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服裝業如何借RCEP迅速融入“雙循環”?
紡織服裝產業是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第一張名片,中國有著全世界最完備的現代紡織制造和服務體系。自1994年起,中國紡織品服裝生產和出口總額便穩居世界第一。然而,受疫情沖擊、中美貿易摩擦、生產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中國紡織和服裝制造行業明顯承壓,步入總量增長放緩、深度調整轉型的周期。
面對諸多挑戰,除產業升級外,“走出去”布局全球市場,亦是推動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實現“內外兼修”的必由之路。近年來,一些中國企業陸續在東南亞國家投資建設了一批紡紗、服裝加工生產基地,與國內上下游企業形成了產業鏈配套合作關系,“中國+東南亞”逐漸成為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的新國際布局模式。
然而,不少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在享受東南亞投資設廠的成本紅利的同時,也面臨著產業鏈不完善的挑戰。同時,各成衣進口國的關稅與貿易政策調整,也為中國紡織行業在東南亞的投資帶來不確定性。
疫情爆發以來,因成衣原料進口受阻、國際市場需求減緩等負面因素的沖擊,眾多中資東南亞服裝加工廠訂單量下降,營收減少。為節省成本,大量企業被迫停工或關閉。如何維護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是亞洲各紡織大國需共同應對的難題。
2020年11月,包含中國與東盟在內的區域全面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簽署。RCEP簽署后,相關規則將如何幫助亞洲各紡織大國優化供應鏈與產業鏈布局,又將為中國企業東南亞服裝加工廠帶來怎樣的機遇?疫情沖擊下,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又如何借助RCEP盡快融入“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