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聯舉辦2021年上半年經濟運行分析視頻會
8月25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2021年上半年經濟運行分析視頻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分析了2021年上半年紡織行業經濟運行情況及主要分行業經濟運行新動態、新特點,研判了下半年運行走勢,為各項行業工作提供信息參考。本次會議設1個主會場,22個分會場。
中國紡聯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會長孫瑞哲,黨委副書記陳偉康,紀委書記王久新,副會長徐迎新、陳大鵬、端小平、楊兆華、孫淮濱等領導,各部門、各成員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各單位部門負責人以及各專業協會負責行業經濟運行分析的工作人員共300余人參會。
會議由中國紡聯副會長孫淮濱主持。
中國紡聯產業經濟研究院分析師陳小倩、牛爽欣分別介紹了2021年上半年紡織行業經濟運行情況及下半年運行走勢預判。
陳小倩從行業生產、內銷市場、國際市場、固定投資、運行質效五個方面全面介紹并深入分析了全紡織行業的運行情況以及所出現的一些新特點。
2021年上半年經濟發展面對著復雜的外部環境:全球疫情持續演變,全球物流效率下降導致物流成本上升,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導致紡織上游棉花、石油等原料價格上漲,除此之外全球貿易摩擦和通貨膨脹以及極端天氣的短期沖擊等都對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盡管外部環境復雜,整體國民經濟運行仍然表現出了極強的韌性。
2021年上半年紡織工業生產總體處于恢復階段:紡織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速為9.6%,但是兩年平均增速為1.1%,低于2019年同期增速,因此判斷行業生產仍處于恢復階段。其中,各行業恢復程度呈現分化態勢:化纖行業、針織行業、服裝行業的兩年平均增速均低于2019年同期增速,行業均處于恢復階段中;棉紡織行業、家紡行業的兩年平均增速均高于2019年同期增速,行業均已經恢復且超過疫情前水平。
2021年上半年國內消費恢復并保持良好增長:1-7月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銷售額7673.0億元,同比增長29.8%,高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9.2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速為3.5%,高于2019年同期增速(3.0%),基于此判斷上半年國內消費市場已經恢復。其中值得關注的是,消費市場呈現出:網絡渠道銷售活躍、偶發性爆品和策略型爆品頻出、消費者彰顯個性需求顯著、直播電商帶來更好消費體驗等特點。
2021年上半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保持增長:其中總出口1683.5億美元,同比增長7.8%,高出上年同期2.2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速為6.7%。其中1-7月,我國紡織品出口802.5億美元,同比下降10.8%;服裝出口881.0億美元,同比增長32.9%。針對行業普遍關注的防疫物資的出口情況,陳小倩介紹:2020年由于防疫物資需求拉動紡織品需求上升,致岀口產品中紡織品比重大幅上升,最高達60.3%;2021年隨著防疫成果顯著,當前岀口產品中紡織品占比47.7%,服裝占比52.3%,基本調整至疫情前結構,其中美國、歐盟、日本從中國進口口罩出現大幅減少的現象。除此之外,中國紡織品服裝在美國、歐盟、日本三大主要國際市場中的份額也呈現了下降趨勢。
2021年上半年紡織工業固定投資呈現不同幅度增長:1-6月,我國紡織業、化纖業及服裝業分別同比增長15.2%、16.6%及5.8%。結合兩年平均增速來看,化纖行業投資處于恢復階段,紡織業和服裝業投資有待進一步加大。
2021年上半年行業運行質效穩中向好,效益大幅提升,利潤整體恢復:1-6月,紡織行業實現營業收入23434.9億元,同比增長20.3%,兩年平均增速為0.3%,行業營業收入仍處于恢復階段;利潤總額1078.9億元,同比增長41.1%,兩年平均增速為6.9%,利潤總額恢復并超過疫情前水平;營業收入利潤率為4.6%,較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
牛爽欣圍繞下半年行業面對的世界經濟形勢,國內外消費、國際供應鏈以及原料價格的波動風險等行業發展環境進行了分析介紹。她分析下半年行業發展面對的積極因素主要包括:全球經濟增長預期進一步改善,國際市場需求有望繼續回暖;我國宏觀經濟恢復基礎持續鞏固,內需有望穩中向好;紡織行業優質制造和完整供應鏈優勢將持續發揮。與此同時面對的風險因素依舊存在,比如:“新冠”變異毒株蔓延,可能對國際市場復蘇形成沖擊;國內疫情局地反彈、極端天氣等因素加大企業產銷壓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加大紡織原料釆購風險。
