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取消對華普惠制待遇,紡企的心情還好嗎?
2019年4月1日,日本停止給予中國輸日貨物普惠制關稅優惠。據估算,日方此舉將導致我國輸日貨物的關稅成本增加近3億美元,將從一定程度上削弱我國商品在日本市場的競爭力。日本是我國紡織品服裝主要出口市場,目前,我國輸日產品中紡織品服裝、鞋靴等在日本進口市場份額占比約為6成。在目前情況下,中國紡織服裝企業以及在華日資企業,他們的心情還好嗎?
中國紡企競爭力受擠壓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在日本進口市場份額占有率為58%,同比減少3個百分點,而越南份額為12.6%,同比增長1.4個百分點。更為嚴峻的是,日本在取消我國普惠制待遇的同時,仍保留了對越南、柬埔寨、印尼、孟加拉國等東南亞國家的普惠制待遇,而這些國家正是我國在日本紡織品服裝市場中的主要競爭對手,我國對日出口競爭力受到擠壓。
據統計,日本對華取消普惠制后,我國原產紡織品及原料在日本的進口關稅稅率將比越南、印尼、孟加拉國及柬埔寨高出1.06~14.2個百分點。同時,由于近年來我國勞動力等生產成本的不斷上漲,紡織服裝等行業用工成本平均高出東南亞國家1倍至3倍。
據報道,浙江作為對日出口大省,深刻感受到了這一變化。紡織品服裝是浙江的優勢出口產品,據杭州海關統計,2018年杭州關區輸日紡織服裝產品簽證6078份、貨值8.08億元人民幣,化學工業品簽證3785份、貨值18.67億元人民幣,兩類產品約占浙江省簽證貨值的44%。按此測算,今年4月1日新政實施后,僅此兩類出口產品在日本將減少關稅享惠8000萬元人民幣。
另據溫州海關統計,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溫州關區約為企業簽發輸日普惠制證書720份,簽證金額1989.19萬美元,按照平均關稅優惠幅度3%計算,約為輸日企業減免關稅59.68萬美元。出口產品主要包括鞋類、機電類等產品。其中,鞋類產品簽證487份,簽證金額1278萬美元;機電類產品簽證189份,簽證金額486.23萬美元。這兩類出口產品約占溫州輸日簽證份額的88.7%,可享惠關稅減免52.93萬美元。
日本不再給予中國輸日貨物普惠制關稅優惠,福建紡企受到的沖擊也很大。據統計,2018年,廈門海關簽發輸日普惠制原產地證4853份,涉及貨物金額29835.05萬美元,主要出口產品為紡織品服裝等。按原來貨物因持普惠制原產地證書享受關稅減免計算,日本普惠制“畢業”后,廈門轄區出口企業將增加約1491.75萬美元關稅成本。
在華日資企業感受“離心力”
有專家分析,日本取消普惠制關稅待遇,不僅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紡服產品對日出口的利潤,更將對在華組織生產加工的日資紡企帶來沖擊。其實,中國對日出口的紡織服裝產品,在很大程度上依然由在華日資企業掌控著供應鏈上的有利地位。對于一些在中國設置生產基地的日資企業,關稅成本的提高或將使其重新考慮全球生產基地配置,為節省采購成本,日本進口商將會把更多的紡織品服裝進口向仍享受關稅減免的國家轉移,特別是東南亞國家。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還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日本企業從國外回遷到國內。為促進日本本土經濟的振興,安倍政府制定了經濟“成長戰略”,鼓勵企業將總部和工廠遷往日本中小城市,并出臺了相應的獎勵措施和稅收優惠政策。
能否擺脫價格優勢依賴是關鍵
日本是我國第四大出口目的地國和重要的貿易伙伴。日本自1971年起實施普惠制方案,1980年4月1日給予我國普惠制待遇,是對我國出口商品關稅優惠幅度最大的普惠制給惠國之一,日本的全面普惠制優惠對我國商品出口日本市場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然而,日本財務省于2016年11月正式宣布重新調整“特惠關稅”制度的對象國,新標準將中國、墨西哥、巴西、泰國和馬來西亞5個國家從發展中國家關稅減免名單中剔除。
有專家分析,普惠制是發達國家給予發展中國家出口制成品和半成品的一種普遍性、非歧視、非互惠的關稅優惠待遇。當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達到一定程度,發達國家認為這些國家或地區可以畢業,就會取消此種優惠。雖然已“畢業”的中國紡服產品將因此失去價格優勢,但仍將在轉型升級中保持一定綜合優勢。
“從貿易總額角度來看,雖然單個產品利用普惠制的優惠提高了利潤,但由于出口產品逐漸向中高端檔次提升,中國對日出口總額不會受太大影響。因而,加強產品質量和研發力量將有助于提高對日出口,抵消取消普惠制限額造成的影響。”有專業人士認為,我國政府應引導企業充分發揮在勞動力素質、產業集群、配套能力等方面的優勢,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價值,加快產業升級、科技開發和自主品牌建設,將低成本優勢轉變為產業鏈齊全、人才集聚、市場巨大等要素的綜合優勢,逐步擺脫對價格優勢的依賴。
來自山東的一家服裝生產企業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紡織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僅依靠價格優勢去賺取微薄的加工費所面臨的不確定風險太多,也非企業發展長久之計。他談到,過去,自己的企業有相當一部分訂單來自日本市場,主要包括制服、工裝等。通過來料加工,以及和日本采購商的深度合作,該企業對日本精湛的面輔料材質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認識,掌握了日本的先進制板和工藝技術。目前,這家企業在技術改良和設備換新過程中大為精進,具備了一流的生產能力和產品品質,正逐步縮減對外加工制造規模,轉而向自主品牌要效益。
在華日企為何對中國市場有信心
而對于在華日資紡企來說,有專家指出,絕大部分日本企業并未放棄中國市場,他們從中國撤資并不是真正撤離而是調整,只撤走部分競爭力弱、盈利能力差的部門。
早在2016年日本財務省正式宣布重新調整特惠關稅制度對象國時,豐島社長豐島半七就曾表示半仍然重視在中國的生產加工業務:“由于東南亞生產加工品質不穩定,豐島公司紡織事業部在東南亞的訂單并沒有增長。比如,追加生產時有顏色偏差現象,雖在逐漸減輕,但還沒有完全消除。因此,我們繼續保留在華加工生產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多數日企在多年前進入中國時,正是基于當時中國產業經濟水平布局的。然而,目前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勢頭,市場消費日益向中高端產品擴大,特別是紡織工業正在轉型升級的背景下,我們更希望境外資金逐漸投向中高端制造環節。
如今,日本在華投資企業不得不面臨來自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旭化成貿易公司社長淺野泰就表示,要拓寬在華企業旭化成紡織品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的中高端產品銷售業務,充分發揮其在日本深厚的紗線加工和面料供應能力,并以全新的合作形式繼續投資中國紡織服裝業。他表示,盡管目前投資環境很嚴峻,但對未來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與此同時,我國仍未放棄日本市場。目前我國正在積極推進與日本等國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ECP)和中日韓自貿區的談判,對日出口企業和相關行業組織也要提前研究機遇,積極為談判提供相關建議,通過更有利于中方的原產地規則為出口產品創造更好機遇和環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