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分析:快時尚品牌2020大敗退
2005年,ZARA、H&M、優衣庫為代表諸多快時尚大牌進入中國,因平價、上新品速度快、緊跟時尚潮流三大特點迅速占領中國市場,革掉了諸多本土平庸但價高的本土品牌。
2010年到2016年是快時尚最瘋狂的時期。很多中國消費者路過就進店,忍不住手癢,最夸張的時候很多80后家里衣櫥八成是快時尚品牌,現在很多人則是偶爾只選打折品,還覺得質量一般。
15年后的2020年的當下,人到中年的“80后”們對質量的需求逐漸超過曾經對新鮮的渴望,幾近而立的“90后”們雖然也光顧快時尚,但顯然沒有狂熱,“00后”更為挑剔叛逆,快時尚大牌也隨之面臨在中國的新危機及發展拐點。
盛極而衰的行業瓶頸
快時尚品牌當前的發展速度正逐漸出現放緩,在奢侈品減價、輕奢流行、潮牌逆襲、設計師品牌、國潮本土大牌的崛起,再加上一些潮流品牌發力聯名款和限量版服裝,快時尚品牌的存在感及競爭力正逐步降低,這就是所謂的盛極而衰。
隨著電商渠道普及,越來越多消費者習慣了線上購物,線下早已不能成為引流的主要方向。
過去兩年間,Zara在中國市場銷售的衣服價格平均下跌了10%至15%。無印良品屢爆質量問題,在中國連續11次降價。但,這依然無法阻止快時尚品牌在中國的漸衰弱。
消費者的覺醒及拋棄
“快時尚”興起時受眾大多是70、80后,如今已過去十多年,90后、00后這是兩個不同的階層,消費從品牌營銷驅動轉變為了消費者驅動。
消費者重視的已經不是款式的新奇、價格的高低與否,而是我喜不喜歡,能不能凸顯我的特點和個性。
消費者的新消費觀念開始覺醒,越來越厭倦低劣質量的和廉價的商品。越來越多的人們正退出這個不斷消費平庸物品的循環,不再購買廉價的大規模生產的衣服。
租金危機及關店調整壓力依舊有
對于商場方來說,曾經,快時尚大牌是絕對吸粉的靈丹妙藥。但如今則今非昔比,選擇有很多,快時尚餐飲、新娛樂業態、主題場景商業、強調生活方式的新品牌的崛起,商場方越來越有動力向曾經占過大便宜的快時尚品牌收取更高租金。
即使個別快時尚大牌曾拿到1-1.5萬元/方左右的裝補,但在目前時尚零售低迷的時期,早前店鋪盲目擴張、店鋪面積過大、租金昂貴正帶來嚴重的危機。
競爭加劇,已集體放緩開店
競爭猛然增加,從2017開始,快時尚,尤其是在中國市場,不再好做。這幾年所有在中國做生意的快時尚品牌都做了同一件事,那就是重新探索中國市場。
2018年是快時尚品牌在華新增門店數的轉折年,當年新增門店數比2017年下滑高達39%,2019年降幅略有縮小,但也達到了18%。再加上2020年疫情的影響,快時尚品牌在中國的新增門店數預計將進一步放緩。
最后總結一句,就象當年被快時尚品牌擠出市場的年關500-5000家的中國本土服飾品牌一樣。
來源:地產與商業 作者:Charles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