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賽爾纖維正處于大規模應用爆發前期,面料企業應做好哪些準備?
一座城市,因為紡織印染聞名天下。
有情懷的企業家們,辛勤耕耘,用心澆灌這片產業。
一種纖維,因為綠色環保引人注目。
勇于擔當的中紡院人,18年磨一劍打破國際壟斷,為它打上了全國產化的標簽。
當紹興柯橋遇見萊賽爾纖維(LYOCELL纖維)——
在柯橋這塊紡織印染產業沃土上,不乏具有創新精神,敢于吃第一只螃蟹的企業家。他們中最早使用萊賽爾纖維進行面料產品開發的企業始于1997年,有的企業將萊賽爾纖維與其他纖維進行混紡,將它的優越性能發揮到極致,有的企業將萊賽爾纖維用于水刺無紡布高端市場、銷往歐美國家。
市場的先行者們得到了充分肯定,但困擾他們的是萊賽爾纖維的產能太小,經常有拿不到貨的情況。面對巨大的市場缺口,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紡院”)對于萊賽爾纖維生產技術及裝備的全國產化讓行業看到了希望。國產化意味著這一綠色環保的纖維生產不再受制于人,它將擔當起填補天然纖維缺口、滿足高端需求、實現高性價比替代的重要角色。
目前萊賽爾纖維在面料中的應用情況如何?隨著萊賽爾纖維產能的進一步擴大,其面料產品開發、后整理工藝等還有哪些共性技術問題有待解決?8月13日,由中紡院和柯橋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柯橋經開區”)共同主辦,中紡院江南分院承辦的“中紡院希賽爾纖維產業上下游應用與發展洽談會”在中紡院江南分院舉行。
中紡院總經理助理、中紡綠纖常務副總經理劉劍,中紡院發展與改革部主任程學忠,柯橋經開區管委會主任陳鈞,柯橋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趙衛剛、金國龍,中紡院江南分院院長崔桂新、副院長朱俊偉,浙江省印染協會會長李傳海等與10位企業家共同探討萊賽爾纖維與柯橋紡織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
據劉劍介紹,萊賽爾纖維是人造纖維“皇冠上的明珠”,具有綠色環保、可降解,下游應用廣泛、行業前景可期以及性能優越、經濟效益顯著等優勢。通過市場空間定量分析,以消費升級角度測算,萊賽爾纖維的終端市場需求超過百萬噸。
如果僅滿足高端纖維需求,萊賽爾纖維潛在的需求量約為108萬噸;如能滿足高性價比的替代需求,則需求量可以放大到445萬噸。“中紡院的綠纖項目打破了國外20多年的技術封鎖,成為國際第二家、國內唯一一家擁有該項目自主知識產權,成套裝備國產化的萬噸級產業化技術的企業,技術整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我們將在3~5年內形成年產50萬噸綠纖的能力,打造以科技為核心競爭力的核心主業。”劉劍說道。
程學忠、陳鈞分別代表主辦方闡明了此次洽談會的舉辦初衷及重要意義。
程學忠表示,中紡院以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纖維新材料龍頭企業為目標,擁有從纖維新材料研發、裝備制造到工程設計的集成創新優勢,可為客戶提供整體性解決方案。并且,中紡院在纖維新材料制造技術、紡織染整和復合材料技術、紡織標準與檢測技術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科研條件、人才和科技成果,持續不斷地為紡織行業轉型升級提供先進實用的技術支持。中紡院江南分院以中紡院為技術依托,整合社會科技資源,立足紹興、輻射長三角,開展紡織行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檢驗檢測、人員培訓、成果轉化與推廣等服務。2005年成立以來累計為1300余家企業提供技術服務10000余次,及時解決企業生產和發展過程中的技術難題。
陳鈞表示,萊賽爾纖維是走在世界前沿的纖維技術,并且已經獲得了下游企業的認可。希望可以依托中紡院的技術優勢,加強政產學研合作,更好地把新材料應用到生產中,為柯橋紡織產業未來更好的轉型升級添磚加瓦。
在浙江省印染協會會長李傳海看來,中紡院作為世界一流的纖維新材料研發龍頭企業,與柯橋紡織產業深度融合將為當地紡織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傳統面料產品現在做得很難,企業贏利能力不強,萊賽爾這一具有差異性的纖維品種將為柯橋的產業發展打開新的局面、新的空間。
據慶茂紡織總經理王紫辰介紹,其公司已經專注于紡織行業55年,擁有眾多國際知名服裝品牌客戶。該公司在產品開發上會為客戶提供指導方向,比如說像萊賽爾這樣的新型纖維。“客戶說好才是好產品,及時獲取來自產業鏈前端(纖維)的信息對于企業來說非常重要。” 王紫辰說道。
紅綠藍紡織印染以面料銷售為主,該公司董事長陳宇鳴表示,面料市場拼的主要是新材料和后整理,但像萊賽爾纖維這么好的東西市場為什么用得不多這是我們要探討的問題。柯橋的印染企業正在進行轉型升級,從加工型向面料開發轉型,對于萊賽爾纖維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市場在哪里,產業鏈的配套就應該在哪里。希望以后能有機會嘗試使用中紡院希賽爾品牌的萊賽爾纖維產品。
