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飽經歷練 外貿復蘇有待明晰
在經歷了全民抗疫、停產復工、價格大幅震蕩等市場歷練之后,各地規模不等的紡織企業走進了充滿挑戰的2020年下半年。
當前,因疫情變化對經濟社會產生的影響程度不同,與棉業經濟關聯較大的紡織服裝外貿及內銷經營走向尚未明晰,而海外疫情反復、中美貿易關系不確定性增強,棉紡及后道產業流通的調整在所難免。
今年2-3月紡企復工后,部分內銷產品的生產需求率先啟動市場,讓一些認為無以為繼的紡企找到了少量訂單開機維持運轉。隨后,部分外貿企業轉做內銷,沿海中小型紡企的普梳、色紡、包布等產品訂單投市,極大緩解了紡織企業關停的預期,結果是紡企、內銷服裝生產企業、外貿企業的轉產等調整元素互現,業務分配互濟,三方經營窘境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緩和。
然而,看上去內銷的疫后復蘇是件好事,但外貿轉內銷實質上是產品產銷的轉移,它對總的內需產能不會形成增量。在疫情帶來的經濟下行的形勢下,人們消費能力隨經濟下行而減少,當下及今后的消費不會超過上年,甚至可能是比例不小的下降,而現實里的外貿份額轉內銷,對過去實力不強、產品單一的內銷企業也會形成擠壓,畢竟做外貿的實力氣勢、產品質量要比部分內銷企業強。盡管內外貿資源流向的調整是利是弊還不好定性,但用理性和發展的眼光來看,對原本安于現狀做內銷的中小紡服企業起到激勵作用;從生產與消費的角度來看,都難改變被搶占內銷市場固有的份額。外貿企業不可能永遠依靠內銷,這會打亂棉花全產業格局,但外貿何時能夠啟動,何時能夠恢復至疫前狀態,仍是未知數。
2020年是各行業經歷風險壓力最多的一年,也是國內外經濟社會形勢極為復雜的不平凡之年,下半年難以預測的變化或還有很多。當下,國內紡織內銷市場的常規消費支撐著大部分紡企維持運行,雖然效益一般,但企業認為活著就是希望。紡企主要精力仍在對市場行情的關注和訂單爭取上,而企業管理作為一大效益源泉,也被管理者日益重視起來。據了解,企業壓減原料及產品庫存的初心不改,風險尚存的經營參與度較低,勤進快銷始終被奉行。當地企業進貨渠道在新棉上市前將主要以競買儲備棉為主,采購量將根據訂單情況而定。過去分析的紡織市場“金九銀十”氛圍不會太濃烈,一年四季常態經營,企業運行是好事、盈利是后話、活好是幸事,未來充滿未知,一步一個腳印做好當下才是根本。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