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衣庫訂單轉移東南亞,越南竟搶走40%!
對于被優衣庫看好的越南,業界人士分析指出,越南大部分紡織成衣商為加工商,其生產原料的80%依賴中國、印度與東盟國家進口。
此外,據曾經搬遷到越南的服裝工廠主表示,最大的問題是中國與越南工人效率的差距。越南工人根本不加班,多數人沒有技能,造成生產效率低下,交貨時間總推遲。
據悉,在看到越南的制造弊端之后,耐克的代工廠儒鴻董事長表示,未來三年不在越南開新廠。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1月30日,優衣庫全球主要面料供應商共計46家,中國市場的面料供應商就占據了25家。
其中,作為優衣庫著名服裝代工廠,目前中國的申洲國際建立了從紡織、印染、設計、裁剪到成衣的全生產鏈,公司擁有世界一流的紡織面料研發實驗室。
據了解,在宣布將部分生產轉向越南的同時,優衣庫也在同一時間內宣布了在中國培養縫制和材料團隊的“工匠”計劃。
事實上,近年來,受益于中國市場強勁的消費需求,優衣庫已經連續7年的銷售業績取得增長。
閱讀延伸:
中美貿易戰加劇訂單轉移
優衣庫越南供應商數量大漲四成!
中國紡織服裝加工業,小心被美、日、越聯合逆襲!
剛過去的3月,優衣庫(Uniqlo)在日本市場錄得本財年以來最高銷售增長。
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Fast Retailing Co. Ltd)指出,3月日本以溫暖天氣為主,從而大幅提振了春夏系列和牛仔褲的銷售,刺激同店銷售比去年同期猛增13.0%,其中顧客數量和客單價分別取得7.7%和4.9%的增長,包含在線銷售的總銷售增幅為14.1%。
目前,優衣庫90%的產品在中國、越南、印尼、孟加拉、印度和土耳其制造。雖然迅銷集團仍然最依賴中國生產商,但《日經亞洲評論》援引3月31日公布的供應商名單稱,自2017年2月名單首次公開以來,越南的主要供應商數量上升了40%。
隨著中國人口老年化日益嚴重,勞動力、尤其是密集型勞動力減少,加之用人成本上升,月薪水平只有中國一半、勞工素質較高且政治環境相對穩定的越南已經被迅銷集團視為第二生產基地,而這也是亞洲乃至世界制造業的動態趨勢,中美貿易戰打響后采購轉移的情況只會嚴重。
過去一年,迅銷集團有分布在7個國家的184家核心合作工廠,這些長期合作伙伴所供應的產品占優衣庫產品總值的80%。
優衣庫:嫌中國和東南亞成本高,在埃塞俄比亞設立非洲首個生產基地
據日經中文網報道,日本零售巨頭迅銷旗下的優衣庫將在埃塞俄比亞設立非洲首個生產基地。
低工資水平的非洲一直被視為孟加拉國和越南等地此類工作的潛在競爭者。
盡管這種情況尚未大規模出現,但埃塞俄比亞已經吸引了中國、日本和美國的投資,成為世界制造業版圖上的非洲新星。
◆◆
非洲工廠
◆◆
迅銷會長兼社長柳井正公布上述方針,啟動襯衫等服裝的試生產,如果能夠穩定生產低價高質的產品,埃塞俄比亞將成為其對歐美市場的出口基地。
報道稱,優衣庫此舉意在提供價格競爭力,用以對抗全球服裝巨頭。雖然優衣庫在以亞洲為中心的海外業務中表現堅強,但是在歐美與ZARA及H&M等全球服裝巨頭的競爭十分激烈。
最新財年迅銷集團收入錄得161.18億美元,較2015財年21.6%的增幅出現大幅放緩的趨勢。降低成本成了優衣庫目前提升競爭力的最好辦法。
優衣庫不是惟一一個發現埃塞俄比亞巨大商機的企業,輕時尚另一巨頭早就瞄準了這片土地。
H&M自2012年起就將埃塞俄比亞作為其非洲最重要的采購基地,美國的PVH集團也與埃塞俄比亞政府緊密合作,邀請其全球的供應商進駐埃塞俄比亞政府在南部HAWASSA建設的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工業園區。
中國最大的制鞋公司——華堅集團也并未落后,投資約123億元人民幣在埃塞俄比亞成立鞋業工業區。
優衣庫在中國的代工廠并不占少數,但由于勞動力成本提升,向新的制造業洼地轉移成為趨勢。
目前,優衣庫在中國的代工廠共有88家,但在過去的幾年當中,中國紡織工人的平均時薪增長了兩倍。
而埃塞俄比亞借助比亞洲發展中國家還要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培育了縫制產業,2006-2011年,埃塞俄比亞的紡織制品收入翻了四番。也是在這段時間,埃塞俄比亞出口到歐洲的紡織品增長了500%。
◆◆
海關總署:
◆◆
前8月中國外貿進出口增長3.6%
對美國貿易順差擴大7.7%!!!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8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0.13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3.6%。其中,出口10.95萬億元,增長6.1%;進口9.18萬億元,增長0.8%;貿易順差1.77萬億元,擴大46%。
8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72萬億元,增長0.1%。其中,出口1.48萬億元,增長2.6%;進口1.24萬億元,下降2.6%;貿易順差2396億元,擴大41.8%。
按美元計價,前8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95萬億美元,下降2%。其中,出口1.6萬億美元,增長0.4%;進口1.35萬億美元,下降4.6%;貿易順差2592.7億美元,擴大37.1%。
8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3947.6億美元,下降3.2%。其中,出口2148億美元,下降1%;進口1799.6億美元,下降5.6%;貿易順差348.4億美元,擴大32.5%。
前8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一般貿易增長且比重提升