興明染整董事長鐘建軍表示,萊賽爾纖維在印染加工中有很多問題,近幾年慢慢在成熟。此外,在產品開發過程中,萊賽爾纖維使用多少配比大家也都是慢慢在摸索。未來隨著中紡綠纖項目的不斷發展,新產品不斷開發,希望能夠與染色后整理企業深度融合,進一步提高萊賽爾纖維染色的正品率。
濱康印染董事長孫建軍表示,萊賽爾纖維作為紡織原料,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基礎。對于內銷市場來說,產品品質很重要,但是如果能夠做到全程可追溯認證對于國內國外市場推廣來說將更加有利。未來,每件衣服都將有一個芯片,記錄了原料種植—纖維—紗線—面料—服裝的全部過程。對于消費者來說也是一種體驗式消費。消費者的需求才是我們的最終追求。
作為參會代表中,唯一一家水刺無紡布生產企業,寶仁無紡常務副總徐壽明介紹道,公司擁有的5條生產線,以生產普通的一次性衛生材料為主。由于一次性的使用屬性,消費者對于價格比較敏感,萊賽爾纖維的用量并不大。使用萊賽爾纖維生產的一次性衛生材料主要針對出口的高端品種。
公司有一條生產線生產的是可沖散衛生濕巾,使用70%~80%的木漿+20%~30%的短切萊賽爾作為原料,所生產的濕巾材質介于無紡布與衛生紙之間。但可沖散濕巾的成本較高,國內目前只有3條這樣的生產線,國外也并不多。此外,還有一種萊賽爾纖維是用來做面膜的,做出的面膜比較薄、透明度好。前兩種萊賽爾纖維的價位在2.5萬~2.7萬/噸左右,而這種的價格是5萬元/噸。
“未來,希望中紡綠纖的萊賽爾纖維能夠越做越好,做大做強,做出價廉物美的產品,將來能有合作的機會。”徐壽明說道。
錦森印染1997年就已經開始研發萊賽爾纖維面料了,據其常務副總丁國根介紹,每年有一兩個季節萊賽爾纖維都供不應求,中紡綠纖已經實現了萊賽爾纖維的大批量生產對于行業來說是一件特別好的事情。在萊賽爾纖維使用過程中我們發現有差異性,同樣的工藝,國產的萊賽爾纖維亮度更高,而進口的灰度更強一些。
萊賽爾纖維如果能夠在柯橋形成從纖維到紡紗、織布、印染、銷售的產業鏈一條龍,企業使用起來更方便,也更加具有競爭優勢。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萊賽爾纖維市場肯定會更好更大。
迎豐科技總經理徐亦根則表示,很早之前就聽說過萊賽爾纖維,但真正在面料加工中使用是從2014年開始的,幾年下來技術基本上沒問題了,但品質的穩定性還有待提高。
萊賽爾纖維的綠色環保很有優勢,但對于印染企業來說,原料的價格還是很重要的。萊賽爾纖維產能提高后,系列產品的開發才能水到渠成。此外,萊賽爾纖維在紡紗工藝上要求也比較高,與其他纖維的混紡技術還有待加強。
億華紡織董事長王興友對于萊賽爾纖維的使用頗有經驗,據他介紹,億華是一家貿易公司,產品開發中使用的是G100,A100,LF三個品類的萊賽爾纖維,該公司會將萊賽爾纖維與亞麻、棉進行交織,萊賽爾纖維的柔性與亞麻的剛性搭配使面料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兩種纖維混紡的面料億華每年都開發幾百個品種,有20%能夠得到國內外市場的認可。但是受到產量的限制,每年都有拿不到貨的情況。希望中紡綠纖的產能提升后,能讓萊賽爾纖維價格降下來,把市場做大。
天虹在萊賽爾的使用量在國內是最大的,也是較早開始使用萊賽爾纖維的企業。天虹投資市場總監郭珉表示,2000年的時候天虹就確定了這是以后要做的方向,2006~2007年開始正式做萊賽爾纖維面料開發,一做就做了10多年。
萊賽爾纖維有一定的局限性,季節性強,我們也在考慮秋冬服裝上如何使用,需要在結構上動腦筋。其后加工比較復雜,目前來看依然如此,對于紡紗廠來說易紡很重要,對于織布廠來說效率高很重要,而對于染整廠來說易染很重要,“天虹綿”把蘭精的天絲發揮到了極致。在快時尚時代,萊賽爾纖維產能上來以后,對于紗線廠、織布廠、染整廠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創新,而且要在產業鏈中考慮到各方的利益關系。
蘭精奧地利總部所在地蘭精小鎮的名字就是由蘭精公司而來,希望中紡院在柯橋的萊賽爾纖維項目,能夠用這一特色纖維把柯橋打造成為一個具有未來性的紡織產業基地,讓萊賽爾纖維變成柯橋一張最重要的金名片。
陳鈞在總結發言中表示,希賽爾纖維是一種綠色、環保、科技創新的新材料,對柯橋紡織產業具有深刻意義。只有下游新材料不斷的開發,才能更好引領希賽爾纖維的應用。希望通過此次會議增進中紡院與企業的互動,更好地把中紡院的最新技術成果及纖維產品推廣應用到更多的柯橋企業,推動柯橋紡織印染圍繞“綠色高端、世界領先”的目標定位,形成“全國示范”效應。
會后,企業家們參觀了中紡院江南分院實驗室及綠色印染基地,位于4樓的創客空間中陳列的中紡綠纖希賽爾面料掛樣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企業家們與中紡院江南分院的研發人員現場展開咨詢與討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