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打折,質量信譽也打折?
冬季消費迎來旺季,本市眾多大型購物中心和商場發力促銷攬客,其中打折服裝備受青睞。不過,記者近日走訪市場了解到,一些大型賣場臨時租賃的服裝柜臺卻出現了不和諧的音符。
傍品牌現象冒頭
市民王女士日前逛本市繁華商圈的購物中心時,偶然發現有幾家裝潢比較簡單的服裝柜臺在搞特價促銷活動,其中一件所謂純羊毛毛衣標價還不到300元。她挑選試穿毛衣時發現,只在衣領處有一個很簡單的商標標志,其他位置沒有正品服裝所標注的材質、含量以及洗滌方法等注意事項。更蹊蹺的是,售貨員提醒,特價柜臺的所有商品都不能去賣場統一的銀臺結賬,只能與售貨員現金交易,所謂的售后憑證是售貨員手寫的一張收據。王女士權衡再三,最終放棄了購買。
記者暗訪了解到,王女士的遭遇并非個案,本市部分賣場臨時出租柜臺傍品牌現象有所冒頭,雖然其商品與知名品牌相似度很高,但真實品質卻有差異。
打折服裝退換貨難
據服裝零售業內人士透露,有的商家會把殘次品服裝混入大幅打折的特價品中,卻不告知消費者實情。例如一些高檔印花圖案針織衫,出現了小面積的色差或者圖案模糊的情況,這種殘次品其實價格非常低,有的甚至不足原價的一成。有的銷售商專門低價采買此類商品,然后在大賣場臨時租賃柜臺,按照正品價格的五折至七折進行“特價銷售”。一旦消費者發現問題投訴,他們會找借口說是消費者“穿著不當或者洗壞了衣服”,或者表示“特價商品拒不退換”。且這種臨時出租柜臺過一段時間就會從賣場退出,消費者維權也比較難。
記者采訪中遇到消費者曾買到質量有問題的服裝,商家拒不承認,還讓顧客出具檢測證明。消費者咨詢質檢程序后了解到,服裝需要剪下一部分面料進行縮水率、色牢度等項目鑒定,還要先墊付一筆鑒定費,只有維權成功,鑒定費才由商家支付。最終,折騰不起的消費者只好自認倒霉。
賣場應把好進場關
本市法律專業人士指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天津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規定:經營者銷售的商品應當符合質量要求,并承擔商品的修理、更換、退貨責任。經營者不得做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即便銷售特價服裝,也要符合相關規定。如果經營者欺瞞誤導消費者,要受到相應的處罰。
一些商業零售人士表示,租賃柜臺的商家借助大賣場的商業信譽攬客,賣場要嚴把進場關。如果大賣場過于短視,只為招租賺錢,不僅消費者利益受損,賣場口碑也受影響,對其他正規廠家柜臺也不公平。正常的市場秩序一定要獎優罰劣,希望不再有一心鉆漏洞的臨時柜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