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首條醫用防護服生產線10天建成,日產2000件
嘎嘎嘎……熱風密封機獨有的聲音在防護服的無塵生產車間里此起彼伏,組成了沖鋒的號角,生產主管魯柏青忙碌而細致地檢查一針一線,一孔一扣,“密封條必須百分百封住近萬個針孔,防護服才能真正保護到一線醫護人員。”
2月4日,廣東康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康爾醫療)正式投產廣州第一批國家標準的醫用防護服,日產量有望突破2000件。17年前SARS爆發,湖南人魯柏青還只是康爾醫療一名隔離服的縫紉工。如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襲,組織防護服生產的使命又落在她肩上。
防護服嚴重緊缺,全國都在激活潛在產能。為了減少損耗,前線醫護人員不上廁所不敢喝水。大年初一,康爾醫療董事長王翠紅突然接到廣東省工信廳的緊急命令,“馬上轉產滅菌型醫用防護服,武漢現在非常緊缺。”然而,康爾醫療當時壓根就沒有醫用防護服生產線。從“不可能的任務”到廣州第一條醫用防護服生產線誕生,短短10天都經歷了什么?
多名工人組團包車,繞過疫區趕回廣州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武漢暴發后,廣州市相關部門緊急整理《建議恢復生產方一防控重要物資品類及企業名單表》發現,有防護服生產條件的僅有兩家,位于廣州市白云區太和鎮的康爾醫療是其中之一。然而,這兩家企業都僅僅是具有生產防護服的潛力,而并不具備現成的可以隨時生產符合GB19082-2009國家標準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的生產線。
醫用一次性防護服要求在凈化條件下生產,康爾醫療的無菌手術衣生產車間提供了最重要的生產環境保障,因此被政府寄予厚望。“感覺到使命在身,無論如何都要把防護服給做出來。”王翠紅在接到任務后,立即啟動了籌備工作。原材料采購、機器采購、工人招募、醫療產品市場準入申請……在大年初一,每一項工作都困難重重。
王翠紅第一時間聯系了常州市的一個廠家,采購到了防護服的生產設備。“知道我們是為了支援疫區,這個廠家連夜就給我們找到就近的貨源,第二天機器就到位了。”
機器的問題解決了,如何才能找到熟練工人?“我們起碼需要幾十名縫紉工才能打樣試產,最好是有制衣廠工作經驗的,經過培訓后能很快上手。”經過白云區工信局廣泛發布招聘信息,到了正月初四的時候,康爾醫療終于湊到了30位左右的工人,其中有20名是年前回老家的員工。
“員工們對于抗擊疫情都十分積極,二話不說就回來一起戰斗了。”魯柏青是抗擊SARS的一位老兵,對于年輕的工人們不顧危險回到生產一線,她仿佛看到了以前的自己。“湖南、四川、貴州……工人們從四面八方趕回廣州,有幾位工人包了一輛私家車繞過疫區直奔廣州,公司都全部承擔了路費。”
全面復工后,防護服日產能有望突破2000件
在康爾醫療的防護服無塵生產車間,最關鍵的一道工序讓記者印象深刻,密封機的機器臂重復地左右擺動,工人們把雙手握住防護服的針線口,一寸一寸地讓密封條把近萬個針孔封住,保證病毒、細菌無法闖入。記者看到,防護服的拼接處多是彎曲的,工人只能依靠自己雙手的熟練程度提高效率,而不是機器。
“剛開始的時候,工人們半個小時才能用封條封好一件防護服,到了第二天,20分鐘就可以完成。正式試產后,我們已經可以實現15分鐘封好一件。”魯柏青告訴記者。
防護服的生產能力也得到大幅提高。“從一天二十幾件,到了一天100件,第3天試產的時候就可以生產200件了。現在,我們已經可以日產1000件了。”王翠紅告訴記者,“全面復工后,人員全部到位的話,我們每天的產能有希望突破2000件。”
雖然人員、機器初步到位,但是防護服屬于滅菌醫療用品,正式生產還需經過層層審批。按照正常的審批流程,正式上市最短需要一年。不過,廣東省很快就啟動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為最大限度挖掘防護服等緊缺物資的產能,開設了應急物資快速審批通道。“政府跟我們說,只要生產出來的防護服經過第三方檢測,就可以馬上投入生產。”王翠紅告訴記者。
年初六,康爾醫療的第一批防護服樣品正式送至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廣州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2月4日,好消息終于傳來。“你們的無菌級醫用防護服成功通過檢測!可以正式生產了!”電話那頭把檢測結果第一時間通知王翠紅的不是檢測機構,而是廣州市工信局的一位主管領導。“我們一直在著急地等待檢測結果,其實政府盯得比誰都緊。”王翠紅表示。
防護服太珍貴,為減少損耗醫生不敢上廁所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防護服的制作工藝都十分復雜,需要依靠熟練工人手工縫紉,無法大規模機械化。平時沒有疫情暴發,市場的需求不大。事實上,防護服不是一門容易來錢的生意,所以生產的企業不多。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醫護人員是離病毒最近的人。疫情發生以來,不斷出現醫護人員被感染的事件。醫用防護服能夠有效防止水、血液、酒精等液體的滲透,避免在手術過程中病人的血液、體液及其他分泌物中攜帶的病毒、病菌傳染給醫務人員。
醫用防護服在目前的疫情之下,遠遠無法滿足一線醫護人員所需。由于防護服實在太過珍貴,武漢不少醫生寧愿不吃不喝,不上廁所,盡量延長防護服的使用時間。1月26日,中央赴湖北指導組成員、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曾透露,“湖北省給工信部提供的需求清單顯示對醫用防護服的需求為每日約10萬件,但符合中國標準的產能許可的企業只有40家,分布在14個省,總的生產能力每天只有3萬套,供求矛盾非常突出。”目前,全國各地都在想方設法提高醫用防護服的供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