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數據化 智能化 蘭溪智造紡織“織”就行業新未來
走進蘭溪市永昌街道的浙江鑫海紡織有限公司生產車間,1500多臺噴氣織機正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偌大的車間內,幾名員工來回巡視,實時查看機器的運轉情況。
“智能制造為企業減少人工成本,比如一臺自動穿筘機能代替20個工人,投資回報率很高;MES生產執行系統精準記錄生產過程中的數據,有助于企業分析訂單狀況,科學安排產量。”該公司董事長邱海斌說。
紡織產業是蘭溪傳統優勢產業、重要支柱產業。“千人紗、萬人布”,是人們對傳統紡織業的老印象。但在蘭溪,借助紡織行業智能制造示范市創建的東風,紡織行業以數字化改造為方向,全力推進“機器換人”智能化改造,實現生產設備、工藝技術、產品創新、企業管理、銷售渠道全方位優化升級。紡織,這個昔日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
未雨綢繆謀紡織行業數字“蝶變”
當前,智能制造已經成為推動新時代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方向,是構筑制造業未來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蘭溪紡織產業基礎深厚,但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仍面臨利潤率不高、創新性不強、人才支撐不足、要素成本上升、產業鏈延伸受阻等挑戰。
“蘭溪紡織行業走智能化改造之路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必答題,更是一道搶答題。”蘭溪市委主要負責人說。去年6月,蘭溪啟動紡織行業智能制造示范市創建工作,計劃通過3年時間,逐步實現紡織企業設備網絡化、數據可視化、文檔無紙化、過程透明化、車間少人化、服務平臺化,解決紡織企業招工難、能耗大、周轉慢、效率低等問題,建成一批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程,基本實現“企業數字化制造,行業平臺化服務”。
在示范市創建啟動前,省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就派駐專家組入駐蘭溪,對全市紡織企業開展了為期半年的調研。經過調研,優選了第一批9家、第二批21家具有代表性的企業作為試點。
智慧賦能傳統產業裝上“數字大腦”
走進蘭溪經濟開發區浙江鑫蘭紡織有限公司的“數據中樞”,當前生產了多少產品、現在是哪個班組當值、今天生產效率怎么樣……進入系統一看便知。而且,通過5G網絡運用,所有車間、所有設備、所有產品等海量數據實時傳送到大屏幕上,整個過程流暢自如,幾乎感覺不到延遲。不僅如此,借助5G超大帶寬、超低延時等特點,工作人員在外地也能在手機端直接訪問服務器。
“5G帶來了高速度、大容量和低延時,蘭溪紡織行業智能制造也將迎來大發展的機遇。”鑫蘭紡織工作人員說。原先,鑫蘭紡織本地服務器數據傳輸慢、儲存需求大,且數據訪問人數眾多,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5G時代的到來,徹底解決了網絡延時、傳輸不快、存儲不易等問題。經測試,鑫蘭紡織5G的上行速率高達150mbps,下行速率達到800mbps以上,比原來快了近10倍,今后還將持續提升。
“紡織行業要發展,信息化、數據化、智能化是必由之路。”看著眼前這些智能設備,從事紡織行業幾十年的鑫蘭紡織公司董事長黃友洪感觸良多。“智能化改造結果出人意料,收效非常明顯,省時、省力、差錯少、效益好、市場影響力大!”他表示,嘗到智能化生產的甜頭后,企業將堅定不移走好智能化改造之路,進一步做大做強。
而以紡織行業作為主導產業的蘭溪經濟開發區,產值占比接近50%,轄區內52家規上紡織企業今年1—9月產值82.5億元。因此,蘭溪經濟開發區大力支持紡織行業智能制造變革,下一步將加快推進時尚紡織小鎮建設,推動開發區紡織行業智能化、數字化生產,進一步打響浙蘭紡織這塊金字招牌。
“你看,這里有個疵點,電腦識別出來以后機器就會自動停下,屏幕上也會出現具體疵點的位置,工人在屏幕上就能清楚地看到具體疵點的位置,操作也很方便快捷。”在萬舟集團檢驗車間,織造一部前道廠長應小華指著屏幕上的疵點說,有了“天眼”的加成,驗布的效率得到了極大提高。
