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醫療隊重癥組副組長李蕊口述:疫情嚴重的孝感, 我們讓危重癥病人看到生的希望
截至2020年2月23日24時,湖北省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64287例,孝感市確診3465例,是除武漢外,湖北省疫情最重的地區。
孝感中心醫院承擔著當地最主要的病患收治工作,在援助醫療隊到來之前,當地的醫護人員承受著巨大的身體和心理壓力。
1月27日,首批重慶市赴孝感市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對口支援隊(下簡稱“重慶醫療隊”)的到來,緩解了當地醫護人員的壓力,也進一步提升了病患治愈率。
作為重慶醫療隊重癥組的副組長,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李蕊參與對危重癥病患的救治工作。她在2月23日晚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專訪,講述近一個月來的救治情況。
1月27日,首批重慶市赴孝感市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對口支援隊的到來,緩解了當地醫護人員的壓力,也進一步提升了病患治愈率。
重建危重癥病患救治體系
我們援助的孝感中心醫院,是孝感市規模最大的醫院,承擔定點收治任務。
作為重慶第一批援鄂醫療隊,一共有141名隊員,其中重癥組是60名,皆是重慶各個醫院有豐富經驗的醫護人員。
我們到達孝感市是1月27日的白天。在真正投入救治工作之前,隨隊的感控專家首先對孝感市中心醫院隔離病區的隔離防護情況進行摸排了解。從現場可以看到,由于這家醫院的隔離病區是在非典時期建立起來的,設有污染區、緩沖區、工作區、生活區,雖然不可能達到頂級傳染病醫院的標配,但防護情況總體是較好的,有一些小細節需要調整。
因此第一件工作是與孝感中心醫院的同仁們一起,進一步加強了隔離病房的防護條件。此外,孝感中心醫院接收了很多社會捐贈物資,我們對這些物資也進行了重新歸類整理,尤其是剔除了一些不符合使用條件的口罩、防護服、手套等,從一個源頭上加強了醫護人員的防護能力。
我們所有的前期工作做好后,已經是當天晚上9點了,我們的醫護人員沒有片刻的休整,馬上進入隔離病區,與孝感中心醫院的同仁進行交接。
我們盡可能爭取時間,給病人更多的治愈機會,也能緩解當地醫護人員的壓力。因為孝感每天就診人數都在持續增加,在我們到來之前,他們已經連續工作數日,身心的疲勞程度已經到了一個極限。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當我進入隔離病區后,看到一個年輕的護士正在配藥。我就問妹妹你是不是工作很久了,有些意外的是,當時這名護士一下就哭了,可見他們承受的壓力到極限了,非常辛苦。
重慶市第一批援助醫療隊里,重癥組一共有60名隊員,我們接管了孝感醫院的3個病區,一共105張床位,里面全是重癥和危重癥病人。
我所在的病區,有20多名醫護人員,負責30多個病人的醫治工作。盡管我們的到來使得孝感中心醫院的同仁們有了喘息的機會,同時也使得患者有了更好的救治機會,但隨著病患數量的增加,我們的壓力其實仍然非常大。
孝感的患者數量在2月后有快速的增長,尤其是還有很多重癥病人,但重癥專科醫護人員依然欠缺,比如來自感染科、呼吸科、ICU的醫護人員欠缺,遠遠達不到正常時期的醫護人員配置標準。有小部分病人會從輕癥發展到重癥,在這一過程中,就需要有經驗的重癥專科醫生對病情發展進行識別和早期干預,對其救治關口前移,嚴密觀察和監護患者的生命體征,特別是氧合、心率、血壓等。
根據現實情況,我們建立了輪班制度,4小時一班,但是輪班不輪休,基本上連軸轉,十多天下來可以說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
但與其他地區的醫院相比,我們又感覺是較為“幸運”的。第一是孝感中心醫院的醫用物資相對較為充足;第二是盡管有大量的病人有吸氧需求,但未出現氧氣供應不足的情況。
我在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重癥醫學科已經工作了十多年,可以說也積累了大量的救治危重病人經驗。但與在重慶的危重癥患者救治相比,孝感的情況的確不一樣。
