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產業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科技”、“時尚”、“綠色”時尚產業發展的新標簽
放慢節奏,回歸本源,追求品質,倡導綠色理念如今正不斷滲入消費者對時尚的理解,綠色消費理念,慢生活方式等新消費形式應運而生,“科技”、“時尚”、“綠色”也已成為中國紡織服裝產業新的定位與標簽。而探討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從社會責任,自然生態思考進行關于可循環,可降解,可再生利用,低能低耗等方面的綠色創新設計正成為一個新的設計機遇,并推動時尚促成改變。
5月17日,時尚產業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在尚坤塬?2018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期間舉行,緊抓這一熱點,以“時尚產業可持續發展”為題展開分享與討論,以來自時尚行業產業鏈的相關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院校師生代表共200余人參加了此次論壇。
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張慶輝,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主任閻巖,“生活在左”品牌創始人、匯美集團執行董事林棲,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中國時裝設計金頂獎設計師陳聞,尚坤塬全球時尚美學創意區董事長樓惠玲,蘭精纖維(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曉雷、新銳設計師張卉山,以及加拿大設計師、Tush Skivvies的創意總監Amelie Mongrain等領導和嘉賓出席了此次論壇。本次論壇由北京服裝學院教授鄒游主持。
“目前,可持續的時尚已經成為國際產業界、時尚界一個共同的話題,如何通過可持續的設計、可持續的生產制造,可持續的消費,共同構建一個對生態友好的可持續時尚,是未來時尚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之所以在大學生時裝周期間舉辦關于可持續時尚的論壇,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張慶輝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從2013年創立發展至今,是展示中國設計教育的一個重要窗口,在這個舞臺上活躍的設計師必然是未來時尚產業的中堅力量,也希望他們能夠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理念,未來會影響產業的發展,影響更多的人。
“時尚發展是根植于悠久文明與燦爛文化的物質表達,是時尚生活方式與生活理念追求的生產制造。”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主任閻巖通過阿迪達斯、優衣庫等國際品牌在可持續方面的一些努力和做法指出,可持續時尚需要創新化、生態化和日常化,需要企業從設計生產本身、產業鏈上下游協同、以及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和消費意識形成整個可持續時尚的生態系統。“可持續時尚的落地,需要社會責任的產業鏈共識和協同實踐,既要仰望星空,把握方向,又要腳踏實地,采取一些行動。
閻巖同時提出,對于可持續時尚,設計師要問自己這樣兩個問題:“我們的時尚源于何處?”“我們的時尚應該如何表達?”
什么是可持續時尚?對于這一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成立于2014年,長期致力于傳統手工與現代美學的倡導者,“生活在左”品牌創始人林棲通過自己品牌美學空間的打造以及設計回應了她對可持續時尚的帶有中國特色理解。
“中國傳統手工藝在沒有需求的情況下,最終會面臨消失,我們通過對苗繡、蠟染、掐絲等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服飾和手工藝的理解,進行時尚轉化,并通過展覽、書籍等形式賦予它們全新的生命力,并進行了文化的傳承。”林棲表示,發揚傳統文化不能停留在觀賞層面,要有健康的生態鏈,有供需市場才能有可持續發展。
“天有時,地有氧,地有氧,材有美,工有巧,合此死者,方可為良也。”林棲說,這不僅是“生活在左”所要堅持的設計理念,更是構建了一種萬物和諧的生態理念。
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中國時裝設計金頂獎設計師陳聞結合自己的設計實踐對可持續時尚的發展提出了三個方面:一、原創品牌與原創設計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要讓文化與設計融為一體;二、中國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階段,要在新的產能模式下構建綠色產業鏈,注重科技與時尚結合的力量;三、隨著主流消費人群的改變,時尚生活方式正在跨越季節、年齡、距離、場合,甚至性別,要通過新時尚、新媒體、新零售引領生活時尚的新發展模式。

“減少(reduce)、重新利用(reuse)、循環利用(recycle)、恢復(recover)、再設計(redesign)、再生產(remanufacture)。”加拿大設計師、Tush Skivvies創意總監Amelie Mongrain在中國已經生活了21年,她關注到了目前中國時尚產業所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6 R原則”。她認為,無論是設計師,以及時尚產業鏈上的每一個人都必須要熟記這“6 R原則”。
Amelie表示,“快時尚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應該進入了慢時尚。”當我們衡量一個國家的時尚文化中,更多關注的是其從設計到生產當中體現出來的慢時尚。當我們把一件產品交到消費者手中,應該是一件藝術品。所以我們要明確消費者真正想要的東西,有目的性地進行生產。”
作為致力于為原創設計、原創設計師全流程、全環節、全產業鏈服務的平臺,一直也在努力構建一個時尚產業的可持續生態平臺。此次論壇中,尚坤塬全球時尚美學創意區董事長樓慧玲以“向前一步”為題進行了分享。
她指出,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全世界83%的飲用水已被衣物中的合成紡織品所包含的數十億塑料顆粒污染,服裝業正成為全球第二大污染行業,因此作為行業從業者,必須要有意識和責任去推動時尚可持續發展。
“從本屆大學生時裝周的發布作品來看,很多設計師從設計理念、面料選擇、使用工藝都已經有了這方面的思考,作為為設計師服務的平臺,尚坤塬要打造的就是按需、前瞻、可循環、生產方式,新型時尚產業生態平臺,通過面輔料中心、打樣中心、未來工廠、綠色營銷等幾個方面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時尚產業研發中心,并打造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作為產業鏈上游企業,蘭精集團(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曉雷說,蘭精對可持續發展的認識主要來自于兩個挑戰:有限的資源、有限的環境容量和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之間的矛盾,因此作為產業鏈源頭全球領先企業,必須用自律的高環保標準進行生產,因此針對黏膠纖維的高污染問題,蘭精也研發出了最高環保標準的黏膠纖維 “環生纖”。
在論壇最后的小組討論環節,嘉賓就“可持續時尚理念所引發的商業機遇、可持續時尚領域未來可能會發生哪些變革?當前中國時尚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障礙有哪些?如何將‘可持續’轉化成一種需求?”等熱門話題展開了討論。
對于可持續時尚未來的發展,嘉賓一致認為,中國時尚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已經具備了較好的產業基礎,而千禧一代的消費者也有了更多對環保的認識和愿望,因此,這是一個推進可持續時尚很好的時代。
但另一方面,目前中國時尚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樣存在著一些障礙,首先就是意識和理念的提升。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文化、制造、設計,以及消費者構建的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并不是價值鏈單一一個環節能夠實現的,而需要更多的資源和環節相互配合和支撐,因此嘉賓們也呼吁,希望更多的行業從業人員能夠對可持續時尚投入更多的想法和資源,把意識變成行動,行動變成落地,并推進各個行業,技術和資源的橫向聯合,推進整體社會環境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進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