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絲織造協會產業發展論壇探討在后疫情行業的發展
9月8日~9日, 中國長絲織造協會二屆五次理事會暨產業發展論壇在江蘇省海安市舉辦。本次會議由中國長絲織造協會、江蘇海安市人民政府主辦,江蘇海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承辦,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協辦。本次會議邀請了有關行業專家、學者、企業家共同探討在后疫情時代下,行業的發展大計。
今年1~6月,江蘇紡織規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565.84億元同比減少19.17%;實現利潤總額85億元,同比減少38%。江蘇省紡織工業協會會長韓平表示,今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影響,紡織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江蘇紡織企業同樣經受了嚴重的沖擊。他表示:“疫情讓所有企業經歷了一次大考,當今世界經濟形勢嚴峻,國際紡織市場表現出巨大的不確定性,但我們要堅信,能確定的就是做好自己、做強自己。其中特別重要的是,要洞察雙循環下的市場需求,保持特色,做好產品創新和技術創新,企業必須在這方而要有新的作為。”
海安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于立忠介紹了海安經濟發展情況。據了解,錦綸新材料產業是海安重點打造的七大特色產業之一。近年來,圍繞打造“打造千億級錦綸產業基地”目標,建成高新區錦綸新材料產業園、開發區常安紡織園、墩頭鎮化纖產業園等三大錦綸產業集聚區,擁有錦綸新材料企業200多家。近年來,海安市鼓勵企業與高校、供應商、科研機構等開展形式多樣的產學研合作,堅持科技創新,不斷研發新產品,使傳統紡織產業提檔升級,注入綠色、高效、智能化的新動能。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雙循環”開始成為我國市場新的熱點詞。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在主題報告中指出,新形勢下,內需消費市場的重要性在強化,隨著外部環境和我國發展所具有的要素稟賦的變化,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國際大循環動能明顯減弱,而內需潛力正在不斷釋放。此外,企業需要注意線上消費市場、綠色消費市場、理性消費市場的重要性都在強化。
在新格局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呈現出更加集約化、智能化、綠色化、全球化的新特征。孫瑞哲表示,中國即將進入“十四五”時期,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5年。在新的歷史坐標系中,在“雙循環“的新格局下,需要對行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貢獻與定位進行新的思考。
孫瑞哲指出,長絲織造行業作為紡織工業重要的制造環節,是產業規模優勢的集中體現,是實現價值的重要環節?!伴L絲織造行業要打造"三高一低"的供給體系,提升制造環節的科技含量,提升制造環節的集約化水平,以市場為導向提升產品開發能力?!?/span>
受疫情影響,紡織服裝企業銷售遇到較大困難,經濟效益普遍低于往年同期。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企業因生產銷售口罩、隔離衣、防護服等防疫物資同比實現了增長,一些企業快速反應調整生產轉危為安。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處長曹庭瑞認為,疫情帶來危機,但危機同樣孕育新變。他建議紡織行業企業要加大研發和技術創新;加強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提升大數據應用水平;推進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優化供應鏈協同發展。
在全球深受疫情沖擊時,經濟發展態勢到底如何,紡織人又該如何把握危情下的新機遇? 浙江大學教授倪云虎分析了疫情影響下全球宏觀經濟形勢、疫情后民營企業應對策略、疫情影響下中國樓市、股市分析、疫情影響下通貨膨脹與匯率等方面。他認為由于疫情原因造成的經濟波動屬于“外部沖擊”,與2008年“經濟周期”有顯著的不同。在這種沖擊下,經濟將V型反轉——快速下滑后快速反彈,油價、股價都是如此。
海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鄧加忠介紹了高新區經濟社會發展及錦綸產業情況。據了解,該區擁有工業企業15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突破300家,形成了以時尚錦綸、功能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的特色產業集群。近年來高新區在拉長產業鏈、做大做強化纖產業體量上進行積極探索,不斷加大錦綸產業招商引資力度,目前已有永通新材料、弘盛新材料、興鹿新材料、互生紡織等20多家重點企業落戶,錦綸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長絲織造協會會長王加毅做二屆五次理事會工作報告,他介紹了2019年和今年以來理事會的主要工作,并對當前行業發展面臨的形勢與思考。王加毅坦言,"保生存”是當前我國絕大多數長絲織造企業應采取的戰略方針。他建議,當前企業首先應順應國家構建國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互促雙循環新格局的調整要求,重視開發國內市場,無論是內銷型企業還是外銷型企業,近期要重點開發國內市場,借國內市場提前復蘇的機會,為企業渡難關做出貢獻。
會上還頒發了全國技術能手獎章、獎牌及榮譽證書。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長絲織造產業發展論壇上,多位行業專家和企業負責人針對行業創新技術成果及技術經驗進行展示交流。 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海安分院副院長廉志軍做題為“差別化錦綸纖維產品及其特性”的報告; 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軍需工程技術研究所教授級高工郝新敏做題為“化纖長絲織物軍需開發”的報告; 浙江臺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沈衛鋒做題為“聚焦高檔功能性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報告; 浙江盛發紡織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文龍做題為“環保節水先進技術的應用”的報告; 吳江新騰巨織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梅騰巨做題為“化纖長絲彈性面料的開發與應用”的報告; 浙江科趣智能設備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孟林做題為“噴水織機智能化新技術”的報告; 蘇州匯川技術有限公司織造行業經理張付東做題為“匯川技術在長絲織造智能發展領域的探索和實踐”的報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