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行業整體呈回暖態勢 海外疫情對外貿沖擊較大
一季度行業整體呈回暖態勢 全產業鏈運轉協調性總體達到正常水平
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紡織行業受疫情影響,經濟運行壓力明顯加大。1-2月,全國規模以上紡織業(含紡紗、織造、針織、印染及家用、產業用制成品)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7.2%,服裝業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8.9%,化纖業同比下降10.7%。有統計的15個大類產品產量全部負增長,過半類別負增長幅度超過30%。
同時,全國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同比下降30.9%,穿著類商品網絡零售額同比下降18.1%,下降幅度明顯超過食品、日用品等剛性消費需求產品。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為298.3億美元,同比下降20%。
1~2月,全國各地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受春節假期、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專業市場經營基本停擺,各項指數跳水式下滑。而3月份,全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管理者及商戶的各項景氣指數有所回升。據中紡聯流通分會景氣監測結果顯示,2020年3月,全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管理者景氣指數為51.24,比1~2月的16.13上升35.11個百分點;專業市場商戶景氣指數為51.18,比1~2月的36.40上升14.78個百分點。
由此可見,3月份,在1~2月相對異常的基礎上,景氣回升幅度較大。盡管1~2月數據非常低,但3月份,選擇經營總額、物流發貨量、客流量、開門率與1~2月持平或繼續下降的市場,也占據了相當可觀的比例,市場運行情況雖然略有好轉,但是距離全面恢復,仍有一定距離。
隨著國內疫情日漸趨穩,紡織產業鏈上下游復工復產進度基本實現同步,全產業鏈運轉協調性總體達到正常水平。
根據中紡聯最新發布周報調查數據顯示,紡織產業鏈上游棉紡、化纖行業,以及中下游長絲織造、印染、針織行業中的被調查企業復工比例均保持在95%以上,工人返崗比例超過90%。根據集群調查數據,東莞、南通、常熟、海寧等10個信息完整的服裝、家紡產業集群4萬戶企業中,已復工企業比例已達到88.4%,較前一周調查時提高4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復工比例達到99.8%,較前一周又提高1個百分點。
化纖行業
根據中紡聯近期調查結果顯示,截止到3月29日24時,滌綸、氨綸、丙綸、高性能纖維、再生纖維素纖維、腈綸等化纖行業被調研企業均已開工,已復工人數達到30371人,占正常情況用工人數的比例為99.4%,較上周(被調查企業不完全相同)提高4.5個百分點;產能利用率達到80%以上的占56.7%,50%~80%的占33.3%,仍低于30%的占6.7%,與上一周調查結果相比(被調查企業不完全相同),行業整體產能利用率基本保持穩定;訂單水平已達到正常水平80%以上的占44.8%,50%—80%的占44.8%,仍在50%以下的占10.3%,與上一周調查結果相比(被調查企業不完全相同),訂單水平有所好轉。
從運行效益預期上看,一是53.3%的調查企業對2020年一季度銷售收入預期將同比減少,其中10%的企業預計一季度收入同比下滑幅度可能超過50%,10%的企業預計同比下滑20%~50%,33.3%的企業預計同比下滑20%以內,40%的企業表示與去年基本持平,6.7%的企業表示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
印染行業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1~2月印染企業大面積推遲復工,加上物流運輸不暢,企業生產運營受到一定影響,產量、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等指標同比大幅下降,行業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向高質量發展更加迫切。2020年1~2月份,規模以上印染企業印染布產量49.13億米,同比減少22.42%;規模以上印染企業三費比例9.39%,較2019年同期增加1.07個百分點,其中,棉印染企業為8.87%、化纖印染企業為14.08%。成本費用利潤率-0.05%,較2019年同期降低2.22個百分點;銷售利潤率-0.05%,較2019年同期降低2.15個百分點;產成品周轉率2.05次/年,同比減少33.20%;應收賬款周轉率1.03次/年,同比減少37.41%;總資產周轉率0.10次/年,同比減少32.08%。
