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醫療防護物資的生產和儲備,產業用紡織品成重要關注點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延期的2020年全國兩會,即將于5月21日拉開大幕。今年是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以及“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召開的兩會,將有哪些看點值得關注?
當前,全球生產格局、市場格局、產業結構、發展范式都在發生著趨勢性變化。同時,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沖突深化、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相互激蕩正成為影響世界經濟穩定發展的重大風險點, 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在不斷集聚。紡織行業供給側與需求端正經受前所未有的沖擊,面臨巨大的風險考驗。要對沖環境影響,保障產業發展安全,充分發揮行業價值,迫切需要加大政策對產業的支持力度。
今年兩會上,來自紡織行業的全國兩會代表將就修復產業生態、保障產業安全、鞏固產業地位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議。
高嶺
全國人大代表、
西安工程大學校長
加大對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引導與支持
產業用紡織品是新材料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廣泛應用于民生產業,而且在國家戰略安全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新冠肺炎、“非典”疫情防控,天津爆炸事件救援,98年抗洪搶險,海上溢油處置,天宮、北斗系列衛星、神舟飛船、運載火箭發射,首都新機場建設、軍警裝備升級等過程中,都發揮了重要的戰略支撐和物資保障作用。據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全球紡織纖維加工總量將達到2.53億噸,其中,產業用紡織品加工量將達到1.7億噸,占比達到67.4%,未來發展空間巨大。為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引導和支持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高嶺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調整產業用紡織品在國民經濟統計分類體系中的級別,提升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戰略地位。現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已不能適應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的迫切需要,尤其不利于國家在應急狀況時對產業資源的信息收集、生產組織和調配。為適應產業用紡織品在全球范圍內高速增長的趨勢,助力我國產業用紡織品以及下游諸多新興戰略產業的發展,完善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應急動員體系,建議政府部門適時修訂《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將產業用紡織制成品制造進行升級,設立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化學纖維制造業,產業用紡織品制造業四個平行大類。
二是成立全國產業用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實現產業用紡織品標準化全面統籌管理。建議成立全國產業用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強化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標準化管理職能,通過標準歸口形成跨部門的協同機制,調動更多的資源服務于環境保護、應急突發事件、安全防護、醫療健康等領域,推動產業鏈上下游標準的無縫對接和配套政策的完善,實現產業用紡織品標準化全面統籌管理和質量監督。
三是完善口罩、醫用防護服國家應急儲備機制,提高應急狀態下的供應保障能力。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特別是疫情爆發初期,口罩、醫用防護服現有應急儲備模式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和不足。完善口罩、醫用防護服國家應急儲備機制,補缺體系中不健全部分,對有效、快速應對疫情突發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意義重大。建議政府部門完善儲備品種、規模、時效等標準,形成中央、地方和重點企業分級儲備體系;建立健全口罩、醫用防護服定點生產制度,引導社會資源投向物資儲備和生產;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儲備應急物資,并在疫情過后給予部分閑置產能(設備)一定的財政補貼等,以提高應急狀態下口罩、醫用防護服的供應保障能力。
王偉
全國人大代表、
上海紡織裝飾有
限公司副總經理
加快構建政府與企業聯動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
此次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市場上口罩普遍脫銷,醫用酒精、消毒液、防護服、護目鏡等醫療耗材、設備及醫藥物資一度供給不足,給疫情防控造成極大挑戰。應急物資儲備是應急物資保障中的關鍵一環。為了今后有效應對突發災害事件,增強醫療衛生、食品等各類應急物資調配能力,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應急物資儲備機制與配置體系迫在眉睫。
為此,王偉建議加快建設我國應急物資儲備體系:
一是建立國家儲備和民間儲備相結合的結構化國家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國家儲備以“政府倉庫式儲備”為主,民間儲備以“企業市場化儲備”為主。政府與企業聯動的結構化國家應急物資儲備體系由原有“政府倉庫式儲備”轉變為“一定比例的政府倉庫式儲備+一定比例的企業市場化儲備”。企業市場化儲備中包括成品儲備和原料儲備,也包括中間品儲備,以合理的儲備形態和結構保障“規劃儲、備量足、成本低、調集快”的應急儲備目標。
二是應急物資儲備要與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國家制定地方應急物資儲備的數量規模與管理制度時,要根據城市人口數量、所在區位和自然條件等,充分整合利用各種社會閑置倉儲資源以及當地生產能力,要把應急物資儲備與當地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如在進行帳篷、口罩、食品、藥品等實物儲備時,加強區分“政府倉庫式儲備”和“企業市場化儲備”所對應的不同物資特性。針對帳篷、口罩等儲存周期較長的物資進行倉庫式儲備,針對食品、藥品等儲存周期短的物資進行企業市場化儲備,對于疫苗類應急物資進行生產能力儲備,通過合同簽訂保障未來所需研發與生產。
三是加大中國醫用物資儲備產品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要借鑒此次中國醫用防疫物資出口時所遭遇到的產品質量認定標準和歐美等西方國家執行的標準存在差異所造成的損失和傷害,加大醫用防疫物資產品標準的研究,向國際標準靠攏。如果沒有同意的國際標準,就借此機會建立中國標準,并把中國標準打造成國際標準,以利圍繞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在抵御全球性災害中更好地發揮中國力量,體現大國擔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