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消化、找問題、再創新,宋和宋探索提花機新空間
進入2020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重大影響,同樣對紡機行業經濟運行造成巨大沖擊。在嚴峻復雜的情勢下,企業越來越認識到以調整產業布局和產品結構來應對大變局帶來的深刻影響有多重要,同時,要高質量發展一定要在產品研發創新上下功夫。
近日,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公布了最新一批中國紡織機械行業產品研發中心名單, 江蘇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 電子提花機產品研發中心位列其中,這對于宋和宋來說,既是鼓勵也是鞭策。
借 平臺吸引創新合作資源
宋和宋自成立以來始終將技術創新作為公司產品的核心競爭要素,要求所有研發人員“不要崇洋媚外、認為國外技術不可超越”,在具體創新工作中堅持“吸收、消化、找問題、再創新”的研發思路,使公司在提花紡織開口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的創新成果并成為行業龍頭企業。“ 申請成立電子提花機產品研發中心一方面是對于公司已經取得的創新成果進行評估總結所在的技術水平和層次,更重要的是在未來企業發展過程中,憑借著產品研發中心的平臺,吸引更優秀的創新合作資源,深化公司在提花紡織開口以及紡織開口全領域行業新技術、新工藝的創新探索工作,不僅滿足市場現時需求,更從長遠發展出發,不斷更新設計,隨時提供引領市場的產品。” 江蘇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產服中心總監于江在談到成立產品研發中心的初衷時表示。
江蘇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穩定的研發團隊和生產團隊鼎力配合,不斷推進產品創新。
近年來,宋和宋以市場為導向,以國內外先進技術為目標,根據對產品研發中心的發展規劃要求,從事紡織開口裝備的開發和應用研究,為公司的發展服務,促進宋和宋高速發展并推進行業技術進步。
據于江介紹, 產品研發中心主要對雙凸輪驅動提花織造系統、電磁驅動單針提花、固定綜框式小花位開口結構、提花織造裝備智能化生產線、面料織造產業聯盟云平臺等關鍵技術進行研究。
雙側凸輪驅動提花織造系統一側動力輸入通過連接結構傳導至另一側,兩側主動凸輪同時驅動具有連接關系的從動部件,減少因單側受力導致的運動部件過早失效。
電磁驅動單針提花實現每根經紗由單獨的電磁結構控制,實現單針提花功能。通過電磁原理控制線圈通電時序及電流強度,驅動用于連接紗線的從動件上的軟磁材料,完成紗線開口。取締傳統的組件結構,每針單獨控制,集中需要解決快速制造中電磁部件的能耗損失和效率問題。
固定綜框式小花位開口結構方面,當前的綜框開口結構或外置凸輪箱(多臂箱)或外置伺服電機控制綜框開口,綜框在開口過程中通過外置結構驅動上下運動形成開口,開口結構研究方向為將微特電機內置于綜框內部,電機通過連接結構驅動綜絲上下運動,實現開口,解決因綜框慣性及相互間的摩擦導致提速障礙,利于提高小花位面料織造車速。
提花織造裝備智能化生產線結合專業院校的資源和優勢,打造世界領先水平的裝備智能化生產線,從上料到成品全過程自動化、智能數據分析等,提升生產效率,確保產品品質,實現產品生產的標準化、連續性、一致性。
面料織造產業聯盟云平臺則以互聯網、物聯網為手段,發現大數據整合的應用機會,搭建以織造裝備供應商為橋梁的現代化面料智造和交易平臺,成為為面料原輔材料供應商、面料織造企業(面料生產商)、面料設計服務商、成品生產商(面料采購商)、成品設計服務商、織造裝備供應商等全產業鏈參與者以及金融機構提供綜合性服務的產業交易平臺。
產學研合作加快創新步伐
目前,江蘇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電子提花機產品研發中心已開發的 技術獲授權專利40余項,其中 發明專利10項,另獲 軟件著作權18件。研發中心開發了 兩項世界首創技術:曲柄直驅鏈式傳動技術和 筘動式噴氣起圈技術;同時還參與了 《電子提花及行業標準》修訂。
經過幾年的發展,宋和宋電子提花機產品研發中心與武漢紡織大學、東華大學、江南大學等國內高等專業院校建立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與武漢紡織大學在2019年初聯合建立了宋和宋智能制造研究院,2020年初與江蘇省產業研究院合作建立 聯合創新中心。
于江說:“我們的電子提花機產品研發中心在智能制造車間、新一代提花裝備等方面與武漢紡織大學開展了深入的合作,尤其是在提花組件智能制造車間方面,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目前正在調試驗證階段。公司聘請來自宿遷學院、南京工業大學、武漢紡織大學的3名教授兼職科技副總,從機械設計、工藝、自動化控制等領域為公司的產品升級指導,與德國高級工程師Hubert Scharr建立長期咨詢聯系,對公司的產品機械結構進行指導,完成了結構升級,申請專利2項。”
抓關鍵技術提高研發能力
宋和宋電子提花機產品研發中心研發的電子提花機系列產品性價比高、競爭力強,據2017年、2018年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出具的數據統計, 宋和宋產品在全球市場占有率達26%,其中高端提花市場份額達70%以上,產品覆蓋全國并出口至印度、越南、巴基斯坦、土耳其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行業技術方面,通過進行全模塊自主研發,糅合智能信息化、機電一體化、綠色柔性化等前沿技術,宋和宋突破了進口設備技術壁壘,解決了結構設計運行繁雜不穩定、故障率高、外觀差、關鍵專用部件壽命短、不能適應高速高效織造環境的要求等問題,使我國提花織造技術首次趕上和超越國外同行,促進我國的提花織造產業真正走向世界。
在行業發展方面,宋和宋電子提花機產品研發中心開發的產品直接影響到織造系統的性能、功能和成本,使紡織企業的投資回收期從5年縮短為2年,增強了面料織造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使我國真正引領世界提花織造產業發展。
在談及電子提花機產品研發中心接下來的發展計劃和目標時,于江表示:“我們在科技專業人才的選擇上采取向全社會開放、雙向選擇的辦法,以專業、層次、強度、年齡、智力、體力、創造力互補為原則,通過廣泛吸納國內外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搭建行業公開的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平臺,注重產、學、研合作和國內外人才技術交流,充分利用社會科技資源,以提高中心的研究開發能力和水平。 電子提花機產品研發中心將健全完善研發管理制度,秉承‘學習吸收、發現問題再創新’的研發理念,培養15~20名行業技術研發核心團隊,5年內使公司成為世界范圍內最優秀的行業方案解決專家,在紡織開口領域掌握具有國際影響的核心技術,為紡機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