棉花行業
USDA最新全球產銷存預測報告顯示,2019/20年度中國棉花消費總量794.7萬噸,較2月份報告下調了21.8萬噸。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最新報告顯示,2019/20年度國內棉花消費預測714.36萬噸(較2月份下調29.53萬噸)。很顯然,在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肆虐、各國紛紛采取閉關鎖國的前提下,我國棉花消費需求不可避免的遭受較大沖擊。
產業用紡織品行業
根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專項調查結果顯示,對于一季度企業的經營情況,11.16%的企業表示非常好,30.47%的企業表示比較好,38.63%的企業表示一般。近20%的企業表示經營情況不好,其中近4%的企業表示非常差。將經營情況指數化處理,一季度行業的景氣指數63.7,醫療衛生、安全防護、過濾與分離、非織造卷材、裝備及配件領域的景氣度較高,其中從事抗擊疫情物資生產的醫療衛生領域的景氣指數達到79.2,而土工建筑、繩網、襯布等領域的景氣指數在榮枯值(50)以下。
家紡行業
根據中國家紡協會專項調查結果顯示,家紡企業復工復產恢復向好。受訪企業平均復工人數比例在87%,其中規模以上企業的復工人數比例相對較高,尤其是年銷售額在1億元以上的大型企業,人員就位情況良好,復工人數比例為91%。規模以下企業在人員招工方面存在一定的壓力。受訪的毛巾和布藝產業集群,復工企業的比重分別達到100%和99%。
服裝行業
根據中國服裝協會專項調查結果顯示,3月份以來,企業開工復產明顯加快,員工逐步返崗,物流供應日益通暢,生產秩序和生產水平正在恢復之中。2020年1-2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服裝產量25.12億件,同比下降36.61%;我國累計完成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160.62億美元,同比下降20%;我國服裝行業實際完成投資同比下降50.2%;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487.91億元,同比下降28.14%;利潤總額54.96億元,同比下降42.14%;營業收入利潤率為3.69%,比2019年同期下降0.89個百分點。
雖然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正在穩步向好,但全球疫情防控形勢異常嚴峻,國際市場下滑明顯,外貿出口承受新壓趨于嚴峻。
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影響,各國不斷加強防控措施,主要海外市場商業幾近停擺,國際服裝品牌商大量關停歐美零售店鋪。我國出口紡織企業被海外客戶通知撤銷訂單、延期收貨、暫緩生產的情況大量增加。我國疫情防控壓力也因全球形勢變化有所增加,目前商業活動仍未完全恢復正常,內需消費也未能出現反彈式增長。
根據各專業協會調查了解的情況,受需求縮減影響,化纖企業已經能出現庫存累升,減產意向增強;紡紗、織造、印染集群、企業也逐步開始出現了限產或鼓勵工人輪休減產的情況。
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和中國紡織行業聯合會聯合調查,截至3月底,部分紡織集群直接出口布產品的訂單降幅在50%-70%,間接出口紗線訂單減少約30%-50%。廣東、江浙、山東等地棉紡織、服裝企業紛紛反映自3月中旬以來,出口訂單取消、緩單甚至違約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不僅歐美、日韓等疫情嚴重的國家和地區,就連南美、中東及東南亞等地的訂單也呈現一定幅度的萎縮。
此外,從3月18日開始,家紡、服裝類企業就不斷收到歐美客戶延期發貨通知,有的海外客戶甚至取消了訂單。這使得以外貿為主的紡織企業突然出現庫存增加,資金周轉困難等問題,并對企業今后兩個月生產經營造成影響。部分以歐美為主要市場的出口企業將陷入停產或減產的困境。
行業格局恢復正常仍需時日,業內人士建議企業謹慎安排生產,積極防控資金鏈風險,出口企業合理、穩健轉銷國內市場。
在國內市場緩慢復蘇和全球疫情更加嚴峻的環境下,大部分企業對自身的經營及行業的形勢信心不足,情緒仍然非常不安。
中紡聯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紡織行業轉型升級持續深化,綜合競爭力與發展韌性持續提升。盡管當前運行發展面臨較多困難,紡織行業仍然有能力有效應對疫情影響。隨著防控形勢進一步向好,行業將以最高效率恢復經濟運行秩序。同時,他還建議,現階段,企業應著力多途徑挖掘內外市場空間,有效整合產業鏈資源。同時,堅定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信念,以提升產出品質、效率和效益為目標,合理安排投資計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