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客互聯”助力中小企業智慧“抱團”

創業團隊成員在工廠調研受訪者提供
安裝團隊自主研發的芯片、監測紡織城設備的使用率與成品質量并為其智能派單……在南通大學“紡客互聯”團隊的幫助下,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南通疊石橋內參與該項目的824家工廠90%以上都保持了正常運轉。
該團隊創立于2017年10月,團隊先后共吸納了12名南通大學的學生,他們大多是90后、00后的本科生。同年,他們創辦了第一家公司——南通一零八家紡科技有限公司。該團隊負責人、該校經濟與管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2017級學生譚玥說,這些中小企業能夠良性運轉,得益于“紡客互聯”倡導并開發的“家紡虛擬工廠聯合體”。據介紹,該信息服務系統主要通過自主研發的IEPSM芯片,對聯合體內工廠的設備工作數據進行監測,并將信息傳輸至云服務器,同時通過物料預測系統和智能派單系統,保障中小企業的良品率與開工率。
疊石橋地區是中國最大的家紡產業集聚地,擁有良好的家紡企業生存沃土。公司成立后,同學們穩扎穩打,立足于傳統家紡產品的開發與銷售。良好的發展勢頭也為公司帶來新問題。
2018年,該團隊接到了一筆“大訂單”。還沒來得及高興,同學們發現就算車間里的機器全部運轉,也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這筆訂單。團隊成員曹馨丹向同學們提議,企業可以與疊石橋地區其他的家紡工廠進行合作“分單”。
與其他家紡工廠進行協商的過程中,同學們也廣泛開展調研,希望挑選一些優質的工廠進行長期合作。
讓這群大學生沒有想到的是,家紡企業林立的疊石橋地區居然只有兩三家企業愿意分擔訂單。
因為同行競爭等壓力,疊石橋地區的中小企業“各立山頭、各自為陣”,相互合作成為了一大難題。改變現狀、為中小企業賦能、加強優勢合作成為團隊堅持的理念。
就這樣,譚玥聯合了物流管理、電子商務、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技術等專業的11名同學開始對公司進行轉型升級,助力傳統家紡走向智慧家紡。
“紡客互聯”應運而生。加入這個“虛擬工廠聯合體”的企業很快嘗到了甜頭。因為合作,企業可以聯合起來接更大的訂單。這種中小企業“抱團取暖”的方式很快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在大家的努力下,上游的大型企業、學校、醫院等企事業單位紛紛“下單”。
“紡客互聯”不僅節省了大需求客戶的時間,而且更能保障品質、讓客戶放心。聯合體內的工廠設備在安裝自制芯片后,團隊在為閑置設備進行智能派單的同時,也能通過物料預測系統檢測生產產品的質量,遇到質量不合格的產品,工廠的系統就會自動發出警告。
在產品質量與生產數量的雙重保證下,聯合體內的企業越辦越好,當地越來越多中小企業也開始相信這群年輕人可以給他們帶來實質性的幫助。
截至目前,這家國內首創的家紡產能共享模式下的“家紡虛擬工廠聯合體”已經實現了疊石橋地區5000余臺設備互聯互通。
“剛開始,我們公司一年的盈利只有十幾萬元。但到了2019年,盈利已達到200多萬元。”
目前,“紡客互聯”已瞄準了杭州、南京、常州等多個城市的家紡市場,致力于幫助更多的中小企業實現突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