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位破斷層 班尼路重啟拓店戰略
此前頻頻關店的班尼路開啟拓店模式。班尼路微信公眾號近日發布消息稱,已在廣東、武漢、西安等地開設多家新店。這家曾六年關閉3000家門店的品牌,在被母公司德永佳拋售后,2018年再度收回,并計劃拓展門店以爭取業務機會。業內人士認為,拓展門店為班尼路業績增長需要。但是,未來德永佳如何重塑班尼路,將門店效益擴大化,才是班尼路能否重獲發展的關鍵。
新增店鋪超200家
班尼路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班尼路在廣東又開設一家新店。文章中還表示,這是班尼路在云浮市新興筠城廣場店開設的一家全新班尼路店鋪,該店鋪已采用全新店鋪形象。
事實上,近期班尼路拓店步伐明顯提速。據統計,2018年,班尼路被德永佳重新收入麾下后,新增店鋪已超200家。其中,在內地市場,2018年12月21日,班尼路在東莞寮步萬潤廣場、江西吾悅廣場、順德大良新都匯以及中山古鎮壹加壹開店;2018年12月28日,班尼路進駐萬達,并在廣州新塘萬達開店,并且該店劃分男裝、女裝和童裝以及Baleno Youth年輕潮流系列;2019年1月11日,班尼路在江西青山湖萬達、深圳寶安永盛和廣西玉林大潤發開設新店;1月18日,班尼路在成都西單商場和廣西貴港步步高開設新店。
據了解,1月25日,班尼路開設湖北武商眾圓店、陜西榆林國貿店、東莞天和店、東莞嘉榮超市店。
值得關注的是,與目前班尼路大舉開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此前班尼路曾在六年關閉3000家門店。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3月,班尼路門店數量達到頂峰,在中國內地共有4044家門店,首次超過4000家門店,業內人士表示,班尼路的店鋪數量曾一度超過剛剛進入中國市場的優衣庫。
不過,在班尼路開啟店鋪擴張模式后,關店潮也緊隨而至。據統計,2011-2015年的五年間,班尼路以每月12家的關店速度,一共關閉617家門店。班尼路執行主席潘彬澤曾表示:“許多零售商大幅減價以改善過多的庫存量。在這種競爭環境下,管理層以較保守策略減去更多表現不善的店鋪。”
截至目前,班尼路官網上顯示,包括新加坡、蒙古、尼泊爾等國內外店鋪數量為2000余家。對于本次班尼路重新開啟拓店戰略,北京商報記者聯系班尼路相關負責人,但截至發稿,對方并未予以回復。
“抄底”重掌班尼路
值得一提的是,班尼路曾經遭遇關店潮,最終被德永佳拋售,也是由于業績持續不佳。
據了解。2012-2014財年,德永佳出現股東應占溢利連續下跌狀況,營收也連續下滑。而2016財年、2017財年和2018財年,班尼路及其附屬公司收入分別為45.97億港元、40.51億港元、39.95億港元。截至2015年9月,班尼路在內地市場銷售額為17.68億港元,僅增長3%,帶動德永佳總銷售增長0.5%。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稱,對德永佳而言,班尼路頻繁關閉店鋪,對上市公司業績并沒有太多提振作用,這意味著班尼路欲通過關閉虧損門店換取增長的策略并不奏效。
據悉,班尼路是德永佳零售業務之一。德永佳的業務主要分為零售、紡織及其他。其中,零售業務經營主要以班尼路、S&K、ebase及I.P.ZONE四大品牌為主,班尼路作為最主要品牌,占據德永佳零售業務的絕大部分。而紡織板塊,德永佳主要為優衣庫、Nike、Adidas、H&M和GAP等品牌代工。
2016年,由于關店策略遲遲未能使業績回暖,上海班尼路服飾有限公司被德永佳以2.5億元的價格出售給上海匯業實業有限公司。德永佳在公告中表示,集團正在進行重組,出售可以整合并優化資源。
不過,出售班尼路后,德永佳業績并未好轉。在2017財年經營收入下滑15.89%至78.58億港元;毛利下滑21.48%至24.91億港元。雖然2017財年德永佳業績依舊低迷,但從2018財年開始,德永佳的業績開始有所好轉。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德永佳總收入上升8.6%至85.31億港元,應占溢利下降36.5%至3.04億港元。截至2018年9月中期業績顯示,德永佳總營業額增長6.48%至43.46億港元,毛利同比增長8.76%至13.43億港元,純利1.95億港元,按年增長8.34%;零售業務銷售額增長4.1%至17.19億港元。
對于業績好轉,德永佳在2018年財報中表示,由于集團關掉部分表現不佳的街店,并開設較多新店于超市內,同時,德永佳還增設以運動品牌為主要對象的無縫成衣生產線、功能布料產量也不斷提升等。
德永佳業績的回暖,以及班尼路業績的持續下滑,使德永佳看到了“抄底”班尼路的機會。德永佳曾在公告中坦言,收購班尼路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截至2018年3月底,班尼路的凈資產為13.213億港元,18%的股份相當于2.378億港元,交易價格較凈資產價格有較大的折讓,因此是一次絕佳的機會。
與此同時,德永佳在公告中也明確表示,雖然未來全球經濟及市況并不明朗,但集團仍具有信心尋求業務增長,并將繼續拓展生產力及零售店鋪,以爭取業務機會。
不過,在業績回暖的同時,班尼路于2018年關閉了中國內地最后一間廠房。對此,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認為,關閉中國內地廠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回籠資金,減輕企業負擔。不過,這也可能使得班尼路未來生產成本承壓。
重新定位破斷層
“上市公司受短期業績影響,從投資者角度出發,班尼路之前出售到如今再度收回都是可以理解的。”紡織服裝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談及班尼路時表示,關店后的空白市場增多,再度擴店開店也是業績發展需要,通過近年的業績低迷與關店調整,釋放利空之后,從企業長遠發展來看,在穩定現存門店業績的同時,適當開店對品牌長遠發展是正向的。
其實,不僅是班尼路在發展過程中曾遇到瓶頸,佐丹奴和真維斯等品牌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上世紀90年代進入內地市場的服裝連鎖品牌,當時的消費群體年齡目前已處于三四十歲,而面對新興的消費群體,班尼路并沒有跟上時代步伐,原本就是定位于大眾時尚的班尼路如今最大的問題就是品牌老化。”時尚產業投資人、優意國際總裁楊大筠稱。
對此,程偉雄認為,隨著消費生活方式迭代,衍生多元的生活場景與生活穿著配搭方式的改變,原本班尼路相對單一的、基本的產品系列無法適應當下市場需求導向,需要從品牌、產品、門店、營銷推廣、消費者體驗新需求等方面去做改善,才能應對不確定性的市場競爭。
據統計,目前,中國市場消費群體主要分為四個層次,分別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消費群體、七八十年代的消費群體、“90后”消費群體以及“00后”消費群體。而每一個層次的消費群體都是一個斷層,從消費心理、習慣、觀念等都有明顯差異。
“中國作為經濟高速發展國家,許多國際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后很難適應,而一部分國際品牌剛剛適應后,上述四個階層消費者隨著年齡增大,消費能力逐漸降低,最終逐漸退出該品牌的消費群體。”楊大筠稱,因為中國消費者更新周期短、速度快,因此,如何更精準地吸引消費者,對每個品牌都是一個巨大考驗。
在程偉雄看來,未來,班尼路需要明確自身品牌定位,改變之前老少通吃的產品定位,做好和同類休閑競爭品牌風格迥異、更有性價比的產品才是發展的關鍵。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