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讓世界見證中國紡織的力量
中國紡織工業近40年的成長可謂是中國改革開放歷史長河中的璀璨明星。目前,中國紡織服裝的產量已占到全球的36%,而纖維加工達到了全球的50%。”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在日前舉行的2018中國紡織創新年會上指出,可以預見,在未來10年甚至20年里,我國紡織工業的全球地位不會被取代,中國紡織已經成為世界紡織工業平穩發展的支撐力量。
“改革開放的40年,是紡織工業從規模發展到質量躍升的40年,其中包括制造能力的升級改造和產業結構的轉型發展。紡織工業由小而大,由大向強,已經形成了全球體量最大、最完備的產業體系。”孫瑞哲認為,40年來,紡織行業對國民經濟的支柱作用始終沒有變。統計數據顯示,2001年至2017年,紡織工業的凈創匯已占到我國全部貿易順差的75%以上,為國民經濟平穩運行及高新技術迅猛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孫瑞哲說:“改革開放的40年,紡織工業主動融入全球化潮流,成長為當前中國開放程度和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工業部門之一。中國紡織產業的開放之路,見證了行業從產品走出去、產能走出去向資本走出去和品牌走出去的延展。現如今,大量紡織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投資,更是見證了紡織工業全面開放發展的新格局。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紡織工業對‘一帶一路’沿線的總投資額為54.94億美元,約占同期紡織工業對外投資總額的84.71%。”
孫瑞哲指出,隨著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切換,改革開放激發了紡織行業的活力。改革開放的40年,紡織工業成長為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工業部門之一,民營紡織企業更是成為了支撐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從資本構成來說,外資和民營資本占據了96%以上,國有資本只有不到4%。
改革開放的40年,也是紡織行業創新發展的40年。紡織工業始終把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不斷深化自主創新。回顧紡織行業科技創新的標志性事件,孫瑞哲在創新年會上如數家珍:“近兩年,我們的碳纖維項目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數字化工廠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每三到四年,紡織行業都會有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另外,紡織產業在關鍵的產品品種以及勞動生產力的提升方面也非常顯著,我們的碳纖維等產品已占據了全球產量的三分之一。還有一個重要的標志性數字,就是棉紡的萬錠用工,80年代中期時是300人,現在已減少到50到60人。”
另據悉,本屆創新年會上,孫瑞哲的主旨演講報告——《大變局新格局:趨勢與展望》引起與會專家共鳴。孫瑞哲認為,中國正在形成高質量的發展格局、高潛力的消費格局、高水平的開放格局、高強度的創新格局、高效率的市場格局。新形勢下,中國紡織工業加快轉入高質量發展軌道成為了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中堅力量,其內在結構、運行邏輯和價值模式已然發生了深刻調整。
“應對大變局,行業需要保持定力、激發活力,以規模的、長期的、設計的、邊界的新視角,在技術與規則的發展坐標系上找好定位。”孫瑞哲說,要適應變局,以質量為核心深化產業創新、以開放為導向加強對外合作、以協同為落點打造產業共同體、以文化為依托推進時尚發展、以可持續為標準完善社會責任,圍繞“科技、時尚、綠色”,共筑行業美好未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