下半年宏觀經濟有望持續復蘇,需求增長速度逐步恢復常態化,紡織行業修復發展態勢有望持續,主要指標隨基數增高將呈現“前高后低”走勢。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徐瀟源介紹了棉紡織行業運行情況。今年上半年,棉紡織行業產能逐步向智能化、自動化、綠色化發展,產能整體呈下降趨勢,但設備生產效率提升,紗、布產量整體穩定。
行業景氣方面,今年1-6月份,景氣指數平均值同比上升2.43。棉花價格大幅波動,國內棉價持續高于國際棉價,繼2020年我國進口棉花數量創新高以來,今年上半年,我國累計進口棉花154.66萬噸,同比增長72.17%。棉紗進口累計113.17萬噸,同比增長30.88%。受內外棉價差擴大并且波動頻繁影響,儲備棉輪出成交率達到100%。粘膠短纖和滌綸短纖的價格波動幅度也比較大,滌棉價差達到11000元/噸。棉紡行業企業設備利用率逐步提升,7月份設備利用率已經達到甚至超過疫情前2019年水平。
紗布產量不斷增加,紗布銷售量從今年起由負轉正,增幅明顯,庫存均處于較低水平,環比波動幅度較小。今年1-7月份,棉紡織重點企業及集群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同比增長明顯,虧損面持續收窄,企業營業收入、利潤增長主要在內銷市場。1-6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1400.9億美元,同比增長12.1%。其中,服裝外貿持續向好,紡織品出口685.6億美元,同比下降7.4%,主要受去年同期防疫類紡織品出口基數較高影響。
當前面臨著復雜嚴峻的全球經濟貿易形勢,海外疫情的持續導致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國內市場消費呈現個性化、差異化需求,以及前端產品成本提價未能轉嫁到消費價格。對于后期市場走勢,主要還是受到供給和需求影響。當前的棉紡織市場已經進入水深火熱之中,棉花和棉紗不斷創出新高,下游織造市場明顯跟進乏力,市場謹慎觀望情緒上升。整體看,除價格和疫情外,還存在極端天氣、安全生產和債務等風險,企業需要注意防范經營風險。后期,隨著棉紡織行業技術進步逐步加快,企業新上產能向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隨著消費需求升級和化纖工業技術進步,非棉纖維的應用必將持續增長。另外,國內外環境、國家政策、棉花質量和非棉纖維的推廣應用都是需要關注的重點。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秘書長、信息部主任吳文靜對化纖行業2021年上半年的運行進行了分析,并對下半年走勢進行了預測。今年上半年,受需求端和原料端支撐,化纖行業經濟運行態勢保持良好,主要運行指標較快回升。
生產方面,化纖行業總體開工負荷較2020年同期明顯提升,固然有2020年同期基數較低的因素,但和近幾年來同期水平相比也是處于較高位。
產量方面,據國家統計局統計,1-6月,化纖產量為3337萬噸,同比增長17.12%;與2019年上半年相比,兩年平均增速為9.1%。
進出口方面,上半年,化纖主要大類產品共進口29.86萬噸,同比增加18.08%,兩年平均增速-2.71%。出口253.12萬噸,同比增加42.52%,兩年平均增速7.85%。
出口方面,滌綸長絲向印度出口同比大幅增加589%;其次是巴基斯坦,同比增長116%;向巴西出口同比增長80%;向土耳其出口小幅減少4.8%。氨綸向土耳其出口同比大幅增加161%;其次是巴西,同比增長143%;向孟加拉出口同比增長106%(之前出口較少,基數很低)。
下游需求方面,江浙加彈、織機、圓機的開機率處于兩年來的高位,已經超過了疫情前的水平,但滌紗開機率表現稍弱。
市場價格方面,在前兩年持續下跌后,市場有向上修復的需求,行業一季度漲幅明顯,二季度震蕩下行,6月中旬之后在原油繼續上行和需求好轉的帶動下,滌綸長絲價格重心上移。
質效方面,上半年化纖行業整體效益同比快速增長,但二季度較一季度明顯下降。
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6月,化纖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加16.6%,企業投資意愿和投資行動回升。新增產能仍大多集中在龍頭企業,其規?;瘍瀯莸玫竭M一步鞏固。
綜上情況分析,化纖行業上半年的利潤主要源于三個原因,一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二是庫存盤盈為企業貢獻了一定的利潤,三是高性能纖維發展見成果。
對于下半年走勢,綜合各方面因素分析,預計下半年行業運行壓力增加。三季度的傳統旺季預期仍在,但對持續時間和旺的程度要保持謹慎樂觀,四季度回落風險較大。預計全年化纖產量、出口、經濟效益等運行指標仍將明顯好于2020年,但由于2020年上半年基數較低,下半年持續較快恢復,因此2021年行業各項指標增速將會呈現出明顯的前高后低走勢。
中國印染行業協會產業部副主任丁思佳介紹了印染行業上半年運行情況、目前存在主要問題和對下半年運行走勢的研判。
2021年上半年,得益于我國疫情防控形勢基本平穩、國外訂單回流以及國內外市場需求不斷釋放等因素,印染行業生產形勢不斷向好,發展動能持續增強。從產量上看,規模以上印染企業印染布產量同比大幅增長25.93%,較2019年同期增長了20.41%。從主要運行質量指標看,較上年同期的低基數實現明顯恢復性增長,印染企業生產經營逐步趨于正常化,但部分指標與疫情前仍有明顯差距,運行質量實現穩定提升的基礎仍需鞏固。從出口方面看,上半年印染行業面臨的外貿形勢良好,出口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目前,印染企業主要面臨招工難和工人流動性大、人才緊缺和成本上升的困難。其中成本上升主要是由于纖維原料、染料助劑、能源等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國際海運價格漲幅較大,環保成本上升等原因。
