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漲價徹底失敗:不是上游不努力也不是下游變謹慎!
疫情發生以來已經經歷了兩輪價格的漲跌,隨著上周滌綸長絲的快速調轉下行,本想繼續人為拉抬聚酯價格的方式終因需求不足徹底失敗!
失敗的原因不是上游不努力也不是下游變謹慎,而是“真的缺單”。
根據上周對國內下游紡織服裝市場的情況描述,實實在在感受到訂單減少太厲害尤其是外銷訂單更顯嚴重。
織造廠總體開機率不到60%,部分企業訂單銳減80%甚至已經停產,盡管聚酯廠上周還在試圖漲價強拉行情,現實是有價無市漲價就成了一輪空轉。
“抄底投機行為可能導致價格上升”的這一個情況已基本被否定。在內需、外貿都繼續下沉且難以短期恢復的情況下,終端用戶的需求減少已經成了一個鐵定的事實,這個薄弱的底盤再也不能有力撐起漲價的動力。
歐洲各國宣布解封計劃,外貿企業的希望真的來了嘛?
自2月下旬開始,疫情先從意大利,逐漸擴散至歐洲全境,歐洲各國也開始紛紛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開始“封國封城”。
經過了近2個月疫情大爆發,目前,歐洲各國確診病例數、感染率、死亡率等已出現明顯下滑。因此,歐洲一些國家已開始制定旨在最終恢復正常社會生活的計劃。
目前,西班牙、德國、奧地利、丹麥、捷克等國已相繼表示將放寬因應對新冠疫情而采取的封閉措施。這意味著外貿將迎來好轉了?
“震中”轉移,外貿好轉恐怕只是一廂情愿
從整個產業鏈來看,在紡服外貿形勢一片哀鴻、內銷恢復緩慢及新冠肺炎疫情的“震中”逐漸從歐州、美國向印度、非州“交接棒”的現狀下,終端消費已幾乎宕機。事實上,印度疫情爆發速度、危害性及防控能力低下大大超出了政府部門的預判,世衛組織及一些國際醫療機構都不約而同的把下一個疫情“震中”指向印度和非洲。盡管紡織、服裝企業熱盼解鎖、解禁,但恐怕只是一廂情愿。
利空向上游傳遞,行業出現“連環”違約現象
而且,近期這種利空環境不斷發酵并向上游傳遞,整個行業甚至出現了“連環”違約的現象,對整個紡織、服裝產業鏈的破壞很大。近一個月來,受外貿訂單(直接、間接出口)被取消、延期裝運及收貨人不提貨甚至棄貨的現象大幅增加的影響,部分外貿公司為了“自保”只能與紡服企業協商解約、毀約(有的廠家產品已上機甚至完成50%-80%);而服裝企業為了轉嫁缺乏訂單、原料成本高企的風險,只能有選擇性取消與織廠、紡企的合同;壓力經過層層傳導,最終企業成為連環違約的終端。事實上,在國際疫情的影響下,整個國內的紡織服裝產業鏈任何環節都無法“獨善其身”,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須分擔整個產業的風險。
終端消費已幾乎宕機,內需情況同樣日益惡化
海外疫情持續發酵,同樣內在需求并未打開,清明過后步入傳統意義上的淡季。由此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中,織廠退單情況普遍,且難尋內貿訂單,為了緩解運營壓力,趁著清明的機會,部分地區企業假期延長至7-10天,考慮到運營環境趨于惡化,開工將繼續推后。而紗線企業雖然步入累庫期,但憑借早期的訂單,整體開工尚要高于織造企業,目前紗線行業開工在60%,而織造開工降至41.39%。
總而言之,此次疫情是對整個產業鏈的一次大考,甚至是對人類的一次考驗。總的來說接下來的形勢并不樂觀,復工不等于復產,下游需求打不開對整個產業鏈沖擊很大。國際上,美國連續大漲引發的全球經濟向好只是“假象”,各大經濟體開啟“印鈔”模式帶來的大量資金很多都是在外圍空轉,很難注入中小實體企業,哪怕能夠緩解一部分企業的資金鏈問題,但資金能否最終落到紡織、服裝企業頭上依然值得商榷。“時代落下的一粒灰,對每個人每個小企業而言就是一座大山”。
在此給行業三個建議:
1、外貿訂單為主的企業放棄幻想,快速轉向內銷訂單,千萬不要抱著熬一熬國外需求就會恢復的想法,至少半年內很難看到恢復的景象。
2、企業不要再幻想用以往的經驗和方法應對今年的行情,總以為跌下去的利潤能夠通過漲價補回來,老司機遇到新問題是無解的,更多的是思考如何利用自身的優勢找到新的經營模式。
3、業務發展方向就是“立足內需等待外需”。今年的任務就是“活著”,“賺錢”是明年乃至后年的事情!
因為疫情從一開始的醫學問題已經逐步升級為經濟問題、國際外部環境問題,后續行情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