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達芙妮股價閃崩 “隕落”的鞋王還有這些
在富貴鳥被取消上市地位后,另一鞋王達芙妮的困境,也讓市場唏噓不已。9月27日,港股達芙妮國際閃崩突然大幅下滑,跌幅一度超47%,創出十二年來最大跌幅。而從業績來看,達芙妮已經接連4年虧損,虧損總額已經超過了市值。
股價一度暴跌超47%
9月27日,港股達芙妮國際(00210.HK)午后股價突然閃崩,出現斷崖式下跌,跌幅一度超47%,創出十二年來最大跌幅。當天,截至收盤,達芙妮國際跌36.84%,每股報0.3港元,市值僅有4.95億港元,較巔峰時期蒸發97%。
而就在前一日,達芙妮國際尾盤直線拉漲,一度暴漲28%,盤中高見0.48港元,創近一年新高。
達芙妮國家股價暴漲,源于一則人事調整的消息。9月26日,達芙妮國際發布公告宣布韓炳祖為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審核委員會主席、薪酬委員會及提名委員會成員,自2019年9月25日起生效。韓炳祖已與達芙妮訂立一份委任合約, 韓炳祖擔任達芙妮董事職位任期為三年,每年酬金為39.6萬港元。
公開資料顯示,韓炳祖此前曾擔任過呷哺呷哺餐飲管理(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積木集團有限公司及361度國際有限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以及Kappa母公司中國動向(集團)有限公司的首席財務官。
今年4月,達芙妮曾向媒體表示,近年達芙妮已經在向運動休閑市場延伸。在2019年中期財報中,達芙妮表示,正在加大對產品研發的投入,推出更具時尚感的運動鞋。
然而,暴漲之后的第二天,達芙妮國際就把漲幅連本帶利的吐了出來。分析指出,或許與前一日獲利盤資金巨額拋盤有關。
事實上,達芙妮國際股價在2012年4月升至11.172港元峰值后,就一路下挫。特別是2014年底以來,股價都是走下坡路。今年7月9日,達芙妮國際曾探至0.15港元的低點。
業績下滑連虧4年
股價不給力,與達芙妮接連虧損的業績不無關系。
達芙妮成立于1987年,1995年在港交所上市。曾經的達芙妮,也曾“登頂”過王座。2004年,達芙妮號稱中國每5雙品牌女鞋中,就有1雙來自達芙妮。在業績最好的時期,達芙妮1年能賣出5000萬雙女鞋,連續5年穩坐大陸女鞋第一品牌的交椅,市場占有率近20%,獲封“大眾鞋王”的稱號。
然而,輝煌的時期似乎總是短暫的。從2013年開始,達芙妮營收連年下降。2013年至2018年,達芙妮營業收入分別同比下降0.78%、0.87%、19.09%、22.4%、19.86%、20.8%。
2015年以來,達芙妮業績陷入虧損泥潭,且虧損幅度逐漸擴大。2015年-2018年,公司股東應占凈利潤分別為-3.79億港元、-8.19億港元、-7.34億港元和-9.94億港元。
達芙妮國際于9月10日披露半年報,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14.13億港元,同比大幅下降37.79%;凈利潤虧損3.9億港元,較去年同期虧4.93億港元有所收窄。據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4年半時間總共虧損達28.78億元人民幣,虧損總額已接近其市值的6.5倍。
實際上,能看出問題的不僅僅是財報上的利潤數字,還有達芙妮的門店數量。據了解,達芙妮已經關閉了超2/3的店鋪。據達芙妮歷年年報,2014年年底,公司有6402家實體店(其中直營店占比89.78%,加盟店占比10.22%)。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實體店僅剩2075家,較高峰時期關閉了4327家店,降幅67.59%,平均每天關閉2.6家店。
休閑鞋王者的接連“隕落”
事實上,在休閑鞋這個行業,達芙妮的困境并不是個例。就在上個月,另一“鞋王”富貴鳥才被取消了上市地位。
富貴鳥于2013年赴港上市,上市前三年,其營收和凈利潤整體呈穩步增長趨勢。財務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3年,富貴鳥業績增長勢頭強勁,三年的凈利潤分別達到3.76億元、4.74億元和6.17億元。然而,從2015年開始,其營收和凈利潤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直至2017年上半年,凈損失約為1088.45萬元。
眼看業績持續的下滑,2016年9月,富貴鳥宣布停牌。這一停,便是三年,此后富貴鳥根據破產重組的進度安排復牌計劃,但都無疾而終。富貴鳥也嘗試過“自救”。自2015年以來,富貴鳥擴展童鞋童服、金融、房地產、礦業領域,先后發行過三只債券。然而,富貴鳥發行的“16富貴01”以及“14富貴鳥”兩只債券都已實質違約,涉及本金高達21億元。
8月12日,富貴鳥發布公告稱,聯交所于8月9日向公司發出函件,告知公司股票最后上市日期為8月23日,而股份上市地位將于8月26日上午九時起取消。停牌前,富貴鳥股價報3.88港元/股,總市值51.89億港元。帶著一身債務,富貴鳥黯然退出資本市場。
事實上,近幾年,達芙妮、貴人鳥等鞋企業績下滑,凈利潤虧損嚴重,而運動鞋巨頭安踏、李寧、耐克和阿迪達斯2018年大中華市場收入確在不斷增速。
如今的“國潮”李寧也曾巨虧30億,但是卻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不僅營收破百億,如今半年利潤翻了近2倍。據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李寧營收達62.55億元人民幣,較2018年同期上升32.7%;權益持有人應占溢利為7.95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升196.0%。
有數據顯示,2014年-2016年,國內運動鞋消費總額從686億元提升至928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16.31%,在鞋類消費占比從20.1%上升至25.7%。李寧和安踏都打了漂亮的“翻身仗”,與市場的喜好離不開關系。而富貴鳥和達芙妮,卻沒有搭上“運動”這一趟快車。
值得一提的是,曾經休閑鞋市場的三巨頭,除了達芙妮、富貴鳥,還有百麗。2017年7月,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1880.HK)宣布退出港交所。然而,9月8日,百麗國際運動業務線、旗下全資子公司滔搏國際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這意味著,百麗又憑借著運動業務回來了。據滔搏國際招股說明書,目前百麗高管成員實質持有百麗國際46.36%股份,高瓴資本持有44.48%股份。
來源:上游新聞·重慶商報 作者:謝聘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