下半年運行走勢方面,每年第四季度是印染行業傳統旺季,預計下半年企業接單將保持平穩,尤其是內銷方面有望實現穩中有升。出口方面由于國外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加之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外貿形勢具有不確定性,多數企業對下半年出口訂單持中性態度。部分企業由于產品特性等緣故,預計下半年內外銷訂單均會出現下滑。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張希成介紹,2021年1-6月針織行業5777家規上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938.31億元,同比增長22.76%,略高于紡織行業。其中,針織織物規上企業同比增長32.49%,針織服裝規上企業同比增長17.59%,行業整體回升,主營收入增長明顯。企業利潤總額109.30億元,同比增長22.80%,增速高于上年同期47.69個百分點;行業利潤率3.72%,針織行業虧損面不斷收窄,盈利能力逐步恢復。其中針織服裝生產企業虧損面大于針織織物,說明盡管針織服裝企業虧損額度收窄,但發展壓力仍然較為明顯,部分企業創收復蘇難度較大。
效率方面,上半年規上企業存貨總額同比上升,產成品存貨總額同比下降,產成品周轉速度加快,說明產銷銜接步入良性發展,企業對市場看好。1-6月針織行業規上企業主營收入增速與主營業務成本增速基本持平。
運行成本費用較高,企業經營壓力猶存。針織服裝生產企業成本壓力高于針織織物生產企業,說明上游原材料價格不能有效傳導,品牌提升工作任重道遠。
據海關統計,上半年我國出口針織面料和針織服裝及附件同比增長55.65%,針織行業出口快速回升,出口企業穩步復蘇。前5大出口地區美國、東南亞、歐盟、日本、澳大利亞,出口占比達57.53%;其中東南亞增長迅速,美國相對穩定,日本市場有衰減跡象;此外,英國、中東地區具有發展潛力。內銷市場上,針織產品作為國內居民重要的日常消費品,受電子商務、網紅直播等新興商業模式帶動,內銷市場逐步改善,消費結構持續升級。
下半年隨著全球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外部產能將逐步恢復,同時受運費、原材料價格、產業安全等多種因素影響,預計下半年針織行業的出口增速與上半年相比將有所放緩。內銷市場方面,由于天氣災害以及疫情反復影響,三季度內銷會有一定的沖擊,但國內疫情防控措施得力,加上臨近年底的購物節刺激,下半年針織行業內銷預計總體保持平穩狀態。盡管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外部壓力加大,但針織行業整體運行保持穩中向好的趨勢有望持續。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兼產業研究部主任季建兵結合2020年行業概況匯報了2021年上半年行業主要經濟數據、并對下半年進行了展望。
2021年上半年,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面臨巨大的產能壓力、需求下滑、產能利潤率下降、要素成本上升等問題。主要經濟數據方面,主要表現為行業景氣指數走低、行業工業增加值降低、產品產量增長趨勢分化、產成品價格的變化、經濟效益明顯回調、國際貿易、口罩出口大幅降低等。
當前行業主要面臨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行業過度競爭、防疫物資需求下降、招工困難、商務活動受阻等困難和挑戰。防疫物資需求對行業的影響體現在三個方面,產能、需求和企業。
產能方面,主要體現為產能大規模擴張,加快了行業創新步伐,防護服和擦拭領域的產品開發和品牌建設推動了行業進步,預計相當一批缺乏競爭力的生產能力將會退出。
需求方面,疫情改變了國家、專業人士和大眾對口罩、防護服、消毒產品的看法,小產品進入戰略視野??谡?、防護服和消毒濕巾的市場規模,相比疫情前大幅增加,市場也更加成熟,改變了醫用紡織品的產業格局。
企業方面,企業經受了疫情考驗,積累了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經驗,經濟實力得到明顯增強。
對于全年的發展,多數企業持謹慎態度。根據協會調研,受訪企業的全年訂單指數基本與上半年保持一致并處于收縮區間,收入指數和利潤指數與上半年相比略有提升,但仍徘徊于榮枯線附近。防疫物資需求大幅下降對行業的影響將在下半年進一步顯現,預計全年行業的纖維加工量將下降5%-10%;行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的降幅還將擴大,但會高于疫情前的水平;行業的盈利水平回歸正常,但會在紡織業內保持較高的水平;口罩和防護服的出口將大幅下降,非防疫物資的出口明顯反彈。
中國服裝協會產業部高級項目主任劉靜對2021年上半年中國服裝行業經濟運行情況作了匯報。今年上半年,服裝行業總體表現為:生產方面,生產穩步恢復,服裝產量持續回升。內銷方面,線上銷售保持增長,實體銷售明顯改善。出口方面,需求回暖訂單回流,服裝出口大幅增長。投資方面,投資較為謹慎,回升速度緩慢。效益方面,行業質效不斷改善,運行壓力依然較大。
