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繡融入柯爾克孜族刺繡技藝的機緣
5月6日,在溫宿縣博孜墩柯爾克孜民族鄉博孜墩村的溫宿縣寶美特柯爾克孜女子手工刺繡農民專業合作社,柯爾克孜族刺繡第四代代表性傳承人布如力·斯開克正在教當地的繡娘們學習婺繡技藝。
把婺繡融入柯爾克孜族刺繡技藝的機緣是金華市援疆指揮部舉辦的一場文化交流活動。2021年4月,“婺風遺韻·匠心工坊”金華援疆第二期“雙龍計劃”文化人才培訓班在金華市非遺展示館明月書場開班。溫宿縣的十位文化藝術骨干參加培訓,近距離接觸到了東陽木雕、金華剪紙、婺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這十個人中就有布如力·斯開克和她的徒弟布如麗·阿依甫。期間,師徒二人和婺繡非遺傳承人吳方希蔓交流學習。她們虛心請教、努力學習,幾天時間便掌握了婺繡的基本技巧。
短短幾天的交流學習給布如力·斯開克帶來了提升刺繡技藝的機會,也為她拓寬刺繡成品銷路帶來了啟發。
去年,村里一位姑娘出嫁,依照當地風俗,女方需準備床上用品,姑娘隨即找到布如力·斯開克訂制出嫁的床上用品和伴手禮。布如力·斯開克小試牛刀,用捻制的毛線和絲線,運用婺繡的核心技藝“盤金繡”鉤邊、柯爾克孜族刺繡傳統手法填色,制作出一套繡著精美牡丹圖案的床上用品和手帕。姑娘看了十分滿意,對繡品愛不釋手,也給出了較高的價格。此后,布如力·斯開克便開始了把婺繡融入柯爾克孜族刺繡技藝的探索。
金華市援疆指揮部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柯爾克孜族刺繡非常重視,合作社成立之初便出資購置了166臺刺繡機扶持其發展壯大。“非常感謝金華市對我們的幫助和支持,現在手工刺繡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把婺繡技藝融入柯爾克孜族傳統刺繡技藝大有可為,相信婺繡一定能在這片土地上開花結果。”布如力·斯開克說,去年她售出了1000多件刺繡成品,純收入3萬余元,讓非遺文化在碰撞融合中煥發出新光彩,開出了“致富花”。
(來源:阿克蘇日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