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章之美,盡顯千載風華《人民日報》刊發專題報道
近日,《人民日報》刊發北京服裝學院對傳統服飾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型發展的專題報道,題目為《服章之美,盡顯千載風華》。
文章刊發在《人民日報》人文版面“人文觀察”欄目,從北京服裝學院服飾文化研究與實踐復原、創新設計彰顯新時代“中國美”等角度切入,將中華文化和美學呈現在讀者面前。多年來,北京服裝學院深耕服飾文化傳承與創新,師生扎根中國大地,從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中汲取營養;立足新時代,以國際化的視野和胸懷積極開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北服設計”以鮮活動人的方式綻放,表達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譜寫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華彩樂章。
以下為報道部分原文:
穿衣、吃飯,人類生活的兩大要事。服飾既是人類基本生活要素,凝聚著勞動人民的匠心與創造力,也是一定時期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綜合反映。幾千年來,中華民族以自己的智慧和技藝,在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創造了輝煌燦爛、獨具特色的服飾文化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如今的街頭巷尾,馬面裙、披風等傳統服飾不斷掀起流行熱潮,彰顯人們尋找古典之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而傳統服飾文化精髓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新的面貌大放異彩,成為增強文化自信的基石。
“站在2000年前
真實的織繡服裝前時,被深深震撼了”
4月23日,2023年度中國好書頒獎典禮舞臺上,10名表演者身著戰國、西漢、北魏、唐、宋、元、明等不同時期的服飾登臺,仿佛從歷史書籍中“走出來”,再現了中國古代服飾的樣貌與變遷。這場服飾復原走秀,以真切的觀感,讓觀眾體會到中國傳統服飾的深邃與多彩。
節目的造型指導是北京服裝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服飾文化研究院院長蔣玉秋,她曾帶領團隊完成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服飾及刺繡復原、明代典型服裝形制復原等專題研究。
“2009年,我到湖南博物院參觀,站在2000年前真實的織繡服裝前時,被深深震撼了。” 這些文物的精美程度,讓蔣玉秋嘆為觀止,“四經絞羅朱砂染,乘云信期長壽繡,實在是太美了。但遺憾的是,墓主蠟像所穿的服裝非常簡陋,我就想,能不能復原一件馬王堆漢墓的織繡服裝。”
蔣玉秋介紹,服飾復原有很多級別,最基礎的是形象復原,規格更高的是技術復原,即從織繡印染等技術角度出發的復原。
復原難度極大,需要結合考古發現和相關資料,詳細研究衣服材料、紋飾等。返回北京后,蔣玉秋帶領30名學生,在刺繡老師徐美玉的指導下,開始了這項漢代服裝復原工作,耗時7個月,才完成了一整件服裝的復原。
“復原過程的艱難,也讓我們嘆服古人制衣技藝的精湛。其中一種叫‘四經絞羅’的織法,我們團隊的技術至今無法復制。”蔣玉秋介紹,區別于一般織物,四經絞羅因工藝復雜,一度失傳。
好在這一技藝在周家明手中“復活”。今年70歲的周家明是四經絞羅織造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8歲起跟隨父親學習緙絲、宋錦等織造工藝。
一厘米的羅里有多少根經線、多少根緯線,是衡量四經絞羅精細程度的標準。因為細密度高,極易產生斷線和瑕疵,只能純手工織造。一個技藝嫻熟的織 工 ,一 天也只能織出5—10厘米的長度。
史料里關于四經絞羅織造工藝的記載極少,周家明參照當時已知的二經絞羅織造工藝,試圖尋找四經絞羅經緯線相絞的紡織結構,在織機上研究了一年,終于成功復原。此后,在周家明的手中,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耳杯菱紋羅、江陵馬山墓出土的四經絞羅得以再現。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表現出的韌性、耐心、定力,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服飾文化研究與實踐復原,讓精美服飾走進博物館和大眾空間,讓更多人看到,是杰出的傳統技藝使得質樸的服裝變得靈動,看到從古至今服裝制作者“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價值標準和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要秉持開放的態度,讓傳統在現代生根”
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上,舞蹈演員身著“水天碧”長裙,伴隨優雅的旋律在千里江山的水墨畫卷中翩翩起舞,給中外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上,舞蹈演員身著“水天碧”長裙起舞。(新華社記者 宋彥樺攝)
長裙的設計師、北京服裝學院新時代中國美研究院院長楚艷說,“水天碧”長裙是她對中國傳統美學的集中表達。
長裙衣領采用了中式服裝典型的交領右衽的形式,裝飾刺繡梅花紋;裙擺制作上,紗料裁剪成山峰的輪廓,一針一線縫綴在隆起的拖尾上,恰似連綿起伏的山巒;色彩使用石綠、春新、綠珠、縹碧等青綠交織的色彩,表現江南碧凈之美……
楚艷介紹,長裙整體造型采用了西式大禮服的廓形,上衣收腰、束身更便于展現演員的舞姿,而裙體中還點綴有 3D復合工藝制作的亭臺樓閣和樹木紋樣。“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內核,以時代創新精神為風貌,傳統美學融入當代時尚的方式,讓藝術呈現有更寬廣的可能性。”
從神舟十三號航天員身穿具有鮮明中國元素的服裝在太空迎接農歷新年,到2024年春晚《年錦》節目中,表演者身著漢、唐、宋、明不同朝代的中華傳統服飾驚艷四座;從國際時裝周舞臺上中華傳統服飾精彩亮相,到商場櫥窗里“新中式”設計的層出不窮……傳統服飾文化走進普通人的生活、走上世界的舞臺,折射出文化自信的日益增強。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已形成廣泛共識,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正在迸發屬于這個時代的光彩。
(來源:北京服裝學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