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兒童用品質量問題成為“老大難”
在兒童節前后,各地都會集中開展兒童用品抽查活動,新聞媒體也會跟進報道,制造聲勢。這樣做初衷是好的,可以通過檢查督促相關企業發現問題并及時進行整改;同時通過公布檢查結果提醒家長們關注兒童用品質量安全,讓孩子們遠離問題產品,過一個健康安全的節日。不過,從近些年的抽查結果看,兒童用品質量問題并不令人樂觀,而且都是些老問題,這種狀況不免讓人擔憂。
以武漢市市場監管局最近的一次產品質量抽查為例。所抽查的童裝產品存在的質量問題主要是檢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纖維含量標注不合格。而這兩種問題都是服裝產品抽查問題榜上的“常客”。翻看近些年各地有關兒童服裝抽查的報告會發現,還有一些其他問題“常客”,如甲醛含量超標、pH值不合格、色牢度不合格、標簽標識不合格等。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些問題在全國具有普遍性,而且也具有頻發性,它們已經成為困擾行業已久的“老大難”問題。
客觀講,對于兒童產品市場質量安全問題,我國政府一直是非常重視的。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不斷加大對兒童用品市場的專項監督抽查和治理整頓的力度,兒童用品市場狀況有了明顯改善,但“老大難”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這說明我國兒童用品市場深層的問題依然存在,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我國兒童服裝產業非常具有典型性。從產業生命周期的角度來看,相較于成人服裝行業,我國童裝行業尚處于成長期階段。目前國內有童裝企業4萬多家,由于童裝非標、品牌集中度低,近1800億元的市場規模,超10億元體量的童裝玩家屈指可數。絕大多數企業為中小企業,它們技術水平落后、質量意識低下,而且急功近利,模仿、抄襲品牌企業的現象嚴重。許多企業只會打價格戰,惡性競爭,擾亂市場秩序。有媒體調查發現,有的鄉鎮小企業對《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等強制性國家標準知之甚少,甚至連pH值指標是什么都不知道。
除了企業和行業自身患有“成長病”“幼稚病”,我國兒童服裝行業持久性的質量檢測機制,及與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相適應的準入機制、審批機制、事中事后監管機制、社會信用體系和激勵懲戒機制、商事登記制度等尚不完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市場病情。事實上,我國的質量檢測標準與國外相比并不滯后,相反,在色牢度、羽絨菌群等方面的監測比國外還要嚴格,并且我國在甲醛含量、pH值等方面的檢測標準也逐年提升。但標準的前瞻性卻與企業的落后狀態形成鮮明對比,這就必然會產生許多矛盾和問題。同時,雖然國家級檢測機構在檢測、通報企業、企業申訴等方面比較規范,但某些地方性檢測機構卻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對于檢測標準和對檢測結果進行公布的程序缺乏系統性。
當然,作為兒童用品質量最后的把關者,家長、學校等沒有盡到應有的監護責任,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盡管每一位家長都會愛護自己的孩子,但這種愛往往并不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之上。有的家長既缺少對兒童生理和健康知識的了解,也缺乏對兒童用品質量知識的了解。他們在給孩子選購商品時,常常注意不到童裝上標注的相關質量標準,不懂核對與說明有關的安全指標。也有一些家長只從經濟角度考慮問題,貪圖便宜,對兒童用品的質量安全問題并不關心。這種狀況給一些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機。
對于兒童用品“老大難”問題,有網友發出這樣的呼聲:“不要等到6月1日這一天才想起為孩子們做點事,其他364天也不要忘了孩子!”這就要求包括企業、監管部門和兒童監護者在內的所有對兒童的健康成長負有責任的社會成員,都要從自己身找原因,認真檢視自己未用心之處,增強責任心和愛心,采取有效措施,把好質量關,為孩子們的成長撐起一把保護傘。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