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11日紡織企業復產復工有何變化?
根據復工周報調查結果,3月4日12時~3月11日12時,共有239戶企業通過在線問卷提交有效復工數據,已復工企業比例達到93.3%,較上一周調查結果提高3.4個百分點;223戶已復工企業的返崗工人人數達到18.2萬,占正常情況下用工總人數的比例達到80.6%,較上一周調查時提高8.2個百分點。尚未復工的紡織企業主要位于湖北省,新疆自治區以及河南省也是未復工企業比較集中的地區。

對全國13個省份的28個重點紡織產業集群進行了調查,截至3月6日12時,共有4.9萬戶紡織企業復工生產,占上述集群企業總數的64.2%,較一周前調查時提高43.1個百分點。已復工人數達到142.3萬人,占上述集群正常情況下用工總人數的比例達到58.4%,較一周前調查時提高了33個百分點。其中,集群內3877戶規模以上企業中,已復工企業比例已經達到94.9%,已復工人員比例達到61.5%,較上周調查時提高幅度均超過10個百分點。
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好轉。28個重點產業集群內共有4.5萬戶規模以下企業實現復工,占集群規下企業總數的比例達到62.6%,較上周調查數據提高了40多個百分點;規下企業已復工人數達到62.6萬人,占正常情況用工人數比例為48.4%。但與集群規模以上企業相比較,小微企業復工進度仍然相對偏慢。

企業生產組織能力逐步恢復。根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調查情況,截至3月8日,被調查企業中,有47.9%的企業表示現階段有能力及時滿足客戶的采購需求,較前一周增加8.4個百分點。
1、產業鏈運轉協同性持續改善,專業市場開市復工情況進一步好轉。
最近一周,紡織產業鏈中下游企業復工復產情況進一步改善,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復工開市進度有所加快,紡織全產業鏈上下游協同運轉效率進一步恢復。
紡織產業鏈上游環節復工復產情況保持良好,中紡聯周報調查數據顯示,目前90%左右的化纖、棉紡企業已經恢復生產。產業鏈終端行業復工復產情況好轉,根據中紡聯3月6日采集的重點產業集群數據,東莞、南通、常熟、海寧等12個信息完整的服裝、家紡產業集群已復工企業比例達到59.3%;其中,南通、常熟、于都等5個上周報送過有效數據的服裝、家紡集群已復工企業比例達到44.1%,較上周調查結果提高了25個百分點。
專業市場開市復工進一步推進。根據中紡聯流通分會3月10日對全國101家重點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調查數據,單體市場開市率已經達到86.1%,比前一周調查時提高1.9個百分點;已開市商鋪數為7.2萬個,占正常情況下市場商鋪總數的比例為50.8%,較一周前提高了6.5個百分點,過半商鋪已經恢復營業。

2、已復工企業訂單情況改善并不明顯,產能利用率相對較高,企業存在庫存壓力增大情況。
周報數據顯示,在228戶有效填寫訂單情況的已復工企業中,30.3%的企業訂單已經達到正常情況的80%以上,40.3%的企業訂單達到正常水平的50%~80%,仍有29.4%的企業訂單不足正常情況的50%,與上周調查結果基本相當,表明企業訂單情況改善并不明顯。
根據本周新增的產能利用率調查情況,相比較于訂單情況,當前企業開工負荷處于相對較高水平。228戶有效報送產能情況的已復工企業中,56.6%的企業產能利用率已經達到了正常情況的80%。而在產能利用率超過80%的129戶企業中,51.9%的企業訂單并未達到正常水平的80%。開工負荷高于訂單持有水平的情況如果持續下去,企業可能出現庫存壓力加大、資金鏈緊張的情況。
3、終端需求尚未恢復、銷售渠道仍不通暢對于紡織企業復工復產影響日漸突出,加強挖掘市場潛力仍是努力方向。
本周,用工短缺、物流不暢、物流價格較高仍是企業反映較為集中的復工復產制約因素。同時,隨著企業復工復產推進,市場需求不足、銷售渠道不通暢已經成為當前影響企業生產運營的最主要因素。
中紡聯向有關政府部門反饋了企業訴求,并繼續建議出臺措施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緩解企業資金周轉壓力,同時針對激發內需潛力、穩定出口競爭力提出了具體的政策建議。
當前,國內疫情正在逐步得到控制,但內需市場全面恢復活力仍需一段時間。在目前形勢下,建議終端產品生產企業充分挖掘網絡銷售市場空間,各類企業也可以廣泛應用專業市場在線服務平臺,有效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盡管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全球蔓延趨勢,但由于我國疫情持續時間較長,國際紡織供應鏈仍然出現了一些供給缺口,出口企業應充分挖掘需求機遇,有效協調資源,穩步提升供給能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