應小華所說的“天眼”正是7個高速攝像頭,能夠實時捕捉白坯布表面上的疵點情況,通過信息采集傳輸至起著“大腦”作用的服務器中,系統可獲得穩定清晰的圖像,同時通過計算和數據庫的信息對比,快速準確地鑒別和區分出大小、方向、形狀各異的疵點,進行標識,并及時顯示在電腦屏幕上,疵點情況一目了然。
我們了解到,驗布是保證出廠成品質量的重要一關,但驗布又是智能化改造中的薄弱一環。驗布機用上“智能眼”,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痛點問題,在解放人力的同時,進一步提高驗布效率和準確率。浙江萬舟控股集團是蘭溪市第一批紡織智能制造試點企業之一,經過數字化改造,驗布也隨之發生了“智”的變化。智能驗布則采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的質檢方式,實現對布匹檢驗的現場信息化采集,和信息同步資源共享的功能,把原有的驗布效率提升了一倍多,準確率接近100%。同時,還可以取代人工完成對疵點打標記等工序。不僅降低了勞動成本,提高了檢測速度、檢測精度,還能充分發揮計算機視覺系統的穩定性,完美解決了傳統人工檢測的弊端,為企業贏得更多訂單和利益。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智能化改造,蘭溪試點企業成效顯著,柔性化生產能力、應對外部變化能力得到提升,技術儲備、人才隊伍得到加強,工業大數據對智能制造的賦能效應進一步體現。
目前,30家紡織企業智能化改造試點及擴面工作基本完成驗收,試點效果明顯,效益平均提高了12.3%,差錯率平均下降至1%,織機效率最高提升5%,生產設備聯網率達到98%,水、電、蒸汽平均每萬米的消耗量分別下降9.8%、1.6%、5.6%。
強鏈補鏈“織”出新市場
在浙江九舜紡織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機器轟鳴,呈現出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這里正在生產由彩棉紡織而成的紗線。
“看,我們紡出來的紗線不僅有顏色,用的面料委托專業機構檢測顯示抗菌效果優異,特別適合醫用紡織品領域。公司董事長金友誼自信地向我們介紹起這款彩棉新產品。
受疫情影響,今年蘭溪外貿紡織企業出口訂單嚴重受創,90%的訂單面臨退單風險,九舜紡織公司也不例外。如何在嚴峻的貿易環境中“破冰”轉型升級,成了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
蘭溪紡織織造企業數量多,不過大多數以生產牛仔布、含棉且適合做褲料的面料為主。產業鏈不全、利潤率不高、產品創新不強等問題始終是企業的心病。為此,蘭溪紡織企業著力進一步提升產品創新能力,做強產業鏈。
彩棉,金友誼早有耳聞。去年8月,九舜公司依托浙江理工大學蘭溪紡織研究院組建技術攻關專家團隊,在彩棉真假鑒定、技改攻關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突破。今年3月,九舜公司與中國彩棉集團聯姻,開始大范圍生產彩棉新產品。正因為前期的技術儲備,企業僅用一周時間就基本完成技改。金友誼說,歷經一周20多次的設備調試,彩棉紡紗生產效率提高到90%以上,基本與白棉的生產效率持平。新產品一出,廣東、福建等地的內貿訂單紛至沓來。
9月16日至17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高勇一行來蘭溪走訪調研,對蘭溪紡織行業智能化改造工作表示贊賞。“蘭溪用短短一年時間實現了紡織行業智能制造由點擴面,成效顯著,這種經驗做法值得全國智能制造行業推廣。”座談會上,高勇的一番話,更加堅定了蘭溪加快紡織行業智能化改造的信心和決心。
智能制造沒有終點。在今年試點擴面基礎上,蘭溪將推進百企提升,建成一批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基本實現“企業數字化制造,行業平臺化服務”;打造行業樣本,召開試點經驗總結會,推廣先進經驗和做法,形成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方式方法,力爭實現全行業更大范圍的覆蓋和提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