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市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服裝設計人員(旗袍)競賽暨首屆旗領時尚服裝設計(旗袍)大賽總決賽在京舉辦
2023年1月15日,由北京市總工會、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北京市職工技術協會、北京旗袍文化研究會聯合承辦的2022年北京市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服裝設計人員(旗袍)競賽暨首屆旗領時尚服裝設計(旗袍)大賽總決賽在北京宋莊工廠路藝術區成功舉辦,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本次大賽以“傳承和創新”為主題,面向全國征集服裝設計作品,參賽者來自于在職的服裝行業的企事業單位、工作室、個體商戶、各高等院校等。
競賽比賽內容:1、服裝設計效果圖海選,2、理論知識競賽,3、手工實際操作競賽,4、設計作品成衣展示,四項內容均由參賽者獨立完成。以綜合成績決定名次,本賽項根據國家服裝專業技術技能型的人才培養的總體要求,結合現代服裝企業科技發展與技術創新的人才要求,圍繞服裝設計與工藝的核心技能,重點考察檢驗選手的綜合職業能力,更好的為地方產業發展發掘創新新型技術、技能人才與技術支撐。比賽活動從2022年10月開始啟動,全國各省市服裝設計師報名人數達120余人。經過初賽、復賽角逐20名服裝設計師作品進入決賽。進入決賽的作品都是以“傳承與創新+造型能力+效果表達”為主題,比賽現場每一位設計師闡釋設計靈感、思路及賦予作品以情感意蘊。參賽作品秉承薪火相傳、代代守護,又順時應勢、推陳出新。既表達出實用性、時尚性、藝術性融為一體的百年旗袍文化傳承,又展現出中華旗袍獨特的工匠技藝和文化內涵。同時凸顯出中華旗袍文化的永恒魅力,激發其當代價值,使其在世界舞臺綻放華彩。
北京旗袍文化研究會會長王延華代表主辦方、承辦方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首先感謝參賽人員對這次大賽活動給與的鼎力支持,高度贊揚了在面對當前特殊時期、反復無常的情況下,選手們克服種種困難,按照北京市總工會的要求堅持并認真完成所有設計作品,成就了今天的賽事。最后恭賀每位決賽設計師在此次大賽中取得好成績。”
評委老師合影
裁判組、仲裁組、安全組等相關部門的專家學者們本著公平、公正的嚴謹態度參與了這次評選活動。本次大賽評出金獎一名(陸瑤)、銀獎兩名(譚麗、鄭建奎)、銅獎三名(高英培、閆世賡、孫小杰)、優秀獎四名(馬淑燕、任薇、陳靜、郝淑珍)等設計師。
本次大賽評出金獎一名:陸瑤,是中國非遺創新-國際發明專利《盤金彩繡》專利發明人, “京繡”陸氏家族中第四代傳人,中國錦繡計劃中苗繡產業《盤金彩繡》項目負責人。參賽作品《錦繡中華-系列》:以“京繡”創新活態傳承“閃光奢華、多彩斑斕”的《盤金彩繡》專利工藝和中國傳統服飾經典高端的“鑲嵌緄宕盤釘繡”工藝結合,完美展現“貫通古今”的藝術魅力與時代風采。
參賽作品的主色:采用最新國際流行色彩“活力亮橙、驕陽似火“過度到”‘艷陽天’粉”搭配大地黑色,《盤金彩繡》“閃光奢華、斑斕絢麗”特征結合。款式結構:重點突出旗袍立領,運用了“傳統十字裁剪、修身版型、 時尚造型”的系列組合。紋樣靈感來源“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巨龍盤繞守護在祖國大地上,萬字錦“寓意錦繡山河、萬代綿長”,同時隱含“胸藏錦繡、心系家國”旗袍人的赤子情懷。“日月同輝”與“中國萬里長城”:同駐在浩瀚宇宙,訴說著祖國疆域遼闊、繁榮昌盛,與日月乾坤同生共存的中華文明。其中傳統婚俗文化“吉祥三多”元素:石榴、蓮籽、葡萄,佛手、古幣、葫蘆、 蝙蝠、桃子 、 靈芝組合為蝴蝶,12只如意圍繞雙喜,組成“福壽三多、多子多福、事事如意”。運用作品承載的中國優秀傳統婚俗文化啟迪心靈,在給予新人祝福的同時賦予多重責任“夫妻恩愛、百年好合,賢孝敬老、科學養育、培養棟梁,增進家庭穩固、社會和諧、國家昌盛、行業繁榮。
作品整體展現“經典時尚,新穎、實用”滿足不同年齡與環境的需要,傳承我國千年皇家繡種"蹙金繡"的技術精髓,展現了我國首都非遺文化藝術的“高質量”創新發展!
銀獎兩名:譚麗、鄭建奎
銀獎獲得者:譚麗,中國收藏家協會民族藝術品收藏委員會副秘書長,是一名傳統服飾美學踐行者。
參賽三件旗袍禮服采用了當下流行的青藍色,圖紋印花呈現“獅子滾繡球”的吉祥喜慶氛圍,再加刺繡裝飾獅子和繡球,凸顯獅子與繡球寓意的主題。其中繡球點綴了小珠片,這樣旗袍的顏色和小珠片與復賽作品有了呼應。
參賽作品的設計構思,來源于設計者祖籍廣西的民間婚禮習俗:雌雄雙獅的依戀纏綿、母子雙獅的和諧歡樂,都彰顯了“百年好合”與“子嗣延續”的婚俗要素。同時繡球又是廣西地區極具代表性的婚俗祥瑞道具,寄托著“好事連連”的民俗情感,更強化了“獅子滾繡球,越滾越富有”的吉祥文化。其中一件旗袍的圖紋是一只大獅子和2只小獅子,為古代傳統的“太獅少獅”造型,寓意子嗣昌盛、順意吉祥。
作品設計的創新點有以下兩點:首先將民俗婚禮動態表演轉化到靜態旗袍紋樣中,把民族感情、民間習俗融入到旗袍設計中,使婚禮旗袍更具有民族特征、民俗情趣和民間風情。其次對旗袍的款式結構進行了創新,特別是開襟結構。在原有傳統旗袍款式基礎上,結合袖型、下擺、門襟等設計元素,打造現代審美下的新型婚禮旗袍。參賽作品中獅子滾繡球的圖紋設計,添加了彩帶元素,它既蘊含了生命的代代相傳,同時也希望我們的服飾文化一直代代相傳。
其他獲獎人員
評委老師及獲獎者合影
本次參賽的旗袍作品中,采用了傳統吉祥紋樣元素:歲寒三友的松梅菊、向上的正能量太陽花、吉祥三多、中國龍紋、日月同輝、獅子滾繡球、荷花、步步高升祥云、雙蝶、十二花神、繡球、少數民族的經典太陽花和龍鳳雙飛吉祥紋樣。參賽旗袍作品制作中概含了蠟染、漳絨、京繡、蘇繡、苗繡、剪紙、盤扣等各民族非遺傳統手工藝。由北京市總工會、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北京市職工技術協會、北京旗袍文化研究會聯合承辦這次比賽。通過傳統工藝的創造性轉化、激發創新性發展,及所承載的無形文化;構筑具有中華文明基因的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通過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搭建起“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情感紐帶和暢通渠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