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病科是前哨,也是國家疫情防控體系堡壘——專訪武漢協和醫院感染病科主任鄭昕
加上鄭昕的微信,是在3月4日。早期的她,忙著救治病區內的新冠肺炎患者,根本沒有時間接受采訪,完成隔離病區工作后,她又投入援助國際抗疫工作。在這一個多月的預約期里,她偶爾會發來一些工作感想或者工作場景的圖文,分享這個團隊的“歷史”。
鄭昕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感染病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委員,湖北省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2019年12月31日, 她帶領她的團隊開始運行發熱門診。
病區關閉后的她和她的團隊都沒時間停歇。在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快速蔓延情勢下,她和她的同事們,為包括美國、德國、西班牙、巴西、波蘭等國同行通過視頻分享在一線實踐中獲得的實戰經驗。
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與鄭昕展開對話。
鄭昕。資料圖
《21世紀》:整個武漢的抗疫戰,目前完成了階段性任務,這次疫情沖擊公衛體系中,您對我國感染學科有哪些發展建議?
鄭昕:傳統意義上,綜合醫院感染病科主要收治非呼吸道傳染病,因此沒有設置負壓病房,不具備收治呼吸道傳染病的條件,也不收此類患者。以前遇到呼吸道傳染病,都是把患者轉至傳染病專科醫院。在疫情的沖擊下,傳染病的??漆t院沒有那么大的容量去收治患者。綜合醫院有醫療實力,病房硬件需要進一步提高,以更好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感染病科作為傳染病防控的臨床一線,對整個傳染病防控體系是不可或缺的。很多傳染病防治工作也許不能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但感染病科的工作對減少傳染病所造成的社會經濟損失的貢獻是任何一個學科所不能替代的。對感染病科的建設進行更多的投入,提高工作在高風險一線的傳染病防治人員的相關待遇,這還需要衛生管理部門給予感染病科更多的支持甚至還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
《21世紀》:疫情過去后,感染病學科應該如何建設?
鄭昕:未來做大做強綜合醫院的感染病科很重要,感染病科是發現新發傳染病的前哨,也是國家疫情防控體系的堅強堡壘。對感染病科的功能定位應該有別于其他???,除了處理感染相關疾病,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是承擔公共衛生工作。對感染病學科今后的建設,具體來說,應該建設符合標準的感染病科病房,增強感染病學科發現新的病原體的能力,增加相應的設備及人員選留建設感染重癥病房,形成其他專科醫生到感染病科輪轉制度,今后就能嚴陣以待、從容應對疫情。
培養感染病科醫生,首先需要平常臨床經驗的積累,形成敏銳的洞察能力的軟實力,這需長期培養。其次,感染病科對病原微生物的檢測一定要同步跟上,特別是深度測序技術對不明病原體的檢測非常重要。另外,感染病科要加強基礎和臨床研究。對疾病的認識,除了臨床表征, 更重要的還要有對疾病機制的認識。
這次發熱門診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但空間明顯不夠。今后應設立標準和有足夠空間的發熱門診,即患者的交費、藥房、檢測、留觀、隔離病房等全部“一站式”的配備齊全,患者進來后,所有事情都可在里面完成,既可方便患者,又減少患者在醫院流動所帶來的潛在風險。
疫情過去后,相信國家肯定會構建一個強大的對抗疫情的體系,包括“醫防結合”“平戰結合”的方式。對今后整個感染病學科的發展和建設,我們充滿期待。目前,協和醫院對感染病科的強化建設也正在規劃中。
《21世紀》:如今,武漢疫情局面向好,但一些治愈患者出現復陽的情況,您怎么看待這種現象?又該如何防御?
鄭昕:目前,由于受多種因素影響,核酸檢測無法做到百分之百準確。所以個別患者此前檢測轉陰是不是真的轉陰?此次轉陽是否是真的陽性?核酸轉陽是否就是意味著疾病復發或者遷延?是否具有傳染性?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結合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綜合判斷。比如有的患者雖然核酸復陽,但患者的肺部病變沒有進展或還在好轉,也沒有臨床癥狀,這并不可怕。隨著病情好轉,自身免疫力增強,最終仍會清除病毒。至于是否還具有傳染性,這個問題比較復雜,需要深入研究。但是,一般而言,由于目前的檢測方法是直接檢測樣本中是否新冠病毒核酸的部分片段,并非分離和培養病毒,因此,陽性結果只能提示樣本中存在病毒核酸,并不能說明一定有完整的病毒,更不能直接等同于有傳染性。所以,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對于部分核酸復陽的患者做好恰當隔離即可,也不必太恐慌。
《21世紀》:全球范圍內的無癥狀感染者,應該如何防范?
鄭昕: 新冠病毒可表現為無癥狀感染者,這是全球防控的難點,也是病毒詭異的另一個表現。當前的無癥狀感染者應更關注60歲以下人群。一個人感染病毒后是否有臨床表現,取決于病毒與人體免疫力的博弈。年輕人的免疫力強,若感染的病毒載量低,他完全可能表現為沒有癥狀,但核酸檢測時可能呈陽性。防范無癥狀感染,主要還是要防止對老年易感人群的傳染,特別是合并有心血管及糖尿病的老年人及接受各種免疫抑制治療的患者,這是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當前最好的防護手段,依然是戴口罩和勤洗手,把自身的免疫力變強大,減少病毒侵入人體的機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