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溪紡織在“智變”中浴火重生
織機會對話,驗布不費眼,手機查進度,產品能溯源……隨著數字化改造的深入推進,蘭溪紡織產業正告別“千人紗、萬人布”的傳統形象,在生產設備、工藝技術、企業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優化升級,成為紡織行業智能制造的領跑者。
“啞巴”機器能對話“智造”撬動大變革
3月24日,我們來到浙江萬舟控股集團,在5萬余平方米的紡紗車間里看到,一排排機器開足馬力,卻只有百余工人零星穿巡其中;全自動物流包裝系統將剛下生產線的筒紗輸送至包裝車間,碼垛、搬運、打包、入庫一條龍自動完成。“目前我們紡紗車間萬錠用工人數降到28人左右(全國平均80人),打包倉儲原來要15人一個班次,現在只要1人。”萬舟集團黨委書記、常務副總裁徐建忠說。
上世紀70年代就開辦織布廠的徐建忠見證了一代代設備的更新升級,但讓他感觸最深的還是近年來智能化改造帶來的深刻變革。
走進該集團大數據中心,整墻的電子顯示屏上實時滾動著來自各個車間的設備運轉情況,空壓機運作、產量統計、品種分布、停機設備、生產效率等一目了然。“哪臺織機紗線還剩多少,多久需要換新,系統會提前預警,讓相關工序做好準備,避免織機空等。織機運轉需要供多少氣,系統會按需實時調整空氣壓縮機,不用一天到晚等量供氣,光電費一年就能省下五六百萬元。”徐建忠介紹,萬舟的織造設備一直處于行業領先,但以前一臺設備就是一個獨立個體,各自埋頭苦干,數據不共享,機器不互通,新設備優勢大打折扣。現在設備全打通、數據全提取后,效益提升12%以上,水電氣消耗大幅下降,還能做到產品可追溯、單單可核算。
在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省級試點基礎上,2019年蘭溪提出用三年時間創建紡織行業智能制造示范市,基本實現“企業數字化制造,行業平臺化服務”。蘭溪市經信局黨委委員朱峻峰說,目前30家試點企業的設備聯網率達到98%,效益平均提高12.3%,差錯率平均下降至0.5%,水、電、氣平均每萬米布消耗量分別下降9.8%、4.1%和5.6%,降本增效成效明顯。
在浙江鑫海紡織有限公司,我們見識了用“天眼”代替人眼完成白坯布“出廠大考”的過程——自動化驗布設備與織機互聯互通,7個高速攝像頭牢牢鎖定布匹,以每分鐘60米左右(為人工的3倍)的速度檢視布匹品質。一旦發現疵點,機器自動停下,一旁的屏幕上跳出具體疵點位置,提醒工作人員到相應織機查看、修復。“自動驗布系統上線后,1人可管2臺機子,加上速度倍增,綜合計算下來,原來5臺機器的產量現在1個人就能完成,且產品合格率接近100%。”鑫海紡織大數據管理中心主任金建松說。
數據聯出大價值產業煥發新動能
“打通數據只是第一步,接下來的重點是數據利用,讓數據產生更大價值。智能化改造一定可以在產品創新、管理創新上發揮更大效用。”浙江鑫海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邱海斌舉例,以前接單排產基本靠毛估估,現在輸入相關數據,系統便會自動綜合原材料實時價格、生產能力、平均報廢率等參數,對一筆訂單能不能接提供決策參考。如此精準掌握“家底”,讓公司的原料采購、訂單安排更加科學高效。
目前,鑫海紡織已經制訂智能制造五年規劃,邱海斌希望后續數據分析能幫助公司準確把握面料流行趨勢和風格走向,為產品創新、新品研發提供數據支撐。同時,在供應鏈管理、營銷管理和內部管理優化等方面,“智慧大腦”能發揮更多聰明才智。
作為主導產業之一,蘭溪共有500多家紡織企業,其中規上企業158家,規上企業總產值占該市1/3。與此同時,蘭溪紡織裝備世界領先,擁有國際先進織機3萬多臺。基于這樣的基礎,蘭溪在推動試點擴面、數據深化應用的同時,聚焦普惠增長,推進“百企提升”行動,通過搭建紡織行業云平臺,將高大上的智能制造送入“尋常百姓家”,力爭在全行業打造一批智能產線、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
“云平臺簡單說就是針對企業在智能化、數字化改造中共性的痛點難點,統一制訂低成本、輕量化改造的解決方案,以模塊形式上云。企業不論規模大小,都可以按各自需求租用模塊,無需單獨耗資研發即可共享數字化紅利。而且,云平臺上的模塊將保持動態升級,讓企業以最低成本用上最新系統。”該平臺參與者浙江天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項目總經理陳煒說,目前蘭溪紡織業的智能化改造已經走在全國前列,云平臺上線后有望成為整個紡織業的智慧大腦,為行業整體發展提供決策依據。“目前有4家企業準備接入云平臺試點,相關細節還在洽談。爭取6月上線,年內幫助30家以上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
政府企業同向而行勇于領跑更要長跑
布有經緯,一塊布的“進化”亦有經緯。在紡織業智能化改造升級過程中,蘭溪走出了一條政府主推、專家主管、企業主導的改造路子,這無疑是政府與企業同向而行的結果。
蘭溪開了一個好頭,但不論是政府有關部門還是企業,都應該清醒認識到紡織業的“智變”之路只是“萬里長征邁出了第一步”。要實現全行業更大范圍的覆蓋和提升,還需要不斷創新模式和手段。
紡織業的數據魔盒已經打開,是擁抱還是排斥,每家企業或許有自己的抉擇。但對于整個行業而言,智能化改造不是一個可選項,而是一道必答題,更是一道搶答題。蘭溪必須以更大勇氣和智慧馳騁數字化改革之路,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相結合,突破觀念桎梏、技術瓶頸、人才短板,全力推進“生產方式智能化、生產形態數字化、產業組織平臺化”,鞏固先發優勢,穩步深化改革,形成一套完善的、可復制可推廣的“蘭溪經驗”,為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蘭溪樣板”。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