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平臺如何帶剛性工廠征戰全球市場
生產制造一直是中國企業屹立在全球市場的重要優勢。但要讓這個優勢成為長青優勢,中國制造產業必定不是勞動密集型的代工產業,而是技術驅動的、其他國家企業難以復制的高科技產業。
產業互聯網則成為生產制造產業升級的一個契機。大數據指導生產制造、柔性供應鏈等關鍵詞逐漸成為這個新商業形態的標簽。不同產業的賽道正孕育出各自獨有的產業互聯網企業并反哺產業的發展。
杭州捷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配)則是在電路板行業賽道上跑出的一家產用互聯網平臺。目前,該平臺全球客戶已經超過10萬,服務了116個國家及地區的客戶,日訂單數超過2000個。其中,海外訂單占比高達40%。預計2019年年底捷配的訂單會增長至5000個每日,銷售額保守估計為2018年的4倍。
跟普通消費品行業不同,捷配切入的電路板印刷行業是一個高度定制化且工藝能力要求相對較高的賽道,工廠只能根據客戶的設計文件進行生產制造。這種高度定制化且只能在中國實現的產業互聯網模式或許能成為中國工業品牌在世界建立領先地位的一個新思路。
把非標產品在線化
據捷配董事長兼CEO周邦兵介紹,電路板是電子工業基礎的產品。目前,全球電路板印刷行業一年產值約為600億美金,但卻帶動了超過10萬億美金的全球電子信息行業的發展。大至冰箱、彩電、空調等家電產品,小至手機等通訊設備都需要電路板。
捷配做的則是搭建一個自營平臺,把電路板產品采購的下單、計價、客服、生產工程、制造和物流等流程全部在線化,讓捷配24小時不間斷去服務于全球市場。
需求這種24小時在線服務的模式更多服務的不是批量訂單生產的客戶,而是研發級訂單的客戶。周邦兵表示,在一款電子產品商業化量產前,都需要經歷研發的過程,而研發時每款產品至少會需要做十幾次電路板打樣,研發級訂單就是指做電子產品研發測試的電路板的訂單。
這種研發級訂單有兩個特點:首先,因為只是用作測試,所以研發級的訂單都是小批量生產;第二,客單價會比大規模生產的訂單更高,訂單價格在百元級別,大概是規模生產訂單的3到5倍。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很少類似捷配的企業去專門接研發級的訂單的。周邦兵告訴億邦動力,傳統工廠一般都是免費給客戶做研發級的訂單,但前提是客戶答應把后面的規模化訂單都給這家工廠去完成。
在周邦兵看來,捷配能切入到研發級訂單市場,主要是基于其交貨速度。目前,捷配的研發級訂單一般能做到24小時內交貨,對于海外的訂單,算上跨境物流時間也只需4天。而對于普通的工廠,正常得需要5天方可交貨。
“對于研發級訂單來說,客戶并不十分關心價格而是產品推出時間。比如一個產品打樣測試10次,那在捷配下單跟在傳統工廠下單的研發耗時就相差了40天。”周邦兵說道。
供應鏈在線化所帶來的效率
那么,與捷配相比,傳統工廠4天的交貨效率差距究竟在哪里呢?
要理解產業在線化的作用,首先得簡單了解電路板印刷行業的作業流程。據周邦兵介紹,在電路板印刷行業中,客戶下訂單后到正式生產,需要經過審單及拼板等過程,而這些過程對工廠來說是十分繁瑣的。
審單流程主要是審核客戶提供的電路板圖是否有明細的錯誤,以及其工藝是否跟過程的生產制造匹配。此外,在這個過程中,電路板印刷企業也會對客戶的訂單報價做一個審核,也就是這個價格是否合適。
拼板則是電路板印刷行業特有的一個關鍵流程。小訂單通常都是單板生產,單板出貨的生產效率通常很低,如果把幾個客戶的訂單拼成一個大板出貨,其生產效率就會提高。但是這需要有足夠的訂單池來確保,否則就會延長訂單等候時間,也就加長了訂單出貨的周期。
周邦兵告訴億邦動力,實際上,無論是捷配還是傳統工廠,都能生產單個電路板產品,所以捷配改造的不是機器生產的這個過程,而是在生產前審單和拼板這一系列工程文件處理的過程。捷配利用互聯網優勢獲取海量訂單,儲備了足夠訂單池,通過技術的手段進行訂單審核和拼版,這樣就可以用批量的生產方式來生產打樣訂單,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生產效率。
在客戶下單環節,因為電路板均是非標產品,所以每個電路板訂單都要求通過電話或者郵件的方式針對性的進行價格、交期的溝通確認。如果一家傳統工廠每天承接2000個訂單,則至少需要100個人進行報價。捷配目前實現了訂單承接在線化,實現1秒鐘系統自動報價報交期。
