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橋張紅霞:為國創業 矢志不渝
大多人初識張紅霞,都是由“張士平的長女”這個稱號開始了解。有著世界“紡織大王”和“鋁業大王”之稱的張士平,是山東省最有名的民營企業家之一。他開創的魏橋創業集團,自2012年以來連續8年入選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魏橋”品牌連續16年入選《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頭頂“山東首富之女”的張紅霞,卻從沒有任何嬌奢之氣,1987年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魏橋紡織廠的一名女工。她在《父親的堅強》一文中提到父親張士平對自己寓愛于嚴的教育,自己1987年紡校畢業后進廠工作,從未有過富二代的優越感,更沒有享受到“富二代”的優厚待遇,“父親用‘親者嚴’要求我,從技術員做起,同他一起從一米紗、一尺布干起,別人可以下班休息,而我則要繼續堅守崗位,工作分毫不能出錯,否則便是父親的嚴厲批評”,她回憶說。
就這樣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進廠30多年來,如今的張紅霞已經從一名普通工人快速成長為一位有突出業績的管理者,走上了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的崗位。在她與公司領導團隊的不斷努力下,企業由三十多年前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型油棉加工廠,跨越式發展成了一家擁有國內外11個生產基地、13萬名員工、2500億元總資產,集“紡織—染整—服裝、家紡”產業鏈及“熱電—采礦—氧化鋁—原鋁—鋁精深加工”產業鏈于一體的特大型企業,目前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棉紡織企業和鋁業生產企業。
在EMBA同學眼中,張紅霞既有山東人的質直樸實,也兼具企業家的果敢與睿智。作為2004級EMBA山東首期班的校友,她珍惜每次授課學習,她說:“通過EMBA相關課程的學習,親聆知名教授的教導,分享業界巨擎的成功心得,獲得了國內外先進的經營管理模式及商戰經驗,積累、更新了管理知識,提升了管理水平和綜合素質,開闊了眼界和心胸,結識了良師益友,使我可以更加從容地面對新經濟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時任魏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的張紅霞,學以致用,把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原動力,不斷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建立了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企業經營中她堅持“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盡力而為;既要在發展中提高,又要在提高中發展”的戰略思想,加大先進技術裝備和信息化技術投入。近年來,她陸續引進了世界最先進的信息化管理軟件,以供應鏈管理系統、生產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為突破口,加速實施以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為核心的一系列信息化平臺建設,不斷優化研發、供應、生產、營銷和管理流程,從而提高了整個產業鏈的快速應變能力和運營效益。
張紅霞始終堅定“為國創業,為民造福”這一信念,把推動企業發展同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結合起來,以造福更多同胞。集團13萬職工中95%來自農村,她主導建立并完善了使職工住有所居、病有所醫、子有所教、老有所養的后勤保障機制,使13萬名職工在城鎮安家落戶、安居樂業。
她對國防建設也傾注了滿腔熱情,把關心支持國防建設、積極開展擁軍優屬活動與加快企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每逢春節、“八一”等重大節日,她都組織帶隊主動到駐地軍隊進行慰問,公司歷來都是濱州市退伍、轉業官兵“安置大戶”,她始終堅持把復轉軍人作為企業的骨干力量培養使用,為他們搭建參與競爭的成長平臺。
作為集團黨委書記,張紅霞高度重視企業黨建工作,將黨的組織和領導覆蓋到了每個車間和班組。在集團內部形成了較為科學的黨組織領導體系,集團黨委下設9個黨總支,172個黨支部,4607名黨員。廣大黨員干部在生產經營、技術創新、節能減排、技能競賽、安全生產等方面沖鋒在前,模范帶頭,為公司科學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多名黨員職工在全國及全省行業技能大賽上勇奪冠軍,展現了新時期技術工人的良好風貌。集團1999年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2006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新時代、新征程,張紅霞更加堅定“為國創業,為民造福”這一信念,她說,魏橋創業集團將繼續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萬眾一心,開拓奮進,積極向紡織深加工、鋁精深加工領域拓展,利用“嘉嘉家紡”和“向尚運動”兩個家紡、服裝品牌,向下游延伸,做強做優紡織產業鏈;圍繞國家提倡的輕量化發展方向,不斷加大科技和環保投入,進一步提高鋁精深加工能力,保持“中前端”競爭優勢,加快向“高精尖”方向邁進,努力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