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對華聚酯切片發起反傾銷調查,紡織工業涉案金額呈高速增長態勢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印度損失的貿易總額約為3.48億美元。具體到各個行業,化學產品行業損失約1.29億美元,紡織服裝行業損失約6400萬美元,汽車行業損失約3400萬美元,電子機械行業損失約1200萬美元,皮革行業損失約為1300萬美元,金屬和金屬制品行業損失約2700萬美元,木制品和家具行業損失約1500萬美元。
我國是印度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印度經濟遭受巨大沖擊,將大大提升我國對印度出口的風險,同時印度最近一直動作不斷,加征關稅、海關扣貨、抵制國貨、封殺APP、加強原產地證審核力度......中印政治局勢緊張也給紡織服裝業的前景蒙上了陰霾。
印度對華聚酯切片發起反傾銷調查,紡織工業涉案金額呈高速增長態勢
2020年8月5日,印商工部貿易救濟總局發布公告,裁定中國產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又稱PET Resin)調查期內以低于正常價值的價格進入印度市場,對印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損害并存在進一步損害威脅,且傾銷與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因此,建議對應訴企業生產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征收15.54—146.11美元/噸臨時性反傾銷稅,對其他企業統一征收200.66美元/噸臨時性反傾銷稅。
“近年來,印度對華發起的反傾銷調查較為頻繁。”在第三期經貿預警情況分析會上,中國貿促會法律事務部副巡視員李薇舉例說,以粘膠長絲為例,印度雖長期依賴進口,但印度企業和政府卻屢次運用關稅、反傾銷等貿易壁壘措施,阻止中國產品進入。2005年,印度對華粘膠長絲提起反傾銷調查,2017年又發起了反傾銷日落復審調查,2018年作出了第二次反傾銷日落復審終裁。1995年到2004年,盡管印度對我國發起反傾銷調查的數量較多,但涉案金額遠低于美國和歐盟。自2005年起,印度對華反傾銷金額迅速上升,到2016年已高達數十億美元。目前,印度對華反傾銷調查的產品范圍越來越廣,排名前三的為化學原料和制品工業、醫藥工業、紡織工業,涉案金額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前期,印度人造纖維工業協會也申請對華60代以上的粘膠長絲紗線啟動反補貼立案調查。印度在皮革制品、農產品、紡織品等方面的500-550種商品與中國是競爭關系,以印度目前對中國商品強硬的態度來看,未來,加征紡織品關稅也并不是不可能。目前印度國內對此呼聲很高。尤其是紡織行業的風險值得企業重點關注。
紡織服裝業外貿前景蒙上陰霾,紡織企業需轉換思路警惕風險
國外疫情依舊在不斷擴散,每日新冠疫情確診人數數以萬計的增長,對紡織服裝品的外貿出口形成了較大的阻力。同時,除了印度方面,中美關系緊張、越歐自貿協議也給紡織服裝業的前景蒙上了陰霾。
美國方面:7月21日凌晨,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突然宣布,將11家中國企業納入“實體清單”,其中甚至還有昌吉溢達紡織、和田泰達服裝、南京新一棉紡織三家紡織企業,而5月24日,全球最大色紡企業華孚子公司也被列入該清單。
越南方面:越南與歐盟自由貿易協定于8月1日起正式生效實施,按照協定,歐盟立即消除對越南85.6%的關稅,相當于越南對歐盟出口額的70.3%。7年后消除對越南99.2%的關稅,相當于越南對歐盟出口額的99.7%,余下的0.3%,歐盟承諾以配額方式零關稅進口。反之,越南將對歐盟出口商品消除48.5%的關稅(占進口總額的64%)。7年后消除91.8%的關稅(占進口總額的97.1%),10年后消除98.3%的關稅(占進口總額的99.8%)。目前,越南服裝紡織業,在國際市場上已占據一席之地。以往歐洲、美國的服裝公司的采購戰略是中國以及其他多個國家。而現在改成了中國占30%至50%,越南占10%至30%,再加上其他國家。此次自由貿易協定的正式生效,無疑將助力越南進一步擴大出口量,同時,或將進一步加劇我國紡織業外貿競爭加大的局面。
目前我國的紡織業面臨著產能過剩,外銷面臨疫情及政治因素,現在又加上越南歐盟自由貿易協定而帶來的出口訂單分流,紡織業在今年可以說是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對紡織企業來說,疫情影響之下,一方面要抓緊手中的訂單,另一方面要不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把一部分目光轉向國內市場,而外貿方面,也要積極拓展政治風險相對較小國家的市場,努力做到有備無患。
![關注微信獲取最新資訊](http://static.sjfzxm.com/images/blank.jpg)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