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達紡織:可持續發展打破傳統行業刻板印象
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下稱“溢達紡織”)成立于1988年,是溢達集團在佛山投資設立的產品出口型和高新技術型紡織企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涵蓋紡紗、染色、織布、后整理、制衣及制衣輔料,產品主要出口美國、歐洲、日本、東南亞國家地區,是世界知名服裝品牌如Hugo Boss、Nike、Ralph Lauren等的面料供應商和成衣制造商。近幾年,溢達紡織每年的銷售額均接近60億元,企業目前員工總數超過2萬人。
溢達紡織于2019年獲評“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智能制造標桿企業(第二批)”;2018年獲評國家第二批綠色制造示范項目綠色工廠,同年10月獲評國家第三批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獲得市級推動機器人應用及產業發展專項支持、佛山市經濟科技發展專項資金,被認定為佛山市“專精特新”企業。
探索打破社會對傳統行業企業的刻板印象
提起紡織服裝行業,人們往往聯想到落后產能。紡織服裝行業確實存在一部分的落后產能需要退出,但是并不意味著紡織行業都是落后、陳舊的。那么,應該如何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傳統行業,逐步打破對傳統行業企業的刻板印象呢?
溢達紡織是節能減排和綠色制造的標桿企業
溢達紡織以“保護自然環境,合理利用資源,造福子孫后代”為企業的環境保護方針,謀求達到兩個目標:一是最有效地使用水和電等有限資源;二是將有害于環境的排放減至最低。
近年來,企業投資2900萬美元興建熱電聯產項目,采用世界上最先進的環保爐型鍋爐及除塵、脫硫、脫硝設備,最大限度減少環境污染,產生的廢渣全部綜合利用。投資6500萬元興建的新水質凈化中心,目前日處理污水能力3.8萬噸,污水100%經處理達標后排放。投資3000多萬元實施5000噸/天的中水回用項目等,使溢達紡織成為清潔生產、綠色制造的標桿企業。
溢達紡織積極尋求對外溝通交流機制
長期以來,溢達紡織持續推進企業自身內部生產經營技術設備的改造,著力推動生產制造全流程的智能化綠色化升級,獲得良好成效。
在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溢達紡織與國內外的知名高校院所在可持續發展領域聯合開展產學研項目,形成良好溝通合作關系,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積累了眾多學術資源。同時,溢達紡織在全球化的供應鏈布局上,通過與產業鏈上下游供應商、客戶長期合作,形成了密切的商務合作關系,共同推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在與高校院所的長期交流,以及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中,溢達紡織積累沉淀了大量的可持續發展社會資源。
企業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發現在與社會各界的交流溝通中,有相當一部分群體對于紡織服裝行業的印象依然停留在落后、不環保等方面。企業希望利用長期與全球溝通交流的優勢,持續保持與國際最領先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技術、實踐對接。企業也更希望能搭建一個開放對話的平臺,分享溢達紡織長期以來推進綠色制造、可持續發展的實踐經驗,改變社會對紡織印染行業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刻板印象,宣傳推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經驗。
十如對話,搭建探索可持續發展的交流平臺
2014年起,溢達集團每年舉辦“十如對話”,為如何實現與環境及社會和諧共處的經濟發展模式,提供集思廣益的交流平臺。會議在全球范圍廣邀各領域杰出領袖及專家參與,共同探索推動經濟增長。
2019年11月7日至9日,第六屆“十如對話”在中國桂林舉行。超過320位學者和嘉賓齊聚一堂,集思廣益,圍繞主題“可持續發展目標:時代轉折點——加快實現人類與自然和諧共榮的未來”交換意見和建議。
該對話從多方面探討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8和目標12的理念和實踐,以創造一個人與環境和諧發展、共同繁榮的未來。溢達集團董事長楊敏德宣布,在由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組織的首屆可持續發展論壇上,溢達集團和其他15家知名企業簽署《可持續發展企業行動倡議》,楊敏德呼吁在經營活動中支持并共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2019“十如對話”中,數百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探討如何推動可持續發展。諾華制藥總裁尹旭東談到企業已投入許多研發資源,以尋求有效方案解決麻風病和瘧疾等緊迫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嘉御基金創始合伙人兼董事長衛哲認為,效率是王道,而循環利用和削減是關鍵,其中循環利用是指向投資者提供回報,讓他們將資本重新投入到經濟中;削減即減少生產周期中的冗余。
“傳統企業”成為引領可持續發展的先鋒
溢達紡織通過企業自身的綠色化改造,以及舉辦“十如對話”,搭建起引領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國際性溝通交流平臺。五年來,通過“十如對話”,各領域逾千位專家學者傳遞交流了自身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學術研究經驗成果。
通過“十如對話”,外界對紡織服裝行業可持續發展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認識,共同探索傳統行業與新興技術相互結合、整合、融合,推進可持續發展的方式和模式。溢達紡織也成為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引導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