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APP遭集體下架,“種草筆記”涉嫌違規背后折射出什么?
一、事件背景
7月30日,“小紅書疑被各大安卓應用商城下架”的信息登上了微博熱搜榜。目前,除小米應用商店和蘋果IOS系統的AppStore外,在騰訊應用寶及華為、OPPO、魅族、一加等在內的品牌商手機均無法下載小紅書App。其中應用寶給出的理由是“該應用內部優化中,暫不提供下載”。目前,已下載小紅書的用戶使用暫時不受影響。
小紅書相關負責人對App下架一事回應稱,公司已了解到該情況,正在與相關部門積極溝通解決。已安裝小紅書App的用戶,正常使用不受影響。對于被多個安卓應用商城下架的原因及何時能重新上架,小紅書并沒有給出詳細的解釋。
自今年315前夕被曝出“種草”筆記代寫、數據造假后,小紅書在近5個月里一直備受爭議。根據7月29日上海市消保委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投訴排名情況分析,小紅書投訴數量超過1000件,位居前十。
此外,據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www.315.100ec.cn)收到用戶維權案例顯示,僅2019年上半年共計收到165起對小紅書的用戶投訴,其熱點被投訴問題主要聚焦在:商品質量問題、售假、虛假宣傳、退貨退款難、商品久未發貨、售后服務差等這6個方面。此外,根據網經社“電數寶”數據庫(www.100ec.cn/zt/dssjk)顯示,2019年以來小紅書均獲得“建議下單”評級,數據表明,盡管小紅書消費問題尚存不少,但平臺在售后處理方面還是比較重視,平臺售后消費體驗還是需要進一步提升和整改。
二、專家點評
小紅書創始人瞿芳今年6月在內部信中披露的數據顯示,小紅書總用戶數2.5億、月活用戶8500萬、每日社區筆記曝光超30億次。因為“種草”筆記代寫、刷單成風、數據造假、謠言泛濫等一度遭到用戶質疑。
而此次危機,意味著小紅書的拉新獲客渠道被一次性斬斷,未來一段時間內平臺新流量又該何處來也將是未知數?作為發展較為成熟的小紅書內容合規性的規范又該如何?下一下一步如何進行?都將是小紅書近期內將要面臨的問題。為此,長期關注電商行業發展的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發布電商快評,供媒體參考選用。
探究:小紅書突遭集體“下架” 究竟為何?
自今年以來,人紅是非多的小紅書一直處于“水逆”狀態。不久前,小紅書在工信部發布2019年第一季度電信服務質量通告中被點名,同時,“虛假筆記”、煙草營銷等風波,讓小紅書多次登上輿論風口浪尖。有媒體報道,國家明令禁止的互聯網香煙廣告,在小紅書APP上,與“煙”相關的營銷信息就多達9萬余條,這些信息與其他筆記一樣,用“測評”“種草”的形式,吸引了大量關注。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浙江圣港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黃偉律師認為,從APP商城的角度而言。其實早在2016年6月28日,網信辦就頒布了《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其中第八條規定第三款規定,互聯網應用商店服務提供者應當督促應用程序提供者發布合法信息內容,建立健全安全審核機制,配備與服務規模相適應的專業人員。從這一條我們可以發現,因為APP本身是海量的,我國對于APP違法違規內容整治的邏輯,很大一部分是要求APP商城的監管和自律,這也是APP商城的義務。從華為APP商城等APP商城下架小紅書APP的行為來看,其實也是在為自身的經營樹立“防火墻“,不僅僅是小紅書,之前快手、B站、網易云音樂等也都遇到過下架整改的情況,并不是這些商城針對小紅書一家的行為。
黃偉還表示,從小紅書本身而言,此次App下架可能涉及的主要問題是虛假筆記信息特別是一些涉及醫療美容等人體健康的虛假信息泛濫,還有就是平臺上部分用戶帶有暗示內容的涉黃涉毒信息。這些信息雖然都是由平臺的使用者上傳,但是小紅書并沒有投入相匹配的資源在其范圍內進行治理和核查,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提供者應按照《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第七條第(三)款建立健全信息內容審核管理機制,對發布違法違規信息內容的,視情采取警示、限制功能、暫停更新、關閉賬號等處置措施,保存記錄并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沒有完全履行這些義務,這也是很大可能小紅書被下架的原因。
此外,我們注意到:根據國家網信辦統一部署,從今年1月起,上海網信辦推進“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至今7月9日,協調相關部門關閉及注銷網站備案375家,應用商店自查并下架違規應用程序301個。
