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美棉出口市場: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據美國農業部統計,5月10-16日一周,美國凈簽約2018/19年度陸地棉8.65萬噸,較前一周簽約量增加68.1%;印度、土耳其、孟加拉國和越南分列前四位。截至5月16日,2018/19年度美陸地棉累計簽約331.63噸,完成本年度預測的107%(5年均值為101%),美棉繼續快速超賣、采用2016/2017年度陳棉代替交貨的節奏;而中國紡織企業、貿易商也仍執著地簽約采購2019/20年度高品質、高等級美棉。
用“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來形容5月份的美棉出口市場非常貼切,中美貿易談判陷入僵局(美方率先發難,中方被迫采取反制措施),2/3月份簽約的2018/19年度美棉合同只能協商解約、順延至2019/20年度或直接毀約,如果沒有東南亞、土耳其等各國買家出手采購,ICE期貨主力合約早就跌破65美分/磅,創2016年6月份以來新低了。
為什么印度、孟加拉國、土耳其等國紗廠為美棉出口“雪中送碳”而非“落井下石”呢?筆者分析原因有如下三個:一是5月ICE期貨暴力下挫,主力破70、65(盤中低點64.50),美棉現貨隨之大跌,美棉性價比優勢得到充分體現。從調查來看,5月上中旬EMOT/MOT、ME等美棉CIF、CNF報價一度低于巴西棉、西非棉,與S-6 1-5/32相差無幾;C/A與SM澳棉的價差也拉大到7-8美分/磅,對各國紗廠、貿易商吸引力大增;二是ICE暴跌導致東南亞、土耳其等各國買家簽訂的ON-CALL點價合同成交量上升;三是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對美棉的依賴度上升。2018/19年度印巴兩國棉花產量大幅下滑、皮棉品質下降,不僅對孟加拉國、越南、中國等出口能力減弱,而且滿足國內需求也有難度,因此進口美棉成為唯一可行的辦法。而隨著中美貿易戰升級,預計8月份以后將有大量訂單轉向東南亞、南美等國,因此棉花消費全面向好;四是印巴、土耳其等國貨幣持續對美元升值,進口美棉利于紗廠降成本、提競爭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