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高訓班走進天工大、中紡院纖維新材料分院 近距離感受纖維奧秘!
6月2~3日,2018全國紡織復合人才培養工程高級培訓班(簡稱紡織高訓班)走進天津工業大學、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纖維新材料分院,邀請業內專家為學員們詳細講解了高性能纖維的種類、制造工藝及應用,纖維及集合體材料制備新技術思考與實踐,化學仿真技術的最新發展和趨勢,以及原液著色纖維的開發與應用,組織學員參觀了天津工業大學“中空纖維膜材料與膜過程實驗室”、“先進紡織復合材料實驗室”,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纖維新材料產業化技術研發基地,讓學員不僅系統學習到了諸多理論知識,還近距離感受到了來自纖維的奧秘。
此次紡織高訓班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王玉萍主持。
理論講解博滿堂喝彩
北京化工大學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研究所所長、國家碳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徐樑華首先為學員介紹了高性能纖維的戰略價值,系統梳理了高性能纖維的主要種類、結構性能以及制造工藝,同時介紹了各類高性能纖維的國內外發展情況,并用具體的應用案列說明了高性能纖維的巨大發展空間。當前,國家在國防、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能源等領域對新材料的需求非常廣泛,而高性能纖維又有著高比強、高比模、多功能等諸多優異性能,因此未來具有廣闊市場空間。徐樑華指出高性能纖維在品類、質量穩定性、成本、應用水平等方面還存在一定挑戰,未來高性能纖維行業要解決認識和理念問題,搭建好研究平臺,實現協同創新。
天津工業大學副校長程博聞介紹了纖維的發展現狀、紡粘法非織造材料制備技術、熔 (溶) 噴法非織造材料制備技術,以及靜電紡絲納米纖維制備技術。他指出,纖維及其集合體直接一步法制備技術是產業用紡織品重要生產技術,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國內外得到了快速發展;紡粘和熔噴非織造材料生產技術正在向寬幅化、復合化、高速化、組合與集成化方向發展,應用領域不斷拓展;閃蒸法非織造材料生產技術已經建立了中試生產線,未來兩三年內有望實現工業化生產;溶噴法納微纖維技術,生產效率高,納微纖維生產規模化技術,纖維超細溶劑的快速萃取與回收比普通纖維容易,工業化前景較好;靜電紡絲法是制備納米纖維的有效方法,納米纖維的宏量制備技術已經取得突破,需要進一步解決納米纖維產品的均勻性和應用領域的針對性。
長久以來,人們對“服裝設計”概念僅僅停留在款式上,而極少有設計師會想到,一旦與科技結合,衣服的功能就不僅是御寒和美觀。科技和服裝設計師相遇,會碰撞出什么火花?此次培訓課上,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制衣學系副教授李鸝介紹了其最新承擔的紡織品遠紅外項目、介紹了物理結構對紡織品性能的影響等內容,并通過分析大眾消費者的心理,向學員介紹了功能性纖維應用設計的探索之路:“我們做實驗的方法依然是用設計的方法,先有了產品定位,才去找技術和科學。別人是科技用設計來包裝,我們是設計用科技來包裝。”課堂上,李鸝詼諧幽默的講解博得了滿堂喝彩。
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長李鑫向學員介紹了原液著色纖維開發的背景、基礎知識、產業技術發展方向與重點任務。他指出我國制造業當前亟需實現三個深刻的轉變:由引進技術為主向自主創新的轉變、由單項技術產品攻關向全要素匯聚的產業鏈轉變、由單一企業局部創新環境改善向營造產業跨界協同創新環境轉變。我國原液著色產業的發展思路應當從產業技術創新鏈和創新體系總體謀劃;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建立質量控制體系,樹立高端產品形象;要實現原液著色+功能,柔性制造實現小批量、多品種的制造和應用;要建設面向中小企業的產業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立數據庫、交易平臺等實現原液著色產業商業模式的創新。此外,李鑫還結合當前國內企業開發情況介紹了原液著色纖維的相關應用案例。
實地參觀與高科技親密接觸
學習期間,紡織高訓班組織學員參觀了天津工業大學“中空纖維膜材料與膜過程實驗室”、“先進紡織復合材料實驗室”,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纖維新材料產業化技術研發基地。
天津工業大學是我國最早開展紡織高等教育的學府之一,擁有 “中空纖維膜材料與膜過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及“中空纖維膜材料與膜過程實驗室”、“先進纖維與儲能技術實驗室”、“先進紡織復合材料實驗室”、“現代機電裝備技術實驗室”、“電工電能新技術實驗室”、“光電檢測技術與系統實驗室”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初步形成了“先進紡織復合材料”、“膜分離技術”、“特種纖維與產業用紡織品”、“纖維界面處理技術”、“機電設備集成制造”、“半導體照明與材料”、“工程電磁場與磁技術”、“電機系統及其智能控制”等特色科研優勢,構建了以能源材料、生物技術、海洋化工、數字化紡織、功能服裝、納米材料與技術、生態與環境等方向為重點的支撐領域,確立了文化創意、物聯網技術、循環經濟、紡織經濟、工業工程與管理、公共危機管理、應用法學等新興發展領域。多項科研成果應用于“神舟”系列飛船、“嫦娥奔月”工程、水處理技術、新材料開發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國防高科技產業。
在天津工業大學“中空纖維膜材料與膜過程實驗室”、學員們參觀了膜科學與技術在污水資源化等領域的實際應用成果,在“先進紡織復合材料實驗室”,學員們近距離觸摸到了高科技纖維在國防軍工、航空航天領域帶來的神奇。
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纖維新材料分院依托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雄厚的技術積累和人才優勢在天津武清建成纖維新材料產業化技術研發基地(以下簡稱“基地”)。基地致力于解決化纖行業急需的技術難題,突破關鍵技術瓶頸,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新產品和具有創新性的新技術,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同時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和技術支持。
基地生產車間、試驗車間、生產附屬用房等在內的總建筑用房約25000平方米。在科研條件建設方面,已建成差別化聚酯連續聚合紡絲產業化柔性示范線(年產2000噸)、聚酰胺切片生產線(年產4500噸)、短纖后紡加工試驗線、雙向拉伸膜試驗平臺、熔噴中試試驗線、聚乙烯濕法紡絲試驗線、海藻纖維生產線等。
基地建有聚合物合成與改性、溶液紡絲、熔融紡絲、功能膜加工、功能母粒制備等小試、中試試驗線及分析檢測實驗室,形成了一個集應用基礎研究、工藝技術研究、設備開發與集成、工程化配套于一體的完整體系,建立了應用基礎研究—工藝和設備集成開發—工程化配套為一體的技術開發模式。基地現有專業技術人員100余人,另有從事技術和生產的員工60余人,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創新能力強、團結協作、在國內和行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纖維新材料產業化人才隊伍。
依托現有科研實力,基地是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973 項目、科技部院所專項等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項目的小試、中試及產業化試驗平臺。
班委就職宣講
經過三次培訓,學員們互相增進了了解,并在此次課堂上選出了班委成員。班委們依次上臺進行了就職宣講,并表示要積極帶領各位同學努力學習,不辜負老師和同學的期望。
之后,學員們進行了交流,介紹了企業生產產品和產品需求。學員表示,通過高訓班學到了新知識,結交了新朋友,不論是對自身提升還是企業發展,紡織高訓班都功不可沒。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