對于下半年服裝行業發展趨勢預判,劉靜分析,國際市場方面,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復蘇不穩定不平衡,將對下半年我國服裝出口造成沖擊,2021年我國服裝出口保持穩定增長的壓力依然較大。國內市場方面,宏現經濟恢復拉動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和消費信心不斷改善,網絡技術快速進步、新消費新零售業態蓬勃興起也將為行業持續創新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預計2021年服裝內銷市場將呈現回暖向好的良好態勢。
在宏觀經濟穩定恢復、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有力支撐下,2021年我國服裝行業經濟運行預期總體將明顯好于2020年,呈現穩定復蘇、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上半年服裝行業量現較好的恢復性增長,但下半年,在海外新冠疫情蔓延和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我國服裝行業面臨的發展環境仍然嚴峻復雜,國際市場復蘇不穩定性增加、綜合成本上漲加劇、原材料價格波動加大等不確定性因素和發展壓力交織存在,考慮到下半年低基數因素弱化,行業經濟增速也將逐步回落。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楊兆華指出,今年1-6月份,整個家紡行業規上企業主營收入增長20%,利潤增長3.56%,增速有所放緩。家紡產品出口比2019年同比增長了19.99%,走勢良好,其中對美國、歐盟、日本、俄羅斯和東盟等地區增長分別為53%、48%、14%、58%、58%。從細分產品品類來看,出口主要還是原有品類產品,除了家紡產品本身的屬性和消費需求外,也得益于我國擁有的產業鏈優勢。
對于下半年市場走勢,楊兆華表示,受物流及海外地區疫情反復影響,出口商品延遲交貨影響加重;內銷市場也需要持謹慎樂觀態勢。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用“增速尚未完全恢復,行業仍需持續努力”為此次經濟運行會做了總結。
他分析,從大家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紡織行業目前呈現兩大特點:一是行業呈現穩中向好發展態勢,表現在發展質效穩步提升,在內循環中的作用持續強化,出口保持較好增勢,投資信心有所增強。二是行業價值正在持續得到社會各階層重新審視,體現在行業的價值再造和責任擔當上,特別是此次疫情的爆發,讓社會各階層重新認識了紡織行業的價值,并都積極爭取將紡織行業發展列入“十四五”重點支持產業。
今年二季度后期,尤其是7月后,全國工業生產、消費、固定資產投資呈現增速放緩態勢,這種態勢在下半年可能繼續延續。下一步,行業要在以下四方面持續發力。
一是加強產業轉型升級與區域發展戰略聯動性相關工作的開展。目前中國紡聯在這方面已開展了相關工作,與國家71個相關部門溝通了紡織行業“十四五”發展綱要,向31個省市的相關部門提出了因地制宜發展紡織行業的建議,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加大重大產業技術攻關,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在新一輪制造業建設中更加有序推進。推動兩化融合,要拿出老一輩領導人推動信息化的力度,來推動十四五時期的新的數字化工作。圍繞產業發展,加大產融合作。
三是統籌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雙碳”工作是全社會的熱點工作,我們要先立后破,找到碳減排捷徑,掌握好節奏,協調推進、有序推進行業發展。
四是平衡安全與發展。隨著疫情趨穩,產業全球布局、市場格局布局將成為突出問題,要穩固紡織在國內的規模和體系優勢。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作總結發言時指出:通過今天的年中經濟運行分析會希望中國紡聯及各專業協會的員工能夠對紡織工業在國民經濟及工業體系里的地位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作為工業體系中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行業,紡織行業經濟運行數據的市場敏感性比較高,基于此特殊性對相關協會部門的分析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勇對中國紡聯及各專業協會的數據統計、分析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能夠更加深入、全面、細化,不同行業的運行分析要基于其行業的特殊屬性展開,對全行業集中關注的焦點問題要進行重點研究,從而最終形成對整個紡織行業發展比較明確的提示。
高勇表示,對于下半年行業“穩中向好”的預判表示贊同,但是他提醒行業、企業應該更加關注國內外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密切關注形勢的變化。
《紡織服裝周刊》、《中國紡織》、紡織經濟信息網聯合報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