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圈的女性身影:那些自帶“花火”的人
在近期由騰訊電競推出的電競公開課上,主持人問了演講嘉賓一個問題:為什么電競賽場上,表演賽還可以看到女性電競選手的身影,但到大型電競職業賽事的現場,女性就幾乎看不到了?
嘉賓是一位女性電競解說,但她也回答不上來。“我曾經提過在某賽事是否可以組建一個女子戰隊,但這個想法和需求一直得不到滿足。”
這可能是電競行業另一個顯著特征,也是與傳統體育賽事有較大差別的一個方面。不過隨著電競產業多年來的逐漸發展,女性角色開始更多出現在諸如解說、賽事運營、俱樂部、教育等周邊產業環節中。
她們大多因對賽事或選手的喜愛而來,面對近年來電競產業風口,好像找到了另一個個人成長蛻變的契機。
打破閉塞的墻
對自己的人生規劃進行清晰梳理后,禹靚雯留在了電競行業。
故事的開始極為類似,在一次偶然的契機之下,她被一同打游戲的隊友“帶入坑”,開始關注電競賽事的職業選手。
從不熟悉到慢慢了解選手背后的故事,禹靚雯發現,這是一個自帶閃光點的群體。
“2016年左右,電競行業還沒有今天這么高的熱度,我發現當時的俱樂部提供的支持很簡陋。”禹靚雯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回憶道,看了幾場比賽之后,她關注到一些技術很強的選手,非常有沖勁,生病了還在堅持。“選手之間的氛圍很好,這讓我看到了新世界,有了新的方向和沖勁。”
彼時,禹靚雯的工作是娛樂營銷策劃,在接觸到這些后,她開始嘗試對接電競與涉及工作內容的交集。可惜的是,幾年前的電競賽事并沒有獲得傳統企業的重視,多方努力后不得果,只能作罷。
這卻開啟了她的人生新規劃。不久以后,禹靚雯報名參加超競教育公司組織的講師班,然后留了下來。
“在講師班中我遇到很多年齡小的愛好者,他們對電競的熱愛比我早,我更多作為歷史的見證人,發現他們的很多閃光點。”禹靚雯興奮地說道。
某一次的講師課來了一位退役不久的電競職業選手,當時他正處在被質疑離開打比賽的生活就迅速flop的聲音中。
聽課者也有這樣的觀點,面對尖銳的提問,這位選手說,“我覺得這個時間點退役剛剛好,我心里關于電競的火其實沒有滅,但很多電競人甚至各行各業,在做著手頭的工作卻滅掉了心中的火。”
這番回答讓禹靚雯感慨,電競圈的這批選手,純粹勇敢,他們闖出了很多大眾達不到的比賽成績,是始終維護著心里這團火的人。這也激發了她進一步跳脫出過往生活的勇氣。
班組學習結束后,禹靚雯開始在上海尋求進入電競行業的機會,但明顯的壁壘出現了。“我發現要進入電競圈,需要有人幫助我投簡歷,幫忙介紹一下我的工作能力匹配度。但當時沒有找到合適的人。就連給我展示能力的機會都沒有。”
但她還想沖一沖。囿于某些隱性的社會準則,女性通常會給自己的人生設定門檻,比如到30歲有既定的人生計劃等等。“但我還想尋求新的可能,找到對工作生活更有熱情的事。”
“以前的電競人,往往閉塞在固有的圈子里。但一個行業的發展最終會擁抱外面的行業和人,我相信電競圈也會這樣。”帶著這樣的想法,禹靚雯在暗暗等待機會。
走向開放
契機很快出現了。講師班的機會讓她得以擁有一些電競圈的資源,然后順勢加入了進來。
可以改變的地方有很多。禹靚雯發現,在電競行業發展早期,俱樂部僅僅在賽季期間進行適當宣發,這往往導致若沒有拿下冠軍,俱樂部的商業和品牌價值也會就此流失。
“電競行業其實可以參考娛樂業,在非賽季期給商務和品牌運營讓步,也可以就此帶來新增的商業價值。”她如此表示。
這只是來自外部行業人對電競帶來的一點小改變,也代表了一名試圖進入者對電競行業多年來圈層發展的觀察。
放眼目前電競圈,站在一線的女性身影依然稀少,但隨著整個行業更加包羅萬象,被電競熱血故事吸引而來的產業和人才在不斷豐富。
而在電競行業發展早期,活躍在比賽一線的女性如職業選手和職業解說,其能力和努力常常得不到認可。
這一部分源于女性的精力和動作力從生理上不如男性,在比賽過程中帶來的觀感體驗不及后者;也源于女性在早期的確是局外人,需要全心投入才能更貼近這里。
在開頭的公開課中,女解說也講述了一個從不被認可,到萬眾矚目的過程。她表示,“電競好像一顆雞蛋,外面有堅硬的殼,是傲慢和偏見,但那只是表象,當你沖破外殼會發現,公平、公正、熱血和愛才是電競的真諦,讓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都能夠奮發向上。”
這恐怕也是電競行業和人群正加速得到官方蓋章認可的原因之一。禹靚雯向記者說道,如今電競圈從職業選手退居主播但表現優異的女性依然有之,在粉絲經紀、運營等崗位已經有不少優秀的人加入。
“其實不用分男性和女性,只是要認清喜歡電競是一回事,但想進入這里做事是另外一回事。要考慮清楚。”禹靚雯指出,她身邊的上一代人,對這個行業也從早期的將信將疑到現在關注并支持。
電競行業依然很年輕,這些具備多元能力的外部力量注入,也將助推產業向更健康長久的方向走下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