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料名鎮西樵的“鏈式革命” 突破行業掣肘→做強區域品牌→提升價值鏈條
上萬臺織機高速運轉,伴隨著富有韻律的轟鳴聲,細長的紗線橫豎交織,化身為一塊塊工整的面料。經打包整理后,這些面料很快就被貨車運往以純、李維斯、ZARA、優衣庫等國內外知名服裝企業。在西樵山下,這樣繁忙的景象每天都在上演。
西樵是珠三角乃至全國近代紡織工業的發源地。在早期工業化的浪潮中,西樵人率先用機器傳承紡織技藝,開發出備受追捧的產品,在中國紡織面料領域獨領風騷。而在傳統紡織服裝行業遭遇瓶頸的當下,西樵人更是因勢利導,主動踐行“品牌”“創新”等發展新理念,推動西樵紡織從中間產品邁向高附加值領域。得益于此,西樵紡織面料歷經百年風雨仍傲然挺立,成為南海打造全國梭織面料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的有力支撐。
繁榮漸遠迷思迫近
今年3月,原國家質檢總局發文,批準南海籌建全國梭織面料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消息傳來后,西樵鎮全體紡織從業者為之一振。“我們太需要一個片區、一個群體發揮示范作用了。”南海區紡織行業協會會長莫柏源感慨。
作為南海的主打產業之一,西樵紡織已走過上百年的風風雨雨。自1873年陳啟沅創辦繼昌隆繅絲廠以來,西樵紡織業乘著工業革命的浪潮加速騰飛。到上世紀80年代,西樵逐漸形成“千家廠、千家店、萬臺機、億米布”的產銷規模。發展至今,西樵已集聚超850家面料企業和近6萬從業人員,全鎮紡織面料年均產量超過40億米,占全國總量十分之一。“中國面料名鎮”“紡織之鄉”等稱號,是外界對西樵紡織實力的最佳贊譽。
然而,光環難以掩蓋產業背后的隱憂。邁入21世紀后,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紡織業遭遇“霜凍期”。一方面,隨著產能過剩和勞動力成本上升,梭織面料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莫柏源坦言,如今西樵面料產量比十年前增加了三倍,但平均利潤卻從15%~20%降低到8%,有些企業扣除人力等成本后甚至不到4.5%。
不僅如此,隨著消費需求走向“求新、求美、求時髦”,面料品類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這讓西樵紡織企業面臨著極大的研發壓力。莫柏源舉例,過去西樵憑借一款仿毛料就能獨領風騷20多年,而現在一款面料的生命力只有三四年,有些甚至只能“活”一個季度。
當西樵紡織囿于勞動力、土地、環境等問題舉步不前時,國內的其他紡織產業集群卻快速騰飛。其中,江浙一帶的絲麻產品后來居上,如今僅浙江紹興的面料產量就占據了全國總量的50%。而放眼全球,東南亞等區域更是具有壓倒性的成本優勢。
內憂外患交織,西樵的政企深知,再不改變就要面臨淘汰出局的命運了。
突圍制勝引鳳來棲
面對變幻莫測的時代環境,當地政企一致認為,西樵急需打造一個高端示范區,讓優質紡織企業引領同行突圍制勝。
2003年,該鎮立足西樵科技工業園原有基礎,打造了紡織產業基地,并先后引入紡織、紡織機械和服裝等領域的90家企業。依托這一基地,西樵先后向制約紡織產業發展的環保、技術創新等問題“開槍”。
2005年,西樵鎮政府在紡織產業示范基地強勢推行統一供水、統一供電、統一污水處理的“三統一”工程,使園區逐步實現污水、廢氣零排放,全面推進循環經濟。得益于此,西樵紡織產業基地成功通過ISO14001環境體系認證,并于2013年被認定為“廣東省綠色升級示范工業園區”。
在環保方面的先行先試,不僅增強了當地企業的發展信心,更引來了“金鳳凰”。2008年,由于看好西樵的環保服務,致興紡織從增城新塘來到西樵安家,成為當地規模最大、產值最高的紡織企業。在西樵鎮鎮長關海權看來,如果沒有建立示范基地和推行“三統一”,西樵紡織不僅無法磁聚致興紡織這樣的優質企業,還可能在環保等壓力的夾擊下隕落。
在破解環境污染這一難題之余,西樵還通過技術改造提升紡織產業的競爭力。僅在2008年~2015年間,西樵紡織產業技改投入就達到了22.4億元。
隨著產業復蘇,西樵政企開始思考如何進一步打開本土梭織面料的知名度。“紡織行業的品牌意識不足,很多企業認為梭織面料是中間產品,不需要創品牌。”但關海權卻認為,隨著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品牌將成為產業突圍制勝的“殺手锏”。為此,西樵在2014年注冊了“西樵面料”集體商標。近年來,西樵紡織企業還頻頻抱團出征國內外的面料展會,并通過西樵品牌面料巡展對接優質客戶。
為產業轉型所做的努力,最終為西樵紡織贏得了更大的發展平臺。2017年,乘著全國建設知名品牌示范區的浪潮,南海依托西樵紡織申請籌建“全國梭織面料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僅過了一年,南海就拿到了籌建示范區的資格。
標準引領打響品牌
最近幾個月,西樵紡織人一直在為示范區籌建事宜忙碌奔波。“示范區已經進入規劃階段了。”西樵鎮相關負責人透露,西樵將從優化產業鏈、加強科技創新力度、加強環保治理和強化區域品牌建設等方面著手,推進創建示范區建設,力爭在2020年實現南海梭織面料產業總產值超200億元,國內外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
揮別以往制造中間產品的模式,西樵瞄準終端消費品,引入了一批中游和上游企業,初步形成了全產業鏈雛形。“無紡布等衛生用品產業是我們的招商重點。”關海權說,接下來將圍繞該領域加強資源整合和招商,力爭三年內產值超過或者達到50億元。
為了提升產品附加值,西樵鎮還在今年引入了國際輕紡城項目,擬打造紡織服裝全產業鏈智能化綜合一體化平臺,形成品牌總部基地、紡織檢測中心、紡織面料交易中心、成衣批發交易中心、原創設計師MALL、紡織博物館、金融信息服務平臺和紡織交易平臺等產業配套載體。截至目前,該項目已進入規劃設計階段,一期工程將投入40億元進行建設。
行業發展離不開標準體系的支撐。過去,由于缺乏統一標準,紡織企業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制約了區域品牌的發展。2017年,南海區紡織行業協會聯合示范區骨干企業及相關科研機構,制定了《機織襯衫用面料》、《機織牛仔服裝用面料》、《機織西服用面料》、《機織休閑服裝用面料》四份團體標準,為本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指引。
西樵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還將結合示范區創建要求,從集體商標使用、環保排放標準、成品布驗收等方面制定新的團體標準,以進一步彌補國內梭織面料行業的空白,增強西樵紡織的主導權與話語權。
示范區名片
全國梭織面料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
創建時間:2018年3月批準籌建全國梭織面料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
品牌估值:2016年區域品牌“西樵面料”以27.67億元的品牌價值躋身全國區域品牌100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