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制服裝備有的看了
6月28日上午,北京冬奧組委以現場和視頻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召開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制服裝備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北京冬奧組委專職副主席、秘書長韓子榮,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陳大鵬,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張慶輝出席會議。

制服裝備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合影。
會上,北京冬奧組委向專家委員會委員代表現場頒發了聘任書。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制服裝備專家委員會由22位專家委員構成。
專家委員會設主任1名,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陳大鵬擔任;副主任1名,由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張慶輝擔任。專家委員會設立了功能、視覺、文化三個指導組,其中,功能指導組組長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校長俞建勇擔任,視覺指導組組長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原主席李當岐擔任,文化指導組組長由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擔任。
專家委員會委員來自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國際組織、國家級協會等不同單位,更來自服裝設計、紡織工業、工程技術、藝術文化、體育產業等不同領域,既有德高望重的老專家,又有造詣精深的中青年學者,代表了業內最高水平。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
會上,孫瑞哲代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對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制服裝備專家委員會成立表示祝賀。
孫瑞哲指出,制服裝備是時代氣質與時代精神的最佳視窗,應當具備科技、時尚、綠色特征的服裝設計,需要體現中國制造的實力,需要傳遞中國文化可視化的精神密碼,需要審美與功能、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需要由表及里的創新,著重塑造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生態冬奧。

北京冬奧組委專職副主席、秘書長韓子榮
韓子榮表示,制服裝備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工作中的一個重要會議。做好制服裝備工作,為賽時工作人員、志愿者和技術官員提供一套輕便保暖、美觀舒適的制服裝備是一屆冬奧會成功舉辦的重要保證。做好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制服裝備工作,要高度重視功能性需要,精心做好視覺外觀設計,更要注重文化內涵闡釋,善于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提升制服裝備品質。

北京冬奧組委人力資源部部長閆成
成立大會結束后,北京冬奧組委制服裝備專家委員會召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北京冬奧組委人力資源部、安踏公司、北京服裝學院介紹了制服裝備工作進展,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通報了制服裝備視覺外觀設計征集工作開展情況及下一步工作安排,專家們圍繞服裝功能性和下一步視覺外觀設計征集評審工作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討。
據了解,6月29日至7月1日,將以現場和視頻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召開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制服裝備視覺外觀設計第一次評審會,專家委員和大眾評委將在前期投稿的應征方案中評選出10套進入下一步深化修改環節。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制服裝備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節選刊發于此,以饗讀者。
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委會制服裝備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
2020年6月28日
制服設計,是奧運會視覺形象系統與景觀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深一層來理解,也是時代氣質與時代精神的最佳視窗。它所呈現的是文化的風貌、時尚的水準、創新的技術、人民的氣質、國家的人格。我們所追求的,應當是具備“科技、時尚、綠色”特征的服裝設計,需要體現中國制造的實力,需要傳遞中國文化可視化的精神密碼,需要展現出北京的都市活力。
今年情況比較特殊,但新冠疫情之下,人們對體育精神背后所蘊藏的人類健康之美、競技之美與合作之美,對各國人民重新走到一起,自由自在地呼吸、擁抱的愿望,比任何時刻都要來得更加強烈!
立足全球視野,重點征集、廣泛協同的資源配置思路,與冬奧會的國際化特征、包容性魅力、競合思維相匹配、相呼應。具體的征集工作進展,后續將做具體介紹。借此機會,和各位專家就制服設計工作中的兩個重點溝通一下看法。
第一,審美與功能。
我們要引導“審美”的時代與科學走向。技術之美,應當有機蘊藏在時代風貌下。好的制服設計,是審美與功能、欣賞與效用的和諧統一,需要具備“由表及里”的創新,特別要著重塑造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生態冬奧”,著重體現在綠色纖維、清潔生產、可持續消費等方面的技術成果和設計理念,對應當全球氣候變化做出積極、健康的回應。
第二,傳統與當代。
1892年,顧拜旦男爵發表了后來被人們稱為《奧林匹克宣言》的歷史性演講。他號召人們“堅持不懈地追求、實現一個以現代生活條件為基礎的偉大而有益的事業。”究其根本,奧林匹克運動,是對現代生活的一種追求與致敬,它不能脫離生動而活潑的當代性。
奧運會也是向世界傳達中國傳統文化的絕佳舞臺。猶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數千名表演者“擊缶而歌”,氣勢如虹。這里的“缶”,正是古代鼓樂制度所蘊涵的“禮數”基因的外在形式。
設計的“視覺傳播”,本質上是設計的“意義傳播”。“超以象外,得其寰中”,東方美學中的八字真言,說的正是需要超越生活的表面描寫,去掌握作品的核心內容。此次制服設計征集工作的定位,也要借助具體的設計作品,做好中國設計,講好中國故事,塑造中國態度,強化中國影響。
制服設計中如何將當代的時尚意趣與傳統的文化基因有效統合,使得現代有根可尋,使得傳統歷久彌新。這個課題請專家們思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