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兒童的2019:拉開國際化大幕,引領兒童運動潮流
如果從2008年安踏兒童正式創立算起,這家中國兒童運動品牌到目前為止無疑收獲了巨大的成功:營收穩居國內兒童運動品牌首位、年復合增長長期保持高雙位數、門店超過3000家……是當之無愧的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的童裝第一品牌,但安踏兒童的雄心絕不止于此。展望未來,安踏兒童的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超過200億營收,成為全球體育運動行業第一童裝品牌。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安踏兒童給出的答案是“品牌國際化”和“運動潮流化”。2019年圍繞這兩個關鍵詞,安踏兒童以一場大秀開啟品牌新征程,第一次透過全球視野和國際平臺詮釋品牌主張和理念,開創品牌發展新局面。
安踏兒童2019關鍵詞——品牌國際化、運動潮流化
放眼2019年,安踏兒童最重要的品牌事件莫過于登上紐約時裝周。眾所周知,紐約時裝周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四大時尚周之一,今年9月,安踏兒童以“少年頑家”為主題驚艷亮相,成為國內首個登上紐約時裝周的兒童運動品牌。
作為專業的兒童運動品牌,安踏兒童在本次紐約時裝周主打“運動機能風”,不僅融入了奧林匹克運動包容、多元的文化特征以及安踏兒童在運動領域的創新科技和設計,更詮釋了安踏兒童“少年頑家”的主張。
安踏兒童在紐約時裝周上的驚艷亮相,立刻引發了強烈反響,僅“少年頑家”的話題微博上產生的討論量超過1.4億。為了讓更多消費者現場感受到紐約時裝周上安踏兒童秀場的魅力,安踏兒童先后在國內落地了紐約時裝周國內體驗活動北京場和福州會員專場。從紐約到北京再到福州,安踏兒童將“少年頑家”的能量最大化釋放,消費者與國際秀場的近距離接觸,也讓安踏兒童的品牌理念得以深入人心。
此后,安踏兒童的運動潮流化路線持續推進。11月,安踏兒童首款黑科技潮流機能鞋“X進化”在國內正式發售,這款完美融合技術與美感的黑科技智能鞋,可謂重新定義了童鞋的巔峰。隨后12月,安踏兒童發布2020運動童裝潮流趨勢,引發時尚界關注。此外,與潮流IP的跨界合作也在不斷孵化,安踏兒童強大的行動力讓品牌的理想切實可見。
把握運動童裝消費趨勢,安踏兒童打造品牌新標簽
事實上,安踏兒童發力運動潮流走出國際范,是對童裝消費趨勢的又一次敏銳洞察。
90后年輕父母和新中產階層消費者對于童裝的關注,已經從童趣款式的簡單要求,深入到面料科技、穿著功能、時尚個性化等多元內在。面對童裝消費新需求,安踏兒童今年的產品設計中大量運用撞色、廓形、疊穿、織帶、拼接、復古元素,這些“頑”味十足的元素形成了兒童專屬運動潮流語言。而“光纖、OLED、VR……”這些有未來感的科技元素在服飾中的應用,也成為安踏兒童視覺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助力品牌從兒童的視角感知未來。
一系列營銷創意及創新產品的推出,則可謂安踏兒童多年來品牌積累的一次集中爆發。安踏兒童持續不斷、節奏緊密且從上到下覆蓋的話題聲浪,反復強化了安踏兒童帶給消費者的新認知——一個“更酷”、“更新潮”的兒童運動品牌。
從2008年成立至今,安踏兒童的品牌定位和理念十分清晰,并始終堅持品牌化發展之路。對于品牌而言,塑造鮮明的品牌形象,快速建立消費者認知度和認同感,提供更多的社會交換價值,才是制勝之匙。
和自己賽跑,目標直指全球體育運動行業第一童裝品牌
事實上,放眼國內同行業并不存在對安踏兒童具有挑戰性的競爭對手,安踏兒童要做的只是和自己賽跑,其著孜孜不倦的進取精神背后顯然有著宏大的目標——成為全球體育運動行業第一童裝品牌。
長期以來,安踏兒童一直以產品力、品牌力和渠道力作為核心競爭優勢,并最終會轉化為產品和體驗為消費者感知。作為專業運動品牌,安踏兒童的產品力毋庸置疑。與此同時,安踏兒童全力推進品牌體驗精細化和全程化,開設了第一家沉浸式“頑”主題購物空間——WILD PARK,讓“邊玩邊買”的體驗式購物成為現實。同時安踏兒童今年還在全國制造了70多場的迷你“頑運會”和50多場迷你時裝周會員體驗活動,去觸及更多高需求的新中產家庭,第一時間同步分享兒童運動和時尚趨勢,持續提供各種互動、展示、和分享的平臺,滿足新中產家庭對于“有意義的成長”的體驗需求。
這種對于品牌的前瞻性布局和龐大體量帶來勢能優勢,都是國內同行業所不能及的。如今,安踏兒童又率先開啟了對于未來的思考,將品牌國際化和運動潮流化作為推動品牌持續增長新的著力點。
放眼未來,背靠安踏集團這艘“航空母艦”,安踏兒童的行業競爭優勢將更加明顯。安踏集團擁有中國首家運動科學實驗室,安踏兒童舉集團之力研發的一系列平臺型科技如冰爽薄荷科技、冰淳科技、荷雨翼科技、蟲洞科技等均運用到了最新產品上,一流的新材料和新技術的應用讓安踏兒童的產品長期在與同行業的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
布局下一個十年,品牌國際化和運動潮流化則是安踏兒童在產品力、品牌力和渠道力上的最新表現形式。2019對于以“站在世界高度,真正國際范”為目標、打造全球體育運動行業第一童裝品牌的安踏兒童而言,無疑開了個好頭。
來源:體育大生意 作者:陳曾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