天就能完成從設計到上柜的新品過程,一年里能推出大約120000種時裝,H&M達到同樣水平需要12天。夾縫里求生,難度本來就大,快時尚的靈敏供應鏈所展現出來的節奏,使得杰西相形見絀。而杰西是以仿版為主,新品從設計到定型周期超過對手一半,快時尚消費機會稍縱即逝,使得波司登在女裝市場沒有建立競爭優勢。
到了2014年,洛卡薇爾休閑裝、瑞琦女裝也全部被砍掉,只留下了波司登男裝、杰西女裝和摩高休閑三個“四季化”品牌。
讓我們再次把時鐘撥回到2011年,那時,高德康曾經信心滿滿地對媒體表示:“幾年內將非羽絨服產品比例增加到40%以上。”結果是令人失望的,截至2015年,最新公布的2014財年,波司登總銷售額62.93億元,羽絨業務40.80億元,非羽絨業務占10.11億元,非羽絨業務僅占整個銷售額的16%。可見,波司登的“四季化”并不盡人意。
點評:“四季化”前景美好,現實坎坷,無論是男裝還是現存的杰西女裝和摩高休閑,在品牌和渠道上都不具備獨特的優勢。
品牌營銷是服裝市場不可或缺的手段,但波司登的品牌投入主要在羽絨產業上。2009年,波司登羽絨業務廣告2.2億元,但非羽絨業務投入不足其30%。男裝除在2009年啟用王力宏代言外,并無新的舉措。
杰西女裝和摩高女裝因為是合作品牌,也顯得投入猶豫。僅在時尚雜志和部分網絡投放,而瑞琦幾乎沒有品牌廣告帶動,而羽絨領域卻不斷邀請楊冪、李晨、阿嬌來保持品牌熱度。
在渠道上,波司登想通過加盟商的形式,節約自有資金,并把店面面積局限在60平方米左右。但自2009年起,歐美風潮風行,艾格、ZARA等女裝品牌在華擴張,店面規模幾乎都采用大店模式。而且,無論是快時尚還是奢侈品牌都是以少量、快速消費、高規格購物享受為主。顯然波司登沒有把握住這種脈動,從而喪失了機會。
家族式管理昏招不斷,船大難掉頭
波司登幾乎是高德康一手帶大的,家族管理是波司登的一個顯著特點,家族管理決策快,干擾少,反應迅速,客觀講有優勢。董事會成員中有十幾個為家族或親戚關系,同甘共苦,高德康擔任董事長近30年,波司登取得了羽絨服第一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