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8年時間,銷售額突破百億,李寧如何逆襲成為國貨新潮流?
曾幾何時,中國消費者提到運動服裝行業,說的不是耐克就是阿迪達斯。而選擇購買國產品牌的消費者,都會被貼上土和low的標簽。
但是,從2018年之后,國產品牌的產品設計和創新,不斷突破,俘獲了一大批新生代消費者。
隨著生活水平的發展,人們對于服裝的消費支出逐漸下降,變成一個基礎需求。不過,再成熟的行業,總有新的機會,這個機會就是運動服裝行業。
其中,有一家公司,在2019年成為全行業風頭最勁的公司,開拓了新的產品類目,逆襲而上。這家公司,就是李寧。
中國李寧走紅
李寧曾經是運動服裝行業的老大,2010年營業額達到巔峰的95億元。沒曾想,3年之后的2013年,營業額卻只剩下52億,幾乎被腰斬,股價也跌到了2塊錢。
不過,到2019年的時候,這家原本不怎么受年輕人青睞的運動品牌,忽如一夜春風來,變得年輕起來,營業額和股價迅速攀升。2019年李寧的股價翻了三倍,最高的時候27塊錢。
這種過山車式的波動,背后究竟發生了什么事?
這兩年,李寧公司創辦了一個新的國潮品牌,叫做“中國李寧”。
“中國李寧”的創立,源于2018年2月,紐約時裝周上的“中國日”走秀活動。里面有個環節是運動主題,活動方找到李寧,想邀請李寧公司去參加這場秀,李寧公司答應了。
走秀就得發布新品,李寧公司選了七位設計師,讓他們在一個月內設計出56款服裝去參加這個時裝周。為了讓李寧品牌更容易被紐約人記住,這個走秀的系列就被定名為“中國李寧”。
產品以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運動員的隊服為元素來設計,讓人很快聯想到1984年李寧的奪冠時刻。設計師還把“中國李寧”四個大字,直接繁體印在衣服上,非常顯眼。
沒想到,走秀的照片一發布,國內各大媒體都被點燃了,大家對李寧空前關注,一下子微博熱搜、微信公眾號都在討論。很多年前用戶在傳播秀場圖片,很多人都在問,這么潮的衣服去哪兒買?
熱烈的用戶反饋,讓李寧意識到,這件事的影響力已經超出了他們的設想。那些給時裝周生產的概念款很快就賣光了。公司立即把秀場的產品調整為常規產品線,持續加訂單。于是,中國李寧的運動服持續熱賣,李寧后來就干脆開辟了“中國李寧”這個新品牌。
在這個過程中,李寧收到了三個層面的正反饋:
第一,產品供不應求,價位從300元,提升到500~1000元,毛利率和品牌溢價均提升;
第二,中國李寧打入了高端商場;
第三,過去的李寧跟便宜、老氣掛鉤,現在是潮流、時尚的標簽,無意間完成品牌升級。
“中國李寧”的成功,讓公司在2018年,首次突破100億的營業額,預計2019年還會繼續上漲。2010年李寧巔峰的時候,沒有想到真正要跨過百億的門檻,還需要等8年的時間。
和年輕用戶共鳴
那為什么李寧僅僅依靠一場走秀,就能成功逆襲呢?這件事有運氣成分,當然還有李寧自身的努力。
首先,李寧幸運地踩中了三個風口:
一、新用戶,運動服飾是年輕人的潮流,是標榜個性的標簽;
二、時尚潮流,全球的復古潮流時尚,就是引入八九十年代的元素;
三、國貨崛起,李寧品牌的創始人是奧運冠軍,是品牌最最好的無形資產,恰恰匹配了國貨崛起的文化。
再看李寧自身的努力。短時間內完成從設計到產品,考驗供應鏈、渠道等各個方面的配合,李寧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品牌上 ,李寧從打廣告變成用產品說話。過去李寧在消費者心里,只是運動打扮,不夠時尚,所以年輕人不喜歡。
公司很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在2010年就做過一次大型的營銷活動,主題是“90后李寧”,希望能吸引年輕的消費者。當時還邀請了好幾位明星代言,加上90后李寧的標語,但是并沒有挽住公司銷量下降的頹勢。
為什么“90后李寧”的營銷會失敗?因為跟用戶打交道的方式,還是老套的喊口號,請明星代言,花錢到處砸廣告,沒辦法跟年輕用戶產生共鳴。
最終,靠著“中國李寧”這個新品牌,跟年輕用戶產生鏈接,重新定義了自己。
在95后、00后面前,李寧沒有歷史形象的包袱,這些年輕人不太清楚李寧是誰,也不知道這個品牌曾經陷入低谷。他們只知道李寧的衣服很潮,在網上很火,他們愿意買,也愿意接受李寧新的高端形象。
跟客戶最好的溝通方式,就是把品牌理念設計到產品里面。因為產品本身就是內容,“中國李寧”凸顯了年輕人的態度,支持國貨品牌,彰顯個性。今天的年輕人,買東西并不只是購買產品本身,更是需求一份認同感。
產品自帶的內容屬性,是當下消費的重要趨勢,功能性需求得到極大滿足,人們更需要精神層面的東西。這個時候,如果產品能幫助用戶完成身份認同,那這類產品就容易在社交平臺上流行開來。
李寧做對了什么?
在經營方式上,李寧公司也做出了改變,從加盟轉向了直營。
如果在八年前,李寧遇到紐約時裝周的機會,肯定不會有這么好的表現。正是后來遇到的困境,才讓李寧不斷完成自我改革,打下堅實的基礎。
過去的李寧,是批發型的公司,把貨品批發給經銷商,經過層層代理,最后由店面賣給消費者。
品牌logo是李寧的,但是店是經銷商的,經銷商自負盈虧。李寧雖然不用承擔大的風險,但是收到市場反饋也不多,李寧只知道出貨量,卻不知道貨究竟賣出去多少。
這種模式,一旦判斷錯誤,問題就很大了。
2008年奧運會之后,李寧就誤判了一次。當時李寧在鳥巢開幕式騰空完成最后一棒,這是其他品牌無法做到的頂級宣傳,直接帶動了李寧2010年銷售額峰值的95億元。
但是,成功很快就給公司帶來了盲目的樂觀,生產了大量的產品。樂觀的預期,讓供應商一下子進貨太多,賣不出去的貨變成積壓,供應商就不再進新品了。
這個時候,市面上李寧的店面都是賣不出去的老款式,整個體系陷入停滯,公司進入惡性循環,李寧的股價也隨之下跌。
危機時刻,李寧做了兩個重要的舉措。
一、增加直營比例。比較2008年和2018年,李寧的整體門店數量都是六七千家,變化不大,但是直營門店的比例從5%升至30%,線上電商銷售的比例也達到30%。
二、忍痛處理庫存。2013年,李寧花了十幾億元回購經銷商的庫存貨,凡是新貨比例達不到60%的都進行回購,給新貨騰出空間。回購的貨品低價處理到海外。
經過這一系列的挑戰,到2017年,基本解決了批發模式積累下來的問題,變成一家健康的公司,為2018和2019的爆發做好鋪墊。
過去十年的波折,對李寧公司來說,不僅是最大的考驗,更是最有價值的經驗。讓李寧收獲了產品即內容的認知。
現在的品牌升級,不單是喊口號,而是要把理念真正滲透到產品當中,讓產品本身為品牌代言,讓用戶發自內心的喜歡。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