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北桑海:打造國內最大蠶桑綜合利用示范基地
8月23日,蓬安縣新園鄉油坊壩村,連綿起伏的丘陵間,一片片郁郁蔥蔥的桑樹如同給大地披上了綠衣裳,這就是蓬安著力打造的集桑樹規模化栽植、蠶桑綜合加工、循環養殖、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綜合示范區———“蜀北桑海”。
“蜀北桑海”位于蓬安縣百平方公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內,總投資2億元,規劃面積2萬多畝,地跨新園、利溪、龍蠶等鄉鎮,核心區在新園油坊壩村。其中,桑柘農莊、桑葉飼料烘干廠房、桑葉飼料廠、桑葉茶廠、桑葚酒廠、蓬州錦繡等一系列與蠶桑產業相關的廠房、辦公室、展覽館已拔地而起。
蓬安栽桑養蠶歷史悠久。早在西漢時期,大文學家司馬相如在蓬州(現蓬安)故居房前屋后栽植桑樹,遷居臨邛(現邛崍)后,把蓬州稱作“第一桑梓”。清末民初,蓬安利溪人伍彝超在利溪青衣寺一帶栽桑5萬余株,建成“萬綠桑莊”,自立蠶桑學社,傳習蠶桑技藝。在他的帶動下,蓬州大地栽桑養蠶蔚然成風。新中國成立后,蠶桑產業逐步成為蓬安城鄉經濟的骨干產業。上世紀七十年代,龍蠶鎮(原會龍公社)栽桑養蠶,成為享譽全國的“蠶桑之鄉”,并于1979年獲得國務院嘉獎令。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該縣80%以上農戶“戶戶有桑樹、家家有蠶房、人人會養蠶”。1981年,蓬安蠶桑產業發展達到了鼎盛時期,全縣年養蠶總量達到12萬張,產繭254.6萬公斤,創外匯95萬美元,位居南充地區第二。
但后來,桑蠶淡出蓬安城鄉,留下幾多遺憾。黨的十九大吹響鄉村振興的號角,蠶桑產業在蓬安再獲新生,“蜀北桑海”項目應運而生。
蓬安縣農牧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蜀北桑海”產業園已建成核心區1.2萬畝,輻射周邊3個鄉鎮、7個村。項目建成后,能形成“以十里現代農業基地、帶動百村產業發展、幫扶千戶貧困戶”的脫貧奔康格局,有望成為國內最大的蠶桑綜合利用示范基地。
筆者了解到,“蜀北桑海”距離南大梁高速利溪出口3公里,距離縣城13公里,且處于蓬安旅游環線,發展現代農業鄉村游潛力巨大。且“蜀北桑海”項目中的蠶桑綜合加工,也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桑葉豬”開始養殖、“桑茶”開始生產、“桑葚酒”開始釀制、“蓬州錦繡”開始生產……此外,“蜀北桑海”項目在建和將建桑博園、蠶桑文化博覽館、嫘祖廣場、生態停車場、生態酒店等。在脫貧奔康中發揮重要作用,成為村民的“搖錢樹”。
新園鄉油坊壩村村民尹正高說,種了一輩子的地,現在才曉得泥土地里還能長出“搖錢樹”。如今,漫山遍野種滿了各種桑樹,路網、水渠四通八達。產業園剛具雛形,就已經有很多游客前來游玩,“今后,很多村民還會吃上旅游飯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