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從全球空運過來的織機國絲館年度大展傳承瀕臨消失的紡織技術
? 在本月底,國絲館將迎來一場籌備已久的年度大展“神機妙算——世界織機與織造藝術”。一周前,記者已經為大家介紹過一臺即將在該展亮相的移鉤滑框多綜織機,它出土自成都老官山漢墓,成功復制了國寶級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是當之無愧的“明星織機”。
5 月 30 日,中國絲綢博物館籌備許久的年度大展—— " 神機妙算——世界織機與織造藝術 " 展終于要揭開神秘的面紗了。為了迎接從世界各地征集來的 50 多臺織機,國絲館這次可是拿出絲路館、織造館、時裝館臨展廳、銀瀚廳四個大館廳來做這次年度大展。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 我們甚至還派出了多路小分隊,到印度、印尼和泰國考察。" 在昨日的發布會上,剛剛從印尼考察回來的國絲館館長趙豐告訴記者,這次展示的 50 多臺織機,至少有 20 臺來自海外。" 我們策展團隊分赴好幾個國家,有些織機征集得相當困難。比如有一臺織機就是當地老奶奶的謀生工具,她當然不愿意拿出來,后來在我們的軟磨硬泡下,對方終于答應再做一臺一樣的給我們。"
" 神機妙算——世界織機與織造藝術 " 展是國內第一個在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之下,展現豐富的傳統織機和織造技術的展覽。" ‘機’除了有織機的意思,還有機智、機靈的意思。" 趙豐解釋說,展覽想要體現的是在一個廣闊的地理區域內技術革新,并在當地的習俗和傳統的背景下審視織造的實踐。
中國館展現近年來考古發掘的織機與模型,以此闡釋中國古代的織造技術。比如復原的成都老官山漢代提花機,出自被評為 2013 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成都市天回鎮老官山西漢時期墓地。這種提花機模型是世界考古發現中唯一的提花機模型,也是唯一的提花織造作坊模型,填補了中國乃至世界科技史和紡織史的空白,說明中國古代絲綢生產技術和織造技術的高度發達。另一種重要展品踏板織機,它是古代織機史上的重要篇章,即腳踩踏板控制的機械開口代替手提綜片或是手工挑織開口,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歐亞館則是按照地理區域展示歐亞地區多種多樣機械結構與提花裝置的織機。來自越南、泰國、柬埔寨、老撾和印度尼西亞的織機凸顯了來自中南半島上腰機和框架織機的變化。
至于北歐部分,展館將展示一種古老的重錘式織機和近代賈卡織機。在希臘時期的公元前六世紀,這種織機被用于織造羊毛織物。1804 年在法國發明的賈卡織機,利用打孔紋版改進了提花技術,使法國的絲綢工業達到了頂峰。卡片以二進制代碼存儲模式信息,成為現代計算機系統的基礎。" 現在杭州都錦生采用的織機,就是源自法國的賈卡織機,可以織出各種花紋。" 趙豐解釋說。
還有美洲與非洲展館,展示來自秘魯的腰機、加納的織帶機以及馬達加斯加的織機。看似簡單的結構,卻能織出繁復的花紋。
記者搶先探了一波展,原來現場除了這臺很有故事的漢代織機外,還有不少從全球各地空運回來的珍稀織機。在印度尼西亞織機的展區內,記者就發現了一臺稀有的“布朗織機”,它所運用的紡織技術非常難得,但卻已經瀕臨消失。
策展人之一Sandra告訴記者,這臺織機所使用的技術基本是在印度尼西亞的一個名為Sumatra的地方出現,但當他們前往考察時才知道,當地只剩下一個人還會這項紡織技術。而且因為這類織機很特別,當織錦完成、工具抽離后織機就將不復存在,所以這類織機本身就極難傳承下來。
讓人高興的是,通過這回國絲館的大展,這樣難得的紡織技術已經有了傳承的第二人。在展覽正式開幕后,還將有部分視頻資料為大家全面展示紡織過程。相關負責人表示,不僅是這臺來自印度尼西亞的織機,基本上每個大洲的織機都會亮相,他們選取了各地最有代表性的織機進行展示。
展覽將于本月30日正式在國絲館開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