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校園,產學結合!紡織高訓班學員與教授共探產業未來發展
7月28-29日,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北京服裝學院、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等共同主辦的2018全國紡織復合人才培養工程高級培訓班第五次授課在上海東華大學如期開講。東華大學濃厚的學術氛圍以及教授們深入淺出地講解,讓學員們了解到紡織在化纖、非織造以及針織等細分領域的發展狀況與市場前景。此次活動由2018紡織高訓班班長徐佳威和書記杜選主持,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王玉萍出席了本次活動。
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美芳教授
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教授朱美芳以《有機無機雜化纖維研究進展》為主題,從東華與纖維、纖維與雜化、交流與展望幾個方面進行了講解。她說,目前纖維的研究方向主要在高性能與復合材料、功能纖維與低維材料,環境友好與生物質纖維幾個方面。朱教授指出,將無機材料的特殊功能和有機材料的易加工特性、調控界面作用有效結合,實現對材料功能的“裁剪”和“組裝”是纖維研發的重要手段,而多學科的融合是支撐化學纖維創新發展的關鍵。此外,朱教授還分析了成纖用高分子的設計、凝聚態結構調控及纖維成型,納米纖維和納米雜化材料的可控制備與功能構筑等主要研究成果。
凱賽生物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修才博士
28日下午,學員們參觀了凱賽生物產業有限公司,該公司董事長劉修才博士則現場為學員們講解了生物新材料的研究與產業化。劉修才博士指出自然資源通過生物轉化為材料可有效解決地球碳循環和可降解塑料問題,同時亦可以補充或者最終替代石化資源。通過介紹生物基新材料的機遇與挑戰,分析全球生物新材料的典型案例、詳述生物基聚酰胺研究與產業化等內容,學員對生物新材料有了系統的認識。
據了解,凱賽生物產業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7 年,是世界上最早、也是國內外基金投入最多的專門從事“生物制造”產業化技術研發的企業之一。凱賽生產的生物基聚酰胺,以泰綸?和ECOPENTTM商標,主要原料來自于含淀粉作物,如玉米、雜交高粱、木薯或秸桿等生物質原料。以生物基聚酰胺生產的泰綸?纖維具有輕質性、柔軟性、耐磨性、吸濕性、阻燃性市場。
東華大學副校長陳南梁教授
29日,東華大學副校長陳南梁教授以《針織技術及其發展》為主題,從針織及其特點講起,向學員們介紹了針織的幾個特點:工藝流程短、生產效率高、占地面積小、噪音小,勞動強度低,并具有可成型性。陳教授指出,針織目前已與機織、非織造行業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高新技術在針織業獲得廣泛應用,生產技術更趨完善,產品水平顯著提高;針織品應用領域更為寬廣。同時,陳教授還從針織的工藝、性能、應用,以及目前經編在高性能纖維領域的開發應用案例方面進行了介紹,讓學員們對針織這一產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激發出學員們對其廣闊市場的無限遐想。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非織造材料與工程系副主任吳海波教授
當天下午,東華大學紡織學院非織造材料與工程系副主任吳海波教授為學員們講解了非織造產業的相關內容,通過分析非織造的概念、加工路線、成網方法、應用領域,對比分析非織造的成網技術、針刺工藝、水刺工藝、熱粘合技術、紡融工藝、在線檢測等方面的技術進展使學員們對非織造及各種非織造技術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課堂掠影
作為本屆高訓班的第五課,學員之間更加熟絡,很多學員還帶來了公司新近研發的產品與同學進行交流,課間學員們積極向老師請教技術難點,可以說,紡織高訓班無論是為行業培養新生代力量還是為企業家們接受繼續教育,都搭建了良好平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