前8個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12.03萬億元,增長5.4%,占我外貿總值的59.8%,比去年同期提升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6.44萬億元,增長9.4%;進口5.59萬億元,增長1%;貿易順差8494.9億元,擴大1.4倍。同期,加工貿易進出口5.02萬億元,下降3.3%,占24.9%,下滑1.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3.18萬億元,下降1.6%;進口1.84萬億元,下降5.9%;貿易順差1.34萬億元,擴大4.9%。
此外,我國以保稅物流方式進出口2.31萬億元,增長9.9%,占我外貿總值的11.5%。其中,出口7679.7億元,增長14%;進口1.55萬億元,增長8%。
二、對歐盟、東盟和日本等主要市場進出口增長
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高于整體
前8個月,歐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歐貿易總值3.15萬億元,增長9.7%,占我外貿總值的15.6%。其中,對歐盟出口1.9萬億元,增長11.8%;自歐盟進口1.25萬億元,增長6.7%;對歐貿易順差6597.9億元,擴大22.9%。東盟為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與東盟貿易總值為2.74萬億元,增長11.7%,占我外貿總值的13.6%。其中,對東盟出口1.53萬億元,增長15.7%;自東盟進口1.21萬億元,增長6.9%;對東盟貿易順差3295億元,擴大65.4%。
美國為我國第三大貿易伙伴,中美貿易總值為2.42萬億元,下降9%,占我外貿總值的12%。其中,對美國出口1.88萬億元,下降3.7%;自美國進口5450.1億元,下降23.5%;對美貿易順差1.33萬億元,擴大7.7%。日本為我國第四大貿易伙伴,中日貿易總值為1.39萬億元,增長0.7%,占我外貿總值的6.9%。其中,對日本出口6358.1億元,增長4.7%;自日本進口7522.3億元,下降2.4%;對日貿易逆差1164.2億元,收窄28.8%。同期,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5.83萬億元,增長9.9%,高出全國整體增速6.3個百分點,占我外貿總值的29%,比重提升1.7個百分點。
三、民營企業進出口快速增長,所占比重提升
前8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8.49萬億元,增長11.2%,占我外貿總值的42.2%,比去年同期提升2.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5.61萬億元,增長13.7%,占出口總值的51.2%;進口2.88萬億元,增長6.6%,占進口總值的31.3%。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8.09萬億元,下降1.8%,占我外貿總值的40.2%。其中,出口4.27萬億元,增長0.2%;進口3.82萬億元,下降3.9%。
此外,國有企業進出口3.48萬億元,下降0.1%,占我外貿總值的17.3%。其中,出口1.06萬億元,下降5.4%;進口2.42萬億元,增長2.5%。
四、機電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均保持增長
前8個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6.34萬億元,增長5.6%,占出口總值的57.9%。其中,電器及電子產品出口2.83萬億元,增長7%;機械設備1.87萬億元,增長3.3%。同期,服裝出口6692.4億元,增長1.2%;紡織品5410.1億元,增長6.8%;家具2399.6億元,增長8.1%;鞋類2155.1億元,增長6.4%;塑料制品2113.1億元,增長18.2%;玩具1293億元,增長33.7%;箱包1206億元,增長5.6%;上述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2.13萬億元,增長7.3%,占出口總值的19.4%。此外,鋼材出口4497萬噸,減少4.4%;汽車79萬輛,增加4%。
五、原油、煤、天然氣等商品進口量增加
鐵礦砂、大豆進口量減少,大宗商品進口均價漲跌互現
前8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砂6.85億噸,減少3.5%,進口均價為每噸644.3元,上漲43.3%;原油3.28億噸,增加9.6%,進口均價為每噸3285.7元,下跌0.1%;煤2.2億噸,增加8.1%,進口均價為每噸537.6元,下跌6.2%;天然氣6304萬噸,增加10.3%,進口均價為每噸2988.4元,上漲15.7%;大豆5632萬噸,減少9.2%,進口均價為每噸2731.9元,下跌1.7%;初級形狀的塑料2399萬噸,增加11.1%,進口均價為每噸1萬元,下跌11%;成品油2049萬噸,減少6.3%,進口均價為每噸3790.4元,下跌0.6%;鋼材764萬噸,減少12.8%,進口均價為每噸8172.8元,上漲0.6%;未鍛軋銅及銅材309萬噸,減少10.8%,進口均價為每噸4.54萬元,下跌3.5%。
此外,機電產品進口3.96萬億元,下降3.1%。其中,集成電路2719.4億個,減少3.8%,價值1.31萬億元,下降0.8%;汽車70萬輛,減少10.8%,價值2180.6億元,下降4.6%。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