以前我們在重癥監護室,可能還會遇到病情更重、更復雜的病患,而孝感中心醫院的重癥病患,主要是呼吸的問題,以及肺部感染引發的其他并發癥。
由于我們穿著全套的防護服,感官能力會下降,對病患的一些細節變化的關注能力會出現明顯的下降。舉例而言,在重慶ICU病房,我們會對病患的皮膚彈性進行檢查,但由于戴了幾層手套,我們的觸感會下降,也會影響我們的操作靈敏度,就連我們的說話聲音也需要提高幾度。
從護理上講,正常情況下我們能夠很方便的獲取病人的各項監護數據,但是在隔離病區,所有數據都要滯后一點,這要求我們重新建立一套危重癥病患的救治體系,加快去熟悉和適應現有的醫治環境。
好在我們援助孝感中心醫院的醫護人員,都是非常有經驗的,適應過程并沒有太久。我們也很快與孝感中心醫院的同仁們有了更好的配合,大家一起不斷的摸索和改進監護流程,盡力用最快的速度去收集患者的數據,為下一步的救治工作做好準備。
給危重癥患者生的希望
這樣的工作狀態我們一直堅持到2月13日,在我們和當地醫護人員的配合下,越來越多的病人康復出院,這是對我們工作最好的肯定。
2月13日,新一批援助孝感的重慶醫護人員到來,對我們進行替換。現在回想起來,13日那天的心情還是很復雜的。
根據交接工作的安排,我們要在上午10點撤場。8點的時候,我和另外兩名主治醫師第一次一起進入病房,對醫護工作進行交接,也再一次了解病房里面患者的情況。
在病房里,有一位47歲的男性患者,當我們告訴他,他最新一次核酸檢測呈陰性,應該很快就要出院的消息時,他非常興奮。但當他得知我們要進行輪換、暫時離開醫院時,他突然非常激動,哭了出來。我當時覺得,要讓一名中年男人哭的話,其實是很難的事情。也許是因為我們的努力,讓他重新獲得了生的希望。
在遇到他之前,我覺得在連軸轉了半個月后,終于熬到了第一輪的輪休,很高興。但是面對他,以及病房里還需要救治的病人,我又突然很遺憾、很難過,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完成,這是我從事醫生工作以來從來沒有過的感受。
我們在當地休整了9天,然后在22日再次回到孝感市中心醫院。根據“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的工作方針,當時孝感醫院已經開辟新的重癥病區,從孝感市的區縣轉移來的病人,在這里進行集中的救治。
我被分到重癥三區工作,有30張病床,60名醫護人員。再次投入工作狀態,我感覺是終于回歸自我。盡管病區里全是危重癥病人,但由于我們此前積累了大量的臨床救治經驗,以及醫護力量的加強,使得我們更加團結,感覺我們建立起了一道非常堅實的城墻,去阻斷病毒的蔓延傳播。
但挑戰依然無時不在,我們的新重癥病區從22日開始收治第一批重癥病人,到下午6點,陸陸續續收了22個患者。以前在ICU工作,不可能一天之內來這么多危重病人。我還得知,隨著區縣轉移來的病人增加,我們從原來3個隔離病區,新增到隔離4區、5區,到現在一共開了10個隔離病區,大量的病人在這里獲得了更好的救治。
如果說對于輕癥的患者主要采用的是常規治療的話,在我們的重癥病區,是真正在挽救生命。與輕癥病人相比,危重癥病人的各項指標有可能出現劇烈的變化,要求我們必須以非常高的專注度,對每一個病人進行救治。
我印象很深的一個患者,是一個到了重癥病區兩天的病人。最開始的時候由于肺部感染,呼吸不暢,我們給他戴上了無創呼吸機。由于身體情況不好,吸氧很累,他一直非常沉默,不怎么和我們溝通。
經過治療,他的病情好轉,有一天把他的無創呼吸機撤下來。不需要高強度的治療后,可能病人從我們對他救治措施的變化中,看到了活下來的希望,開始真正關心自己的病情,主動向醫護人員詢問自己的各項指標數據,有時候還會和我們開幾句玩笑。這時我們才發現,原來他是這么活潑的一個人。
這件事也反映出,我們從生理到心理上進行救治,雙管齊下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心理疏導很重要,讓患者看到生的希望,使得患者有更強的動力來配合治療。
如果說過去我們在趟河水,那么現在救治工作到了最吃勁的時候,是在抵御大浪,但我們有信心完成任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