此外,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方超強認為,小紅書商業模式決定了UGC是該平臺的特色,甚至在某種意義而言,是其核心的商業競爭力。結合此前曝光的小紅書虛假“種草”,虛假刷量的事件,本次下架的關鍵問題,可能還是在平臺上存在海量的UGC(用戶生產內容)可能涉嫌內容違規。當然,內容的違規并不局限于虛假信息這一維度。
APP的運營必須要遵循《網絡安全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尤其是傳播、傳輸內容必須合規,是一條鮮明的紅線。且《網絡安全法》也明確規定了網絡運營者的違法信息管理義務,必須加強對其用戶發布的信息的管理,發現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該信息,采取消除等處置措施,防止信息擴散,保存有關記錄,并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的義務。
方超強表示,從違反以上義務的行政處罰措施來看,暫停APP下載不影響現有用戶使用還只是“小懲大戒”,嚴重的還可以責令暫停相關業務、停業整頓、關閉網站、吊銷相關業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執照。所以,也不宜過度解讀此事件對小紅書的影響,相信經過整改迅速恢復也是可以期待的。
監管: 提高治理意識 不能放任平臺上的一些“灰黑”行為
自從去年9月份以來,小紅書先后從平臺規則、品牌合作規則以及用戶監督等多個層面出臺內容治理措施。包括根據廣告違規詞限制,對化妝品、保健品、食品類商品的內容描述展開全面清查;升級技術手段,嚴懲數據造假、虛假筆記。此外,小紅書還于近期推出了“小紅書生態官”的舉報反饋機制,通過用戶對無法明確判定的筆記進行投票,來影響相關筆記的展示結果。
7月17日,小紅書發布反作弊報告,稱“平均每天清理刷量筆記4285篇,其中除機器刷量外,每天有920篇人工刷量筆記被清理”。
對此,黃偉表示,據之前報道,小紅書平臺上現在還存在大量代寫、刷量的行為。這已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黑灰產業鏈”,這對于整個小紅書的生態都是一種嚴重的破壞。一方面小紅書要加強和政府的合作,要提高打擊力度,另一方面平臺自身除了要提高治理水平外,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治理的意識,不能放任平臺上的一些灰黑行為。
“小紅書上大量的KOL種草筆記應該從法律性質上給予明確的規定,很多筆記分享實際上已經變成了和商家合作的有償行為,這種有償的服務或者商品推薦,應視為廣告行為。實際上很多種草筆記就是打了這些擦邊球。對于此類KOL應當以廣告代言人進行嚴格管理,嚴令禁止其為醫療、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作推薦、證明的,為其未使用過的商品或未接受過的服務作推薦、證明。”黃偉認為。
此前,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方超強也曾表示,從國內電商消費者的心理而言,沒有任何一種推薦過或廣告比“個人體驗心得分享”更具說服力,小紅書商業模式得以成功正是契合了這一消費心理特性之故。因此,小紅書平臺上評價、體驗心得分享和粉絲量的真實性與客觀性,是其核心競爭力,也是決定其能否繼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方超強認為,小紅書平臺應該非常清楚這一點,也應該會堅決對虛假數據和“掛羊頭賣狗肉”的推廣軟文進行整治。
黃偉進一步表示,小紅書內容治理難度是非常大的,一方面是小紅書本身標榜是內容分享,很難對于內容與廣告進行有效的區分,同時很多KOL是私下和商家合作,很難發現。不過統一加強對于涉及高風險行業的內容審核對于小紅書來說是切實可行的。
未來:內容合規性是小紅書發展的生命線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浙江圣港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黃偉律師認為,小紅書是近年來發展迅猛的社交電商平臺,以其獨特的“種草模式”獲得了快速發展,但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仍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此次下架并非宣告小紅書“死刑”,而是應當促進小紅書平臺提升對于內容整治的重視程度,不能像以前一樣治理方式簡單粗暴地提高了KOL的粉絲數量和平均曝光量的標準,限制平臺KOL人數,而并沒有實際投入有效的技術手段和投入更多的人力去治理虛假數據,這樣做是治標不治本的。
黃偉還表示,內容合規性是小紅書這類內容平臺的生命線,建立相應的互聯網內容風控體系,應該從專業人員配備、專業知識儲備、技術提升等方面下苦功。未來內容型平臺只有提供更多優質、合規的內容,才會在未來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