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快訊:中國制造業PMI7月降至49.2 時隔兩月再次收縮
7月中國制造業景氣度轉弱,產出和需求均輕微收縮,尤其是外需疲弱拖累整體需求。
8月1日公布的7月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錄得49.2,低于6月1.3個百分點,時隔兩月再次錄得50以下。
這一走勢與國家統計局并不一致。統計局公布的7月制造業PMI小幅上行至49.3,高于6月0.3個百分點,連續四個月位于50以下的收縮區間。
從財新中國制造業PMI各分項數據看,6月制造業需求疲弱,供給隨之同步收縮。當月制造業新訂單指數和生產指數分別錄得1月和2月以來的新低。調查企業反映,近期市況疲弱,客戶需求相應下降,新訂單在連續增長兩月后重現下降;受此影響,制造商產出也輕微收縮。外需是拖累制造業需求的主要因素。由于海外經濟衰退風險增加,外需明顯不足,7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大幅降至2022年10月以來新低。
7月制造業就業繼續惡化,用工規模連續第五個月下降,但降幅邊際放緩。企業減少用工的原因,主要是市場需求有限,也有降本增效考慮。當月積壓工作量基本保持穩定,部分受訪企業表示,夏季電力供應緊張對訂單交付有不利影響。
制造業采購活動也與生產一樣,自年初以來首次出現輕微收縮。與此同時,原材料庫存微增,但增幅較6月放緩;產成品庫存指數自2022年10月后首次高于榮枯線,升幅輕微。報告庫存上升的企業普遍提到產量大于銷量,并非主動補庫存。
供應商物流在7月略有遲滯,當月供應商供貨時間在過去半年內首次出現延長,相應指數錄得2月以來新低。受訪企業稱,宏觀景氣度低迷令部分供應商調整了合意庫存水平,部分原材料供應出現短缺。
7月制造業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連續第四個月和第五個月低于榮枯線,通縮壓力繼續增加,不過降幅明顯收窄。工業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對成本端價格形成拖累,而市場低迷、需求不足制約了企業提高出廠價格。
盡管 制造業產需均收縮,企業家總體仍維持樂觀情緒。7月制造業生產經營預期指數在榮枯線上方微升,仍低于長期均值。部分受訪者對內外部經濟前景表現出擔憂態度。
財新智 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7月制造業景氣度降至收縮區間,宏觀景氣度低、經濟下行壓力大仍是不爭事實。中央政 治局定調當前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挑戰,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強調要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政策層面保就業、穩預期、增加居民收入仍是重中之重。當前貨幣政策對供給端提振效果有限,針對需求側的積極財政政策更應成為優先選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