當工程文件審單完后,就進入拼板環節。在傳統工廠中,拼板需要人工進行分類,然后人工進行拼板。而利用大數據、AI、圖像識別等技術,捷配實現了云端機器處理、人工審核的拼板方式。
“拼板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板的材料、厚度、工藝以及交期時間是否一致。在這些前提下,工廠還需要通過拼板確保實現大的生產效率以及確保產線不中斷。這里面會涉及強大的算法能力以及圖形分析等。”周邦兵說道。
也就是這些工程文件處理和數據處理的區別,讓捷配跟傳統工廠針對碎片化小訂單的生產效率拉開差距。周邦兵指出,沒有信息化手段的傳統工廠需要500人的工程團隊才能滿足一天處理3000個訂單的要求,但對于捷配來說,只需要50到60人的團隊就能滿足了。
而在訂單排產及生產實施環節,捷配實現了客戶端與生產端的同步,客戶可以直接通過自己的后臺清晰的知道訂單的生產進度,減少了溝通的成本。捷配通過智能算法進行訂單生產排序,精準的排列每個訂單在各個生產車間的生產順序,鏈接了訂單與機器與人之間的關系,幫助工廠在產能,交期,品質方面得到大幅提升。
從定制訂單到規模化訂單
值得注意的是,研發級的訂單并不是捷配的目標。如何從研發級訂單切入讓后往批量化訂單發展,才是捷配在產業互聯網賽道跑贏的關鍵。
在周邦兵的產用互聯網藍圖中,小訂單是把客戶引到線上的重要突破口。他認為,通過小訂單可以培養客戶在線上下單的習慣。當這個習慣形成后,客戶的中等規模訂單也會使用線上的方式下單。
“2B的業務跟2C不同。2B的客戶因為需求的是批量生產,因此在更改供應商這個事情上會顯得更加慎重。幫助客戶生產類似研發級訂單這種碎片化的小訂單,會更容易改變客戶供應商的決策。因為客戶覺得平臺的交期較快,就會逐步把中大型的訂單交到平臺上。”周邦兵說道。
而在客戶慢慢把批量訂單轉移到捷配手上時,捷配也需要解決產能的問題。周邦兵透露,在解決產能方面,捷配會讓更多生產批量化訂單的工廠加入到捷配平臺上。捷配平臺統一進行接單,統一處理工程文件并且拼板,然后統一發給工廠。工廠生產后捷配統一做品質管控,捷配通過開放的方式組建了一個“超級工廠”。
當然,針對訂單分配,捷配也會對合作工廠進行分級,以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簡單的分類則為標品和優品。標品是針對那種對價格比較敏感的客戶,而優品的客戶對價格不敏感但對品質的要求非常高。“有的工廠能夠做出非常精美的電路板,而有的工廠主要的優勢在成本。”周邦兵說道。
這種規劃化訂單擴展也讓捷配的產能構成發生了轉變。據捷配方面透露,目前,捷配有40%的訂單是研發級訂單,而60%的為非研發級訂單。非研發級訂單主要是合作的工廠完成。
柔性平臺和剛性的工廠
從捷配的發展模式上看,產業互聯網平臺跟工廠通過訂單和技術手段進行深度結合的協助模式或成為產用互聯網行業縱深發展的一個可行思路。這種思路無論對B端客戶或者C端客戶均有借鑒作用。
周邦兵指出,對于產業互聯網平臺來說,需要做的則是把很多有共同需求的用戶或訂單聚集在一起,然后找工廠進行批量生產。在他看來,中國人口多、市場大、產業鏈足夠完整。因此在中國更容易誕生擁有高度柔性化供應鏈的產業互聯網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柔性化供應鏈并不意味著需要建立一個柔性化生產的工廠。周邦兵強調,對于工廠來說,一旦實現柔性化,就沒有規模優勢了。所以柔性化供應鏈的方向一定是柔性的平臺跟剛性的過程進行聯合。
“未來制造業的分工會非常明確,產品也好朝向細分化發展。針對單一品類的過程,會盡可能把這個品類做到很好,也就是變得擁有剛性。作為柔性平臺,任務則是把訂單處理做到足夠高的效率,來進行訂單分發和品牌。在大量生產中充當服務的角色,給工廠進行進入、品控、物流等支持。” 周邦兵說道。
他認為,在這個模式下,平臺可以滿足各種用戶的需求——無論是小訂單還是大訂單,無論是高品質還是性價比的產品,都可以滿足。這種服務體驗的滿足讓平臺獲取更多的訂單,驅動整個產業互聯網平臺架構的發展。
“產業互聯網平臺有兩個驅動力。除了讓產業實現互聯網化的技術驅動力外,另一個驅動力則是訂單。如果平臺沒有足夠大的訂單量是很難讓工廠團建在自己平臺上的。平臺必須廣泛地在全球接訂單,從而倒逼自己在中國形成一張生產制造的大網,并讓一些全球工廠和零部件供應商加入進來。”